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吴文化 > 吴地风物 > 正文

两梅有雪更精神

2023

01/10

09:52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梅原产中国,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花果,其应用历史已有3000多年。《书经》云:“若作和羹,尔唯盐梅。”当时,梅子代醋,与盐一起作为调味品,是祭祀、烹调、馈赠等不可或缺的物品。正因为梅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当人们对梅的认知,从物质层面转向精神层面时,她留给人们的,永远是美好印象。《诗经·召南·摽有梅》表达了对幸福爱情的追求,折梅相赠传递着纯真的友谊。至于把梅花作为观赏对象,一般认为始自汉武帝营造的上林苑。由此通过托物达意或托物言志,梅花就在更为广阔的空间,升华为大美境界。既有“松竹梅岁寒三友”的忠贞高尚,“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坦坦荡荡,毛泽东主席名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博大胸襟;又有南宋时诗人陆游心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坚忍不拔,林和靖笔下“疏影横射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清逸高雅,等等。

  对于原产我国秦岭、大巴山、武当山一带的蜡梅,因与梅花的花期、花香十分相近,所以在古代时,就把她加盟梅花阵营,泛称“黄梅花”。后来虽然对两者作植物学意义上的分类,如晚唐时诗人杜牧有句云:“蜡梅还见三年花”等,并在宋代时已有普遍栽培,但依然约定俗成让两梅相融。改革开放后,在举办全国性花卉展览时,习惯把“两梅展”作为开局,华美亮相。

  两梅异科,其香相近

  园林,既是人们共享的生态乐园,又是荟萃着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大课堂。兹以两梅为例,作科学普及。

  梅花是蔷薇科、李属植物,除原种外,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形成了数以百计的丰富品种,如按进化与关链性状,可分为3系、5类、16型。其一是由梅花野生原种直接渲化而来,即保持纯血统的“嫡系”真梅系,包括3类,计12型:第一类是枝条向上的直枝梅,含江梅型、宫粉型、玉蝶型、朱砂型、绿萼型、洒金型和黄香型等7个型;第二类是枝条下垂的垂枝梅,含单粉垂枝型、残雪垂枝型、白碧垂枝型、骨红垂枝型等4个型;第三类是枝条扭曲的龙游梅,仅玉蝶龙游型1个型(“龙游梅”1个品种)。其二是介乎杏、梅之间的杏梅系,仅杏梅1个类,含单杏型、丰后型、送春型等3个型。其三是宫粉型梅花与红叶李的种间杂交种樱李梅系,目前仅有美人梅1类1个型(“美人梅”1个品种)。

  相较而言,蜡梅比梅花要单纯不少,系蜡梅科、蜡梅属植物。它在我国久经栽培,有不少变种和品种,概略地说,主要有4个变种:其一是花朵较大,内外轮花被纯黄色,香气很浓的“素心腊梅”;其二是叶和花都比较大,外轮花被淡黄色,内花被边缘有浓红紫色条纹,香气浓郁,且花朵经久耐开的“罄口蜡梅”;其三是花朵较小,花瓣狭长而尖,内轮中心的花被有紫红色纹,香气较淡的,花后容易结种子的“狗蝇蜡梅”或“狗牙蜡梅”,一般通过种子繁殖作为嫁接优良蜡梅品种的砧木用;其四是花朵特小,外轮花被黄白色,内轮花被有红紫色条纹,但香气不减的“小花蜡梅”。至于蜡梅何以加盟梅花?我们不妨听听古人是怎样说的。明代李时珍花30年心血成书于1578年的《本草纲目》载:“蜡梅,释名黄梅花。此物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如蜜蜡,故得此名。”清代陈淏子成书于1688年的《花镜》有类似记载,并指出:“蜡梅俗称腊梅”“色如蜜蜡,且腊月开放,故有是名”。

  以上所述两梅种种,在我们无锡,特别是梅园,都能看到其或深或浅、或大或小的芳踪缩影。

  无锡两梅,历久弥新

  如作合理推测,无锡有梅的历史,似可追溯至3000多年前的商末。在那个时间段,原籍“周原”即今陕西岐山南麓的周太王长子泰伯“三以天下让”,偕弟仲雍南奔“荆蛮”,开拓江南,“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于“梅里”即今无锡梅村,筑城立国,自号“勾吴”,开创了春秋吴国100多年的基业。按无锡方言理解,梅里应是梅花盛开,可以大量采集梅子的地方。这与当时华夏大地“若作和羹,尔唯盐梅”的食俗悉悉相符。

  至于无锡的赏梅历史,亦达千年以上。唐昭宗时(889—896年在位)官拜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吴县人陆希声,访马迹山,作《梅花坞》诗云:“冻蕊凝香雪艳新,小山深坞伴幽人。知君有意凌寒色,羞共手花一样春。”元代,爱梅、咏梅、画梅成癖的王冕所咏《马迹山梅花》诗曰:“马迹山前万树梅,望里村村似雪开;满载扬州秋露白,玉箫吹过洞庭来。”而马山有57个山头、38个山湾,内有桃花湾和桃坞湾,但无“梅花坞”之名;然据当地学者指点,古时的梅花坞,位于冠嶂峰北麓,今烈士陵园的东面。

  在无锡,于府第宅院或墅园内栽植梅花的,也不乏记载。例如: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南宋四家”之一的爱国诗人、礼部尚书尤袤,晚年在家乡无锡之梁溪河畔建“乐溪居”,园内种梅花多本,其《落梅》诗有“五更客愁花片里,一年春争角声中”,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他的学生蒋重珍,是无锡所出第一位状元。他在老家胡埭镇蔡村就旧屋建“一梅堂”,“堂前有梅,清圆茂密,因以名堂”。明天顺八年(1464)进士陈宾,在位于蠡湖畔宝界山东麓之南宋初钱绅所建墅园故址,植梅数百,号“梅坡”,是无锡有文字记载的最早梅花专类园。清代无锡最美的梅花景观在寄畅园。1689年农历二月初三上午,第二次南巡的康熙第二次驻跸该园。据随驾大臣张英《南巡扈从记略》载:“时梅花盛放,登天香楼看,殊烂漫”;又“折玉蝶梅大枝,贮瓶中”,临别时“主人因以此一枝为赠”。

  又据明弘治七年(1494)刊行的《重修无锡县志·第七卷土产》载:“蜡梅 《梅谱》:本非梅类,以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酷似蜡,故名蜡梅。”并载当时无锡的蜡梅品种有:“花小香淡,其品最下,俗谓之狗蝇梅;花疏,虽盛开,常半含,名罄口梅;最先开,色深黄如紫檀,花密香浓,名檀香梅,此品最佳。”该记载说明在15世纪,无锡栽培蜡梅已较普遍。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千百年后,今日无锡梅园,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两梅”集大成者。

  芳菲梅园,两梅齐馨

  梅园主人荣德生在他自传性质的《乐农自订行年纪事》中写道:1912年,“计划社会事业,决定在东山购地植梅,为梅园起点。明年二月,先种一千三百株于中段天心台一带。”1913年,“梅园尽力扩充……数年植梅三千株”。1946年,“梅园草草修理,已用去法币六十余万元”“回想三十年前辟园植梅,今日竟成为苏省名胜,初非意料所及”。1948年,“入春以来,游客如云,各地前来春游者过于以前,铁路特挂游览专车,地方商业受游人引起繁荣者不少”。1949年,“正月二十日至梅园观梅,花已盛开,游客满园……梅园去过两次,每次有人递送消息,内情可知”(后者指无锡解放前夕,中共派员与荣德生在梅园秘密联络,通报情况,以准备迎接解放事宜)。昨忆梅花冲雪放,今见葵花向阳开。新中国成立后,荣德生四子荣毅仁于1955年9月11日致函无锡市人民委员会即市政府:“兹为完成先父愿望”“将梅园除其中乐农别墅一部分拟留作纪念先父之处外”“赠献政府”;并认为“由政府管理,则内部布置是必更为绚丽灿烂”。1959—1960年、2007年、2011年,梅园分别向东、向南、向北作拓展,使园址范围从当初的81亩达到今日的千亩以上。在其生态景观、人文景观的保护、传承、提升、发展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间,荣毅仁哲嗣智健先生,先后捐资重建敦厚堂、兴建蜡梅园,开辟荣氏梅园纪念林等。2001年、2012年,全国第七届、第十三届梅花蜡梅展都分别在梅园举行。2006年5月26日,国务院公布“荣氏梅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春天,从梅园开始;梅园赏梅,宜从荣氏梅园开始。从梅园中大门入,门内左侧的园路通往荣氏梅园。天心台前,梅花最盛,梅林中的“米襄阳拜石”和“福、禄、寿”三星石等四尊古太湖石奇峰,笑迎赏梅人。荣氏梅园与2009年始建的“园中之园”古梅奇石圃以园门相通。其内,则以“梅魂石魄”为主题,以清波涟漪为映衬,不啻向游人展开了幅幅饶有诗情的古梅清赏图。从该“园中园”出,名曰“凝香”的游览主干道向东伸向浒山南坡、南麓的梅林深处,这里以“春光万斛浓胜酒”的浩然气概,与荣氏兄弟当年为纪念母亲石太夫人而建的“念劬塔”一起,整体提升了梅园“指挥云树规全局;研炼香海八壮图”的审美境界。而且,这片梅林又与位于浒山东南麓的“荣氏梅园纪念林”交融在一起,令人对荣氏一门三代之荣德生兴建梅园、荣毅仁赠献梅园、荣智健提升梅园之以善济世、造福桑梓的无私奉献精神,感到由衷的钦佩。

  如沿着凝香道继续东行,在横山南坡,有1993—1994年建造的“中日梅文化观赏园”;而如在“开原寺”山门之西,折而向北,即为在2012年“百年梅园”庆典时落成的“梅品种国际登录园”。对著名植物品种作国际登录,是近年来国际植物学界兴起的一项重大基础性研究课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陈俊愉教授在1988年获得梅品种国际登录权。也正是陈院士的关心,使梅品种国际登录园亦即我国梅品种种质资源库“落户”无锡梅园。迄今该登录园内,荟萃了已作国际登录的江梅、宫粉、玉蝶、朱砂、绿萼、洒金、黄香、垂枝、龙游、杏梅、美人梅等11型约300个梅花品种,以占全国梅品种总数四分之三的优势,独步神州大地。该园和已融入其内的“蜡梅园”,又一举让梅园的梅花和蜡梅总数,分别突破万株和三千丛大关。促使无锡梅园成为独擅鲜明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极具历史、生态、艺术、科研和旅游价值,驰名海内外的一代名园。

  |沙无垢 李苏华 文|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