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4/15
07:17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平平无奇的墙面写上“无锡”两字,竟成市民游客竞相打卡的网红地标。因一面墙赴一座城也成为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热点话题。在无锡,从惠山古镇、红船场的复古“无锡”墙,到稻香路7层楼高的市井风情彩绘,再到小娄巷墙上的百年牡丹图,无锡正在“墙”势出圈。
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牡丹墙绘。
用墙绘讲好故事
在惠山古镇景区的西神广场上,白底红字的“无锡”二字格外醒目,宛如明星般吸引着无数目光。每一位踏入古镇的游客,都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与这面“明星墙”合影留念。这两个字的创作者王心怡告诉记者,为了呈现最佳效果,这两个字的设计经历了无数次的修改与调整,鼋头渚的樱花随风轻舞、太湖碧波荡漾、二泉映月的悠扬旋律、梅园的暗香浮动……被巧妙地融入这两个看似简单的字中。据了解,这幅作品由四五个人同时制作,耗时约3天才完成。
稻香路的巨型彩绘墙。
如何讲好故事很重要。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牡丹墙绘的设计师将秦氏故居150岁的牡丹融入画面,游客拍照时仿佛穿越到明清文人的雅集现场。稻香路的巨型彩绘墙将元元包子铺、祝琴馄饨店等老店“搬”上墙面,配合霓虹灯带,让游客仿佛置身复古电影片场。“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个招牌都经过考证,连墙上的‘无锡排骨’的广告字体都参考了当年的资料。”社区负责人说。
从“美化环境”
转向“制造话题”
在社交媒体时代,无锡的墙绘设计逻辑早已从单纯的“美化环境”转向了“制造话题”。从事墙绘设计的刘俊深有感触地说:“近两年,城市墙绘越来越受重视,而且画的内容必须要有地域特色,还要具备互动性和创造性,甚至要自带话题,这样才能让大家在打卡的同时,乐意互动和分享。”
在南长街与南下塘的交界处,一面写满无锡方言的文化墙前,来自上海的游客陈女士正对着“毛乌头”“板定要”等俚语拍照。她说:“本来只是路过,结果被这些有趣的文字吸引,现在我要重新规划行程,把无锡的墙绘打卡点都走一遍。”陈女士并非个例,无数游客因为一面墙而爱上了一座城,无锡的墙绘,就这样成为城市的“代言人”。
颇具创意地将方言融入墙绘,不仅体现了城市的特色,也让墙绘更加生动有趣。任贤齐来无锡开演唱会时,特意前往1969创意工场,在网红墙前“打卡”留影。他与墙面的图案、字体巧妙互动,摆出了各种与墙绘相呼应的动作,让整面墙都仿佛“活”了起来。
吼山森林公园靠近山顶的地方,新增了一处“哪吒墙”,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打卡。墙面上绘有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全部人物,哪吒、敖丙、申公豹等角色栩栩如生。虽然这只是一处废弃的墙体,但经过巧妙的改造,却成了市民们发挥想象力的绝佳舞台。绘画者表示:“打造‘哪吒墙’,一方面是想支持和宣传国产动漫,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这些墙绘内容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
重塑城市治理的逻辑
墙绘带来的不仅仅是流量,更是真金白银的收益。红船场内的一家火锅店,因为顾客在排队时在“无锡”墙前拍照打卡,意外地成了抖音上的“爆款”,吸引无数网友前来打卡品尝。稻香路的彩绘墙更是带动了老街区的焕新,这里去年新增商户23家,其中6家是网红奶茶店和文创工作室。“以前,这里都是五金店,没什么吸引力。现在,年轻人愿意来逛逛了。”一位摊主欣喜地告诉记者。
俄罗斯博主娜塔莎用俄语讲解小娄巷的牡丹墙,越南网红阮阮身着奥黛在荣巷古镇墙绘前直播……无锡的墙绘,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追墙客”。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无锡的故事,传播着无锡的文化。
墙绘正在重塑城市治理的逻辑。梁溪区将墙绘纳入城市管理工作,定期对褪色、破损的墙面进行修复;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与社区合作,推出“墙绘+微更新”模式,在修复老建筑的同时,植入艺术元素,让城市在发展中保留历史的痕迹。“墙绘不是一次性的装饰,而是城市生长的年轮。”这句话,道出了墙绘对于城市的重要意义。
这种充满趣味性的表达方式,也拉近了城市与年轻群体的距离。“创意墙作为一个网红打卡点,满足了年轻人拍照打卡、记录生活并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需求。”无锡市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江苏省旅游协会副会长王洁平认为,想要强化大众对城市形象的认可和记忆,还是应该根据城市自身特色,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业内人士建议,为避免墙绘千篇一律,可以在字体夜间光影设计、触摸发声设计等方面多动脑筋,让每一面墙绘都独一无二,成为城市中亮丽的风景线。
(晚报记者 璎珞/文、摄)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