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资讯 > 正文

寻找身边好人|薛建英:坚守“修补摊”,20年不涨价

2023

10/12

09:48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在惠山区阳山镇老街,路边有一排修修补补的便民服务小摊,几位老人修鞋补胎缝补衣物。在这群老人中间,一位大妈格外显眼——她双手飞快地穿针引线,脚下则律动而有力地踩着缝纫机,不一会儿,裁好裤脚的裤子、缝好拉链的上衣,就被递到客人手上。

  她叫薛建英,是惠山区阳山镇普照村的一名普通村民。身患小儿麻痹症的她,虽然历经坎坷,但乐观、自强,几十年如一日地守着自己的“修补摊”,在补贴家用的同时,也把摊位打造成不少和她一样普通人的“生活避风港和加油站”。历经社会发展变化的冲击,“修补摊”坚持不涨价,对比自己还困难的人则“免费”缝补,她和她的摊位如同一道风景,温暖着社会。

  “修补摊”摊主用柔嫩的肩膀撑起一个家

  1957年出生的她,小时候因为一场病,导致左腿残疾,她的人生轨迹也变得曲折。小学毕业后,原本学习成绩很好的她,因家里对其安全的考量,而没有继续念书,这也成为她一生的遗憾。

  “靠自己站起来”成了薛建英之后人生路上努力生活、认真工作的精神支柱。每每遇到困难和不公,薛建英便告诫自己要自强不息,待生活以诚以勤。命运如此不公,好在她脑筋很灵活,东西学得很快,成年后,薛建英进了村办服装厂上班。2003年,年近五十的她,靠自己的特长干起了修补摊,因为手艺不错,价格公道,加上人好,照顾她生意的人不少。就这样,靠着这个“修补摊”,薛建英撑起了一家子的生活。

  薛建英是二级残疾,而她丈夫是四级残疾,因患脑膜炎导致精神状态不好,没正式工作,只能打打零工,还有一个女儿要照顾。夫妻俩勤勤恳恳,但微薄的收入只能勉强支撑家里的日常开销,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在亲人和邻里的帮衬下才勉强度日。

  她的一举一动,也深深影响着女儿。女儿说,“几乎没有比我妈还不幸的人了,但她坚强乐观,她是家里的顶梁柱。”

  “修补摊”也是普通人的生活“充电站”

  这么多年来,“顶梁柱”薛建英每天4点半就起床开始操持一家的生活,忙活到8点多才正式出摊,风雨无阻。不服输的信念一直支撑着薛建英守着修补摊,一守就是几十年,从青丝守到了白发,世事变迁,不变的是她童叟无欺的诚信。二十余万次的缝补,一万多个为民服务的日子里,薛建英没有多收过一分钱。

  最早的时候,她在当地陆区小学门口摆摊,十多年后,老师学生家长们都对她很熟悉,家里有什么需要缝缝补补的也都找她帮忙。即使后来搬了一个新地方,很多人还是会专门找过来。

  她有一个习惯,碰上比自己还困难的人,干脆“免费”帮忙,分文不取。她说,做缝缝补补的活,挣钱不多,有时候可能一天都没一单生意,即使是“好时候”,一个月也就不到一千元钱。但是她努力让自己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坚信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环卫工、快递员歇下来的时候,都愿意到她摊位前聊天,拉家常。薛建英的话总是朴实而动人,如同春风化雨般,给他们鼓励,让那些与自己一样的普通人,在面对短暂的沮丧后,又像重新充了电一样,奔波回各自的岗位。

  志愿服务哪里需要哪里就有她

  这么多年,她还养成了另外一个“习惯”,经常在摊位前准备点雨伞和矿泉水,以备客户和路过的村民需要。这个薛建英赖以生存的小摊,真正成了便民服务摊。如今,随着城市更新的推进,修补摊位业务量锐减,但是薛建英仍旧坚持用自己的方式回馈乡邻。

  同时,她还是一位热心的志愿者,村里有活动需要志愿服务,她是一喊就到,一通知就来,风雨无阻。为老人做麦饼、发放传单、缝补衣物……在大大小小的活动现场,都有她活跃的身影。“我妈的心态好,做事为人都很令人佩服,很多人都喜欢她。”她女儿说。

  薛建英所在村委工作人员数十次上门要求为她和丈夫办理残疾人补助、低保等一系列符合条件的政府补助。薛建英都婉拒了,并说,把政策给更有需要的人,自己有一门手艺,可以凭本事挣钱,之前政府已给予他们这样的一户多残户很多帮助,“享受了这么多好政策,要懂得感恩才对。”质朴的话语里透露着她内心的淳朴。

  (黄振)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