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5/06
09:50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无锡博物院一号展厅,无锡绒绣大师朱静芬的代表绣品《奔马图》于“五一”假期与观众见面,让市民游客全面了解无锡刺绣艺术;清名桥堍,刚刚开馆的古运河·遇见博物馆内,一场三星堆沉浸式光影艺术展让观众在无锡运河畔遇见古蜀;走进无锡美术馆,江阴市书画院副院长仰超亲自为观众讲解正在展出的“旁物——仰超油画作品展”……
这个“五一”假期,无锡各大场馆精品展览“不断档”,市民游客纷纷走进身边的博物馆、纪念馆,感知历史脉搏、涵养文化自信。
“博物馆游”持续升温成热潮
博物馆是文物的保存者和历史的记录者,是文化的“存储卡”和历史的“解码器”。“五一”假期,无锡博物院一楼大厅,由无锡市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等举办的“我把无锡画给你看”学生优秀获奖书画作品展及颁奖仪式在此举行。孩子们用画笔描绘无锡历史古迹、城市景观、非遗特产、名人故事……传递出对家乡的浓浓情意和无限遐想。
参加完颁奖仪式,大家纷纷来到一号展厅,欣赏绒绣作品《奔马图》。“第一次看到针线版的《奔马图》,跟徐悲鸿的画太像了!”入展“小画家”感叹道。“以前只知道锡绣,才知道绒绣也是锡绣的一种。”带孩子来领奖的胡女士直言,锡博的展览总能让观众学到新知识。
此外,正在展出的“大元处士——吴越王后裔钱裕的故事”“此是乡关——无锡博物院受赠近现代书画展”也迎来了参观热潮,展览以新颖的角度和全新的叙事,带领观众走近灿烂多姿的江南文化。据统计,“五一”假期,无锡博物院日均客流量达9000人次。
一场场精品展览为观众认识地域文明打开了新视野,更让观众深切感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吴太伯的老家就在宝鸡。”吴文化爱好者邹先生为了欣赏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专程从苏州自驾到无锡阖闾城遗址博物馆参观“阖闾雄风——太伯故里·宝鸡出土文物展”,直言不虚此行。
该展展出了西周早期的饪食器、酒器、兵器、车马器等,讲述了宝鸡发达的生产技术和完善的礼乐制度。“这些文明随着太伯、仲雍的南奔被带到了吴地。”阖闾城遗址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借由此展让广大观众沉浸式感受周代礼乐文明。
科技创新让历史文物“活”起来
科技创新引领文物事业发展的未来方向,记者发现,今年无锡的各类展览中把数字技术以及新的科技手段运用到传统文物的展览中,为市民和游客带来更多沉浸式场景体验,为文物活化展示带来新方式。
这个假期,“遇见古蜀——三星堆沉浸式光影艺术展”的到来,通过2000多平方米的光影空间,以科技诠释三星堆文化,打造体感互动、声光影交互的看展体验。“我去过三星堆博物馆,看完或者说体验完无锡的这个展览,感受又完全不同,很有意思。”博物迷肖璩说,三星堆的面具、神树、神鸟、器具等经典形象经过元素提炼和二次创作后,结合音乐、光线,让他不仅看到了以往忽视的文物细节,还深刻体验到了文物背后的故事。
让观众告别“走马观花”式逛展,除了数字技术,各类公教活动也出现在无锡的各大文化场馆内。假日期间,无锡美术馆结合仰超、钱旭辰两位青年油画家的个展,推出了“艺术家面对面”公教活动。5月1日下午,前期报名的油画爱好者相约展厅,参展画家仰超以自己的画作为例,从油画基础知识讲起,教现场市民游客如何鉴赏油画,带领大家探寻文艺创作背后的故事。
“孩子正在学油画,她全程都听得很认真,希望经常举办这样的活动。”市民谢先生表示。无锡美术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五一”假期,为了吸引更多人走进无锡市书画院美学空间,参观“盛世传芳——当代青年工笔画提名展”,该馆特别推出了假期专享的琼花花艺展,并策划了春日花盒制作课程,以满足广大观众多元化、个性化的观展需求。“我们努力让展览‘活起来’,将热度延续,使更多人受益。”该负责人表示。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无锡的各大文博场馆正通过科技、教育等方式持续赋予文物新的生命力和时代内涵,推动文物活化利用,让“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更好成为市民游客向往的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在涵养文化自信中书写更多“双向奔赴”的新故事。(韩玲、张月)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