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6/20
09:35
来源
无锡新传媒
分享
6月17日,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在江苏盐城发布《2024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截至2024年底,我国网络文学作品总量超过3300万部,全年新增作品200万部,同比增长7%。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75亿人,占网民规模的51.9%,成为最具全民性特征的文学样式。
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当前,我国网络文学正步入健康发展轨道,网络文学作品精品化、主流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行业转型升级发展势头持续延展,赋能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出海形式丰富多样,勾勒新时代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图景。网络文学拔节生长,在让国内用户“云端”尽享多姿多彩文学大餐的同时,也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让世界各地的用户尽享中文盛宴。
用户规模爆发式增长,印证网络文学的全民渗透力。5.75亿用户的数字背后是数字化生存方式的深度普及。从都市白领到乡村青年,从学生群体到银发族群,不同年龄、职业、地域的读者在“云端书场”汇聚,形成跨越时空的阅读共同体。这种广泛参与性不仅颠覆了传统文学的传播边界,更让文学回归“人人可读、人人可写”的平民本质,构建起新时代文化民生的鲜活样本。
作品质量显著提升,彰显网络文学主流化进程。蓝皮书数据显示,全年新增200万部作品中,现实题材占比超过70%,《关键路径》《沧浪之水》等作品聚焦科技攻关、乡村振兴等时代主题,以网络叙事展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行业评审机制日益完善,多家平台建立“专家评议+读者打分”双轨制,推动《大国重工》《朝阳警事》等精品力作破圈传播。这种“量质齐升”的转型,标志着网络文学已从野蛮生长迈向精耕细作,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
产业生态持续优化,激活文化创新链式反应。网络文学IP改编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大关,影视、动漫、游戏等多业态融合加速。《庆余年》《赘婿》等作品实现“书影游”全链路开发,带动数字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更值得关注的是,AI辅助创作工具的普及,让作者得以专注核心创意,技术赋能与艺术表达形成良性互动。这种产业升级不仅创造经济价值,更重塑着文化生产的逻辑与范式。
出海版图不断拓展,展现中华文化现代传播力。中国网络文学已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东南亚、北美、欧洲等地拥有超1.5亿海外读者。武侠玄幻构建的“东方幻想世界”,都市言情描绘的“当代中国图景”,成为海外Z世代了解中国的文化窗口。某海外阅读平台数据显示,90后用户占比超65%,“修仙”“武侠”等题材长期占据热搜榜。这种跨越语言的文化共鸣,证明优质内容始终是文明互鉴的通行证。
网络文学拔节生长,本质是中华文化在数字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当5.75亿人在“云端”共赴文学盛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产业奇迹,更是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脚。从键盘敲击的个体创作到全球共享的文化IP,从方寸屏幕的虚拟空间到文明交流的广阔舞台,网络文学正以蓬勃生机,为新时代文化图景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吴熙)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