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资讯 > 正文

连接中外 叙述古今 邂逅锡城深巷中的罗马柱

2024

11/01

07:18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正在进行,不少不可移动文物中蕴含的形制之美和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也重新被发现。随意穿梭在无锡城区老街巷中,一不小心,就闯入了某一位“老无锡”的生活场景,邂逅隐匿于角落、历经上百年岁月洗礼的罗马柱。

  “锡”式老洋房

  满满“居住风”

  罗马柱并不诞生于古罗马,而是起源于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历经岁月流转,偶尔也变得“很中式”。

    无锡县商会旧址

   荣德生旧居

   薛汇东故居

  前西溪2号的薛汇东故居,是一组巴洛克式花园洋房,门口的两根罗马柱属于混合柱式:柱身采用了塔司干柱式,柱头组合爱奥尼和科林斯两种形式。“窈窕的女神”爱奥尼柱,因为外形纤细秀美,又被称为女性柱。科林斯柱比爱奥尼柱更为纤细,柱头用茛苕叶作装饰,像极了盛满花草的花篮。配上风格简约朴素的塔司干柱,贴近西式柱饰的原始造型,又进行了二次创作,成为民国时期无锡建筑风格的一部分。

  在新生路的东河头巷与槐树巷之间,曾经有条留芳声巷,里面的薛祖康旧宅如今依然保存完好,在这也发现了纤细柔美的爱奥尼柱,有种精致与极简并存的美。

  沿着解放东路附近的万寿里前行,有一栋即将拆迁的老洋房,建于1918年。这座别致的小洋楼,装饰有拱形窗、彩色玻璃及罗马柱等。既有经典的西洋格调,又保留了中式韵味。房主人叫陈大明,他开的陈义茂木行,在当时的无锡可谓人尽皆知。虽然如今这幢老洋房已经尽显沧桑,但建筑檐口有趣精致的中式传统葡萄纹,依然清晰,寓意着“多福多子”。浓郁的民间色彩和本土意味,让小洋楼立刻变得更“接地气”。

  中西合璧

  开放创新的“商业风”

  近现代时期,无锡的民族工商实业家们主动汲取西方优秀的文明成果,建筑装饰在移植和仿造西式的同时,还引入了不少新材料和新技术,罗马柱的造型在无锡匠人们的巧思中再被刷新。

  无锡县商会旧址

  欧洲城宙斯神庙

   欧洲城宙斯神庙

  铁门之外,宽大的门庭、高大的罗马柱、红色的木漆窗映入眼帘。这座民国早期的仿西式大楼,是无锡县商会旧址。中式梅花纹成为视觉中心,左右对称饰以西式的涡卷和茛苕纹向周边延展连续排布,中西合璧的柱头形式就此诞生。这里曾经是商贾云集之地和无锡近现代工商业发展的联络、指挥中心,最早叫做锡金商会。伫立百年的它们,也见证了无锡民族工商业兴起与壮大的历史。

  荣德生旧居前,灰色调的小洋楼修葺一新,浓郁的时代风扑面而来。科林斯柱式简约又庄严的罗马柱、浪漫的花窗,低调、简约,像极了踏实勤劳的荣德生先生。现在,旧居经过精心修复和布置,改造成了“锡商馆”,陈列馆里能够看到无锡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历程。

  当代欧式建筑

  记忆里的“童年风”

  无锡欧洲城又称“世界奇观欧洲城”,是不少无锡人的“童年打卡点”,欧洲城里宏伟的“宙斯神庙”,大概是大家“最初”认识罗马柱的地方。恣意生长的树干“熙熙攘攘”遮挡住午后略微刺眼的阳光,天空还保持着恰到好处的澄澈,当光柱从一根根罗马柱缝隙间穿过,一时间,被传送回蠡湖边在“凯旋门”前的童年。

  这些挺拔的柱子,默默站立了很久,无锡,也早就和罗马柱成了“好朋友”,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本土与世界的文化。

  斑驳陆离的旧墙体,饱经风雨的罗马柱,就这样静静地矗立在城市的每个角落,等待着向来人叙述过往时光。

  (李昕昕/文、摄)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