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吴文化 > 最新考证 > 正文

《天韵社成员研究》问世——终不会落下一颗“遗珠”

2023

05/26

09:33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在中国民乐的璀璨星空中,闪烁着古老的昆曲社——无锡天韵社的光芒。今年正值天韵社复社十周年,近日,天韵社副社长顾颖撰写的《天韵社成员研究》由广陵书社出版。顾颖历时多年查阅档案、家谱等文献资料,寻访后人、知情人记录口述回忆,掌握了84名社友的身份,并将其中的66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故纸堆里,于茫茫人海之中,顾颖捡拾起一颗颗“遗珠”,串珠成链,让我们得以窥见天韵社的历史概貌,及其独特的人文特征。

  无锡曾是盛唱昆曲的地区之一,无锡天韵社更是盛极一时,在中国昆曲史上地位重要。关于天韵社的过往,虽然留下了《天韵社纪事诗(六绝)》《吴畹卿先生小传》《天韵杂谈》等史料,但亦难以勾勒出其全貌,人们甚至说不清楚天韵社成员的概况。那些名字,那些鲜活的生命个体,朦胧而模糊。2013年底,新的天韵社复社,继承老天韵社一缕遗脉,致力于传承昆曲文化。“回想起十年前,和新天韵社同仁们举起‘天韵社’这块牌子的时候,我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肩负的责任。”顾颖明白,天韵社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但要很好地挖掘和继承这份遗产,是项艰巨的任务,而且这种继承,很是漫长,似乎没有终点。

  复社十年来,天韵社的成员积极探寻曲社轨迹,取得了一个个阶段性成果,《天韵社成员研究》就是其一,该书入选了2022年度无锡市文化艺术立项扶持项目。“这本书基本勾勒出了20世纪初天韵社大部分成员的基本情况,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一个空洞的社名,而是由一批杰出成员构成的社团。”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张振涛评价,顾颖在学术界很少关注的领域内,发现了一个大平台,呈现了一段精彩纷呈的区域社团史。据杨荫浏等人的回忆,曲社最盛时,曲友多达百余人。这些人物,乐史未载,方志未编。《天韵社成员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列出了84名成员,并对其中的66人做了生平小传,吴畹卿、李朴斋、李静轩、杨荫浏、曹安和等多位重要人物有详细介绍,让人看到了无锡传承昆曲的强大力量。

  时至今日,重读天韵社的历史,已经不再是为了解答何以出现了杨荫浏、曹安和这类人物的问题,而是渴望了解与他们并行的那些普通拍曲者,以及他们身上携带的使得曲社延续至今的某种特质。作者立足曲社,立足小人物,完成了一部以市民为主角的区域音乐民族志。在《天韵社成员研究》中,顾颖不但为这些人物立传,还对他们进行了分析总结。“天韵社是一个由处于中间阶层的城区市民为主体组成的昆曲社团。”顾颖发现,天韵社成员中,不少人从事田赋征收、医生、教师等职业;绝大部分受过中等教育,少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社团的凝聚力主要依靠人们对昆曲的共同爱好,而非宗族、政治等其他因素;女性社员比例接近20%;技艺传承关系呈开放状态,“所以天韵社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现代社团特征”。

  在顾颖看来,天韵社能长久存续绝非偶然,离不开无锡的地理环境、社会发展、地方文化等因素,在昆曲史上,造就了一个令人仰望的群体,从而也让无锡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清曲高地”和“民乐之乡”。当历史的“遗珠”被一个个拾起、串起,新的天韵社也将再接再厉,传承好无锡昆曲文化,再创新的辉煌。(张 月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