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08/04
09:56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清晨,静静地坐在书房里,品着刚沏的新茶,享受着新的一天美好时光。回头向窗外望去,骄阳似火,只听到知了在树上欢快地叫个不停。新茶的沁香、清晨的阳光和知了的鸣叫,让我又一次想起当年经历过的“双抢大忙”。
“双抢大忙”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苏南地区每年7月份必须要经历的一种季节性农事。农民要以最快的速度把成熟的早季稻从农田里收割上来,然后将下一熟的后季稻抢种下去,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民间就称之为“双抢大忙”,这也是一年三次农忙中最紧张、最艰苦的一次农事。
记得当年,一到“双抢大忙”时节,生产队的男女老少就如士兵般枕戈待旦,在队长的带领下有序展开抢收抢种的战斗。我刚刚初中毕业,第一次参加“双抢大忙”的经历,至今仍历历在目。
初中一毕业,我就在无锡县长安公社中心大队插队务农,当时刚满16岁。那时候,农村的夏天,大多数人家晚上睡觉是不关门的,有的甚至就用一张春凳(农村的一种乘凉用具)、一顶蚊帐,睡在露天。夏日清晨,天还没亮,正是人们一天中最好睡的时刻,突然,一阵有力哨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队长对我说:“起床吧,开早工了!我先走了。”我赶紧从床上爬起,简单漱个口、洗把脸,戴好草帽,拿上农具,出门跟着大家开早工去了。
来到田头,拖拉机早已把收割完早季稻的稻田翻耕完毕,只见25米宽、50米长的稻田里冒着薄薄的水气,静静地等待着人们去耕耘播种。女劳力们来到秧苗田,坐在秧凳上你说我笑地拔着秧苗,并将拔好的秧苗用浸过水的稻草扎好,过一会把它们抛到农田里以备莳秧之用。男劳力们抓紧平整农田,将灰潭里腐烂发酵好的有机肥,一担又一担地挑到农田里,均匀地抛撒在农田的每一个角落。接着,大家一字排开由前往后,用扁刺(一种特用的农具)前后左右来回不停地拖动,将高处的泥土拉到低处去,让农田处于相对平整的状态。做到这一步,“双抢大忙”中莳秧前的准备工作就算完成了。
这时,田头的高音喇叭刚刚播放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早新闻,队长关照大家:“抓紧时间回去吃早饭!早饭后,去五到六个年纪大一点的男劳力挑秧,留下三到四个女劳力继续拔秧。年轻人都去莳秧,今天要争取完成10亩田的莳秧任务。”面朝黄土背朝天,毒辣辣的太阳晒得脊背发烫,早出晚归没几天,我的背上就起了几个大水泡,疼痛难忍,晚上也只能趴着睡觉。
初次参加“双抢大忙”,毫无经验的我,只能一步一步跟着老农们学。因为我是新手,老农让我在最边上的一条秧道内莳秧,以免我因速度慢而被大家“关”在里面。“手要放自然,从左到右六棵秧苗要等距离摆放,秧苗入土的一刹那,大拇指要快速离开秧苗,用食指和中指将秧苗插入泥土,眼睛要看前面莳好的秧苗,慢慢地向后退缩,这样莳秧才既快又好。”老农一遍又一遍地耐心指导着我。在老农的帮助下,我莳秧的速度由慢变快,莳的秧苗也由弯弯曲曲变得整齐划一了。劳作一天,虽然累得够呛,但回头看到绿油油一片的稻田里,秧苗在微风中点头微笑,远处不时传来阵阵欢乐的蛙鸣,美丽的田园风光展现眼前,喜悦激动之情油然而生,这时的我真的是累并快乐着。
5年多的知青生活,教会我许多农活,“双抢大忙”的锻炼,养成了我不怕吃苦、不畏困难的意志品质,养成了我淳朴亲和的处事作风,让我在随后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受益匪浅。特别是在企业破产后,我没有丝毫抱怨,凭借多年国有大中型企业政工工作经验,成功应聘到社区工作。15年的社区书记工作中,我吃苦耐劳,服务居民,不计得失、乐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受到居民群众的普遍好评,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由此,我先后两次被评为区优秀党务工作者。“双抢大忙”也成为我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记忆。(惠宾)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