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太湖潮 > 太湖e评 > 正文

读懂“投资于人”热词背后的民生实践

2025

03/15

09:33

来源

无锡新传媒

分享

  3月11日,为期7天的2025全国两会正式落下帷幕。两会虽已结束,但对于会上的热词讨论声依旧居高不下,其中,“投资于人”一词背后蕴含着各地本土化的民生实践。

  过去几十年来,我国通过大规模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大量资源持续涌入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生产领域,有力拉动了国民经济增长。但是,随着发展阶段向新常态发展,传统增长模式的局限性逐渐显现。这种过度依赖物质资本积累的粗放型发展路径,已难以有效满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要求,亟待探索更具可持续性的创新驱动模式。这个时候,“投资于人”与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景开始了“双向奔赴”。

  “投资于人”其实并不陌生,全国各地也很早就有了实践。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口高质量发展同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把‘投资于物’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起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投资于物的最终目的是人,要促进人的发展,保障人的权益,现代化建设成果最终也要惠及全体人民。

  3月初,山东首趟“齐鲁之星”银发旅游专列Y64次从烟台站驶出,770位平均年龄60岁以上的游客开启了为期14天、横跨五省的春游踏青之旅。银发旅游专列不仅勾勒出“夕阳红”的幸福图景,更以“铁路+康养”的创新实践,为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路径;江苏无锡始终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课题,用心用情用力打造具有江苏无锡特色、时代温度的儿童友好城市新样板:全市累计建设儿童友好社区102个,校门口家长“幸福空间”394个,儿童友好学径示范段10条,开通校园定制公交线路85条……新形势下,非常注重对“人”的投资,关注全生命周期,特别是“一老一小”。儿童友好程度和老年人幸福指数更是衡量一座城市“投资于人”的关键标准和生动体现。

  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从“投资于物”到“投资于人”,这场关于人的投资革命,正在重写发展的底层逻辑。近段时间,人形机器人和DeepSeek的爆火,更能说明了“投资于人”的意义。在人才教育方面,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大力支持、大胆使用青年科技人才都是通过“投资于人”,提升人的素质和能力,为经济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当新质生产力成为时代命题,“投资于人”的本质正是解锁高质量发展的密钥。我们终将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收获远超物质投入的变革性回报,这就是一个国家最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新媛)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