无锡新传媒
首页 > 2023年专题 > 聚焦2023世界物联网博览会 > 聚焦物博会 > 正文

城市交通大脑 赋能缓堵保畅

2023

10/24

09:25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全路网智慧调控、动态可变车道、信号灯绿波协调控制……每一次安全畅通出行的背后,要归功于物联网技术的落地应用,让无锡“城市交通大脑”发挥重要的“智能中枢”作用。

  “城市交通大脑”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也成为城市治理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无锡公安交警支队聚力推进全市新一代交通信号控制中心建设,通过数脑与人脑融合并用,监测全域拥堵点段,掌握交通拥堵特征和成因机制,推动大数据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畅通城市交通“动脉”。如今,在无锡“城市交通大脑”的运行下,“三降三升”目标已经实现,即快速路车均延误指数下降12.2%、干线停车延误次数下降20.1%、拥堵警情数下降15.8%,高峰平均车速上升9.1%、路口通行效率上升9.5%、群众交通满意度上升5.6%。

  全路网智慧调控,远程优化信号灯配时

  在机动车保有量突破268万辆的无锡,光主城区联网的信号灯路口就有2000多个,如何在有限的路网上调度数以百万计的车辆?

  “交通信号控制中心是整个城市的‘交通大脑’,也是保障我们日常出行安全的‘大脑’。”交警支队副支队长杨浩说,“城市交通大脑”通过部署各类传感器、摄像头、移动设备等,汇聚城市道路、交叉口、车辆流量、车速、车辆位置等多维数据,对全市交通路网和路口交通信号灯实现实时感知、瞬时响应。目前,交通信号控制中心实现市区2097个信控路口的联网联控,主城区联网率已达100%,同时全面完成15类106项交通数据的汇聚工作。今年以来,无锡交警结合路网车流变化,对500余处路口的两高峰、平峰、夜间低峰等不同时段的信号灯配时进行了1000余次微调优化,保证路口全天最少6套不同时段运行方案,重点路口根据其车流量情况变化,最高设置有16套不同时段运行方案,有效保障各时段通行需求,实现对全市交通运行情况的可视化管控。

  智能信号调优系统的投入,不仅能合理控制交通,还能优化路口拥堵情况。无锡交警利用现有道路条件,通过交通组织综合调整的方式对路口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如对通江大道与兴源北路交叉口东进口进行了车道压缩,增设1条右转专用道,解决了右转排队过长问题;五湖大道观山路交叉口利用“搭接相位”的新型放行方式,解决南北进口早高峰车流不均衡的空放现象。

  “绿波带”智慧精准调控,降低交通拥堵指数

  绿波通道,是无锡“城市交通大脑”智慧交通系统建设的成果。位于新吴区的华谊路(高浪路口—具区路口段)设有11处信号灯控路口,早晚高峰时段绿灯放行时间不足会造成车辆拥堵,但平峰时段由于车流较少,部分路口平峰周期设置为120秒—130秒,空放情况较为明显,尤其是在各方向左转相位,道路整体绿信比利用率较低。

  “我们充分挖掘信号系统的潜能,应用干线绿波技术,来提升路网通行效率。”交警科技大队大队长殷明江说,交警部门将该路段相应时段的信号配时方案周期缩短19%—23%,让路口停车等灯时长有效缩短,从而让由南往北方向(具区路至科研北路段)可实现不停车通过,由北往南方向(科研北路至清源路段)停车3次,路段整体通行效率提升约15%,放行时间缩短近30%,优化效果显著。

  为提升道路车辆通行能力,盘活“路网”,绿波道路在锡城越来越普及。然而原来单一的绿波方案已不能满足多元化的交通出行需求,这就要求在实战过程中不断进行革新。无锡交警结合各时段车流特性,针对“潮汐性车流”设置高峰期单向绿波,保障早、晚高峰快速通勤;在平峰期设计双向绿波,尽可能减少路段停车次数,提升驾驶人出行体验感;在间距较短的路口则采用2—3个路口的短距离协调,防止出现排队回溢现象。目前,无锡交警依托“城市交通大脑”,已建成绿波道路共65条,涉及路口300余个,总里程已超过280公里,覆盖早高峰、平峰、晚高峰等各个时段。据统计,绿波道路的打造将无锡城市道路整体服务水平提升约12%,大大提升了驾驶人的出行体验感。

  车道、限速、停车“随机应变”,提升车辆通行效率

  太湖大道—湖滨路作为城市干道节点路口,由于车流量与道路资源不匹配,每天早晚高峰时段路口直行排队较长,车辆经常回溢至太湖隧道外,直行等灯次数通常需要3—4次,严重影响驾驶人的出行体验感。

  经过现场勘查,交警部门将该路口东出口道设置为潮汐车道,在东西左转相位时,让东进口的左转车辆借用出口道通行,同时缩短左转相位的绿灯时长。经过改造后,东进口左转、直行车辆的等灯次数从优化前的3—5次减少到1—2次,排队回溢现象基本消除,整体通行效率提升了近20%,拥堵现象得到明显缓解。

  “‘借道式’可变车道就是根据早晚交通流量不同,对可变车道设置相应的行驶方向。”交警科技大队教导员刘通说,传统的交通组织措施是以增加空间或延长时间为主,多为固定手段,但随着车辆日益增多,交警部门更多地考虑“以时间换空间,以空间换时间,时空联动促畅通”,多措施并行,深度挖掘城市道路空间资源,持续优化科技“治堵”技术,让出行更高效。

  除了提升可变车道的功能,交警部门在可变限速、可变停车等方面也持续发力。作为连接惠山区与中心城区的唯一主干道,惠山隧道全天交通流量都处于“饱和”状态,交警部门在惠山隧道北至青祁隧道南设置可变限速路段,配套诱导提示屏,引导车辆逐级变速,成功疏通“动脉”、打通“节点”。同时,在人民医院、中医院、江大附院等医院周边设置50个固定时段内“限时5分钟”和“限时20分钟”动态可变停车位,有效满足了接送患者和家属去医院的车辆即停即走、适当等候的需求,让这些临时停靠的车辆有地可停,不用再排队进入医院寻找车位,有效释放了医院内部的停车资源。(杨柳)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