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3/13
09:15
来源
无锡新传媒
分享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次参加团组审议讨论时,均着重强调了“科技创新”这一关键词,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这一深刻论述,为我们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中,如何有效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根本遵循。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古老的“嫦娥奔月”神话到嫦娥系列探测器的成功登月,从“夸父逐日”的传奇想象到“羲和号”卫星实现太阳探测的历史性突破,再到“蛟龙探海”的奇妙幻想转化为“奋斗者”号万米深潜的壮举……这一系列从梦想走进现实的辉煌篇章,无不生动诠释了科技创新在加速国家科技飞跃、促进民族复兴中的决定性作用,照亮了我们探索未知、追求卓越的道路,激励着我们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在科技创新的征途上不断前行,勇攀高峰。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金钥匙”。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催生出了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谁能率先掌握科技创新的主动权,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未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壮大科技创新“引擎”,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一批在行业处于领军地位的创新型企业,它们在5G通信、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掌握了大量核心技术,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还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事实证明,只有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才能让创新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面向未来,我们要继续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良好格局。
壮大科技创新“引擎”,要强化人才支撑。“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无论是基础研究的突破,还是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我们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要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要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打破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倾向,让真正有能力、有贡献的人才脱颖而出、得到重用。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科技创新之路没有捷径可走,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新的征程上,让我们牵牢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勇攀科技高峰,不断开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新局面,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动力,让“复兴专列”在科技创新的助力下加速奔跑。(千寻)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