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2022年专题 > 喜迎二十大 > 正文

旧报新读 感悟变迁|讲好无锡故事,传播无锡文化 让城市人文魅力历久弥新

2022

10/10

10:35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2012年1月5日旧报截图

  金句摘引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习近平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无锡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江南名城,无锡工商业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人文精神的弘扬,都离不开这份深厚的文化底蕴。十年来,无锡坚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家门口的好去处”越来越多

  从山中有盛名、名山聚名士,到归山煮新茶、新茶引风尚,“来试人间第二泉——惠山茶会人文主题特展”自开展以来好评如潮,市民和游客趋之若鹜。

  据无锡博物院展览部主任顾真真介绍,本次展览以“惠山茶会”为主要叙述对象,从人文地理出发,深挖无锡博物院馆藏资源,其中故宫博物院藏“明永乐款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清竹茶炉”等明星藏品也是首次向无锡市民展示。除了重磅藏品的加持,整个展厅以竹子为设计元素,配合投影及数字化技术,让现场的每一位观众都感觉身临其境。

  除了无锡博物院等4个市级场馆外,其余多个“家门口的好去处”分布在各区和江阴、宜兴,涵盖文化场馆、艺术空间等多种形态。公共文化设施从“有没有”向“好不好”、从“全覆盖”向“高效能”转变,共有19个项目获评省级“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 背景 /

  全市建成1081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2个市级图书馆特色分馆,提前一年完成省下达的全覆盖目标任务;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美术馆、文化艺术中心今年10月份开工,国专纪念馆预计11月建成开放。

  全民阅读春风吹进万家

  随着全民阅读的热情日益高涨,书店、图书馆成了假期出游的另一别致选择。走进位于荣巷街道的“钟书房”,不少家长和孩子正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让人不禁放轻了脚步。

  说起这座自助型的“钟书房”,全市首家、全开放、纯公益、不打烊、活动多都是它的标签。近200平方米的现代化阅读空间分为上下两层,如同剧场一般的布局,给人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据现场负责人介绍,室内藏书共有5400多册,分为社会科学、中外文学、生活科普、少儿图书4个大类,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二楼还设有24小时无人自助借阅区,配备自助借还设备,在语音的提示下,读者只需要将对应的图书全部放在感应台上,即可自动感应借阅和还书。

  “这个图书馆离家很近,既方便看书,又有专业老师领读,真是陪伴孩子的好地方。”市民王先生是这里的常客,他经常带着孩子来参加亲子阅读活动,专业的老师带着孩子们分角色演绎绘本剧,共读绘本故事。书房定期开展的“书出正能量,阅读新潮流”等品牌活动,吸引了不少爱好者报名参加,将阅读与荣氏文化、非遗文化、手作体验、户外探索等内容相结合,让“文化菜单”更加丰富。

  / 背景 /

  每年举办太湖读书月活动,无锡市和江阴、宜兴、梁溪、惠山被评为江苏省书香城市建设示范市(区)。2021年,全市居民综合阅读率达95.78%,超出全省平均水平5.55个百分点;持续推进“钟书房”优质公共阅读空间建设,30个农家书屋被评为江苏省五星级农家书屋,总数位居全省第一。

  “城市独特的记忆”再焕新

  2021年央视播出巨制综艺《典籍里的中国》,《尚书》文化成功出圈。早在500多年前,无锡的荡口古镇便与《尚书》结下不解的缘分,史上首部铜活字印刷编撰校正版本《尚书》,正是由会通馆主人华燧完成。

  全新升级之后的会通馆,一改此前古板传统的展陈设计,增添了一系列现代感、科技感十足的巧思。一张普通的桌面也暗藏着互动装置,可以让铜活字移动起来,游客观摩古代印刷技术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打卡带走“荡口乡风”、转发“荡口智慧”。

  同时,荡口古镇重磅打造的《会通传奇》光影水幕秀,声光水电结合,将一部活化的汉字情感大词典,投影在青瓦白墙上,展开一段铜版活字印刷的历史画卷,奇妙的光影效果令观者震撼不已。

  走在古镇,一睹历代大师的旧居,体悟江南文化的丰厚内涵。无论是焕新开放的荡口会通馆,还是东林书院的新书院生活,无锡对于历史文化的活化利用,都是让文化步步融入生活,城市的人文魅力历久弥新。

  / 背景 /

  从文物单位保护向文化空间、文化环境保护转变,从全面的城市改造向精致的城市更新转变。2022年,无锡正式启动“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力争到2024年底,累计打造100个以上锡城古厝活化利用的典范。

  专家点评

  文化兴则城市兴

  无锡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无锡市新闻出版局(市版权局)局长陆惠玲表示,无锡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着力强化思想引领,传播主流价值,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城市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特别是市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致力打造现代文明新典范,在率先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上走在最前列”目标,推动文化强市建设迈上了新台阶、实现了新跨越。

  十年间,无锡文艺精品创作百花齐放,推出舞剧《丹顶鹤》《金陵十三钗》、歌剧《二泉》、锡剧《二泉映月·随心曲》《追梦路上》、电视剧《人世间》《誓言》、电影《镇海保卫战》《四个春天》等精品力作,上百部作品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省文华奖等重要文艺奖项和艺术基金支持;公共文化服务提优扩能,农村电影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市共计27个镇建有乡镇影院,覆盖率达到90%,持续推动送戏、送书、送展到基层,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6个单位被评为全国服务农村、服务基层先进集体;优秀传统文化进万家,实施《无锡市文物保护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累计投入近4亿元,以“文化地标”龙光塔为代表,实施153处国保、省保单位的修缮工作;实施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带徒传艺”计划,支持锡剧、惠山泥人、留青竹刻、无锡精微绣等传承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建成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27家企业获评江苏省重点文化科技企业,4家企业获评江苏民营企业30强,16家文化企业在国内外上市或挂牌,18个园区(基地)获评国家级、省级示范(重点)园区,打好文旅、电影等领域助企纾困组合拳,无锡文化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新气象。

  新时代新征程上,无锡将不断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体系,进一步阐释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丰硕成果,让“太湖明珠·江南盛地”的品牌更加响亮,无锡城市精神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同。

  (记者 殷婉婷 受访者供图)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