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08/05
09:58
来源
大连日报
分享
6月28日10时,在大连重工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的焦裕禄事迹展览馆,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正细心看着展板。
今年是焦裕禄100周年诞辰,焦守云重走父亲生平之路、寻访父亲足迹,大连是其中一站。
“春风吹、槐花香,焦裕禄来到咱大起厂,朝夕相处、情同手足……一件件小事诚可贵,一桩桩平凡铸辉煌……”这首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词曲署名“连生”的《焦裕禄是咱大起人》,如今被制作成展板悬挂在焦裕禄事迹展览馆,成为1955年3月至1956年年底焦裕禄630天大连经历的历史见证。
4页履历表,一份沉重的嘱托
焦裕禄亲笔写就的历史记录填补了空白
“焦裕禄在大连工作过?”“原来焦裕禄有这么多大家不知道的事!”“我们想收藏这份文物。”2014年7月10日,《大连日报》头版重要位置刊发《焦裕禄亲笔填写干部履历表现身大连》后,引发强烈反响。
焦裕禄于1955年8月10日在大连起重机器厂亲笔填写的“干部履历表”共4页,记录了焦裕禄的个人状况、家庭状况、个人经历和工作经历。它是焦裕禄亲笔写就的历史记录,是研究焦裕禄的难得史料,也是探究焦裕禄精神发展历程的重要依据。
履历表里各个项目的内容,显现着焦裕禄认真的态度与实事求是的作风;从曲折而坎坷的人生经历中,可以看出他艰苦朴素生活作风的来由;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展现了他贴近群众、工作踏实的公仆情怀;革命前后的对比,凸显了焦裕禄对革命工作和新中国的热爱。“焦裕禄当时在大连工作的资料不多,这份履历表填补了这项空白,是研究焦裕禄生平、弘扬焦裕禄精神的重要文物。”大连党史专家王军说。
这份珍贵的文物得以保存至今,背后有一段曲折的历史。文化大革命期间,大连起重机器厂档案管理受到冲击,多有遗失,一位有心的老职工悄悄将这份履历表抢救回家,珍藏起来。老职工去世前,又郑重地将履历表交由另一位老职工——张清仁收藏。
这份带着生命热度的嘱托建立在日常相处的信任之上。
“那时候焦裕禄离开的年头还短,谁都能说两句。”张清仁说,“厂里人一听要谈焦裕禄,主动就跟你聊。”1971年11月,返城知青张清仁被分到大连起重机器厂,想学技术的他主动下到机械车间。从厂里老工人那里得知这是焦裕禄工作过的车间后,怀着近乎崇拜的心情,张清仁开始不自觉地打听、收集焦裕禄在厂里的旧事。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调到大连起重机器厂宣传部工作后,张清仁对焦裕禄事迹的收集整理变成了主动系统的工作。除了调到外地的,他差不多和厂里与焦裕禄有交集的人全都接触了,采访了四五十人,挖掘了第一手资料……
2014年,焦裕禄逝世5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兰考的讲话激起了张清仁对焦裕禄的追思。于是,他将这份履历表送到大连日报。“希望让更多人见到这份珍贵的文物,希望焦裕禄精神在大连生根并传承下去。”张清仁说。
2014年8月19日,焦裕禄干部履历表入藏大连现代博物馆(今大连博物馆)。10月15日,由《大连日报》与原大连市文广局联合主办的“足迹——1955-1956焦裕禄在大连”主题展览在大连现代博物馆启幕。31天展期内,7万余人次参观展览。此后,该展览在大连市委、大连市委党校等处进行巡展,并赴哈尔滨等城市展出,走出去的巡展活动将焦裕禄在大连的故事与精神传播得更远。目前,该展览已被大连博物馆长期保留。
▲大连重工中革研制基地通用减速机厂加工一车间的蓝色大门之上,焦裕禄画像和“永恒的记忆 焦裕禄事迹展览馆”字样高悬醒目。 李元 摄
几场座谈会,一种深厚的感情
“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干部”
在1987年10月内部发行的《1948-1985大连起重机器厂厂史》中,1955年大事记的第一条是:“洛阳矿山机器厂焦裕禄等23名中层干部和管理人员来厂学习企业管理和进行岗位培训。”1955年3月至1956年年底,焦裕禄在大连起重机器厂担任机械车间代培主任。厂史中短短的一句话背后,是与焦裕禄相处630天的工人们之后数十年道不尽的情谊。
大连工人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刘功成在担任大连市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主任期间,于1990年10月15日在大连起重机器厂会议室主持召开了曾与焦裕禄同在大连起重机器厂工作的老工人座谈会。30多年过去了,刘功成始终不能忘记这场座谈会:“不仅是老工人的深情回忆感染了我,还因为他们手中已经有些泛黄的焦裕禄在大连的照片和照片背后的故事打动了我。”
在这场座谈会上,十几位昔日工友谈得最动情的是焦裕禄无微不至地关怀工人、体贴工人,和工人心连心。
32年后,2022年6月28日下午的另一场座谈会上,89岁的毛淑兰和于文状,说得最多的仍然是焦裕禄与工人之间的情谊。时任机械车间计划调度员的于文状工作中犯了错,焦裕禄安慰他:“没事,不要紧,这个责任是我的。”“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干部。”于文状感慨,“我出了错,他要替我承担。我紧张的情绪一下子就放松了。”
有关焦裕禄的座谈会上、博物馆的展览现场、不同时期的各种采访……不记得讲述了多少次,时任机械车间生产调度员的毛淑兰再度忆起与焦裕禄一同工作的经历,动情处仍然声音哽咽、红了眼眶。
“那时,我和他在一个车间,我根本不知道他就是我们的主任。”焦裕禄事迹展览馆展出的老工人座谈记录中,工人李培娥回忆,“他没有干部架子。”
李培娥正是一则广为流传的焦裕禄在大连故事里的主人公。1955年初冬,由于托儿所没有夜班保育员,上夜班的李培娥只好把刚满月的孩子放在车间更衣室、工具室等地方。焦裕禄发现后,便把孩子抱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以后上夜班,就把孩子放在我这里好了。”从此,焦裕禄的办公室就成了夜班“临时托儿所”。“有时,孩子尿了布,他还给孩子洗……”座谈记录中写道。
“焦裕禄给大连工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大连工人与焦裕禄建立起一种深厚的阶级感情。”刘功成说。
14 张木版画,一个隐身的主创
工人的作品里有真实的生活
“我是来干革命的,不是来做客的。”1955年9月,在抗洪抢险过程中碰伤脚的焦裕禄不肯休息。当时,连续几天暴雨令马栏河河水上涨涌入。考虑到焦裕禄身体不好,又是实习主任,厂部就没有安排他值班。然而,当他发现洪水涌进工厂时,立刻组织干部和工人抗洪抢险。取材于这段真实经历的版画最初发表在1966年4月17日《旅大日报》(今《大连日报》)焦裕禄版画专版。
“虽然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有几个人能做到?”这幅版画的创作者、今年78岁的范明耀说。
1966年2月,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播出并刊发后,全国掀起了学习焦裕禄的热潮。结构车间工人范明耀与刘敬瑞、王其昌、崔翔等大连起重机器厂美术骨干,商量着用绘画表现焦裕禄在大连的经历。他们中有《旅大日报》的通讯员,与著名版画家、时任《旅大日报》美术编辑张家瑞很熟。“那时,第一个念头就是找张家瑞帮忙。当时觉得这是个好事儿,该干,二话没说就去了大起。”张家瑞回忆。一个多月里,张家瑞几乎每天都往那边跑。
张家瑞考虑到扩大宣传面,最好的形式就是版画。大家虽然也认同,但是美术组里没有画版画的。张家瑞挑起担子,给每个人分了任务。可拿出来的东西都不成形,张家瑞不仅给每个人提修改意见,还要统一所有作品的风格。“这比我一人干累多了,可那是工人自己的作品啊!更重要的是里面有真实的生活。”在车间一天走20华里、让出房子给工友住、鼓励工友干活要有方向……14张木版画背后,是14帧真实的生活。
“这次创作是张家瑞主持的,没有他就没有这组画。”范明耀回忆。然而,特殊的历史时期,张家瑞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在作品上署名,这组版画作品见报时,只署上了“大连起重机器厂工人业余美术组作”的字样。“写不写名字没什么,出了好作品,有了好影响就行。”张家瑞说。
1966年,中国美术馆举办全国焦裕禄事迹展览,这组14张焦裕禄版画入选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14年7月,《大连日报》重新发现、再次刊发这组版画并配发相关报道,画作与背后的故事才为更多人所了解。如今,这组版画已成为大连博物馆、大连重工焦裕禄事迹展览馆中相关展览的核心内容。
◀大连博物馆长期保留着焦裕禄展览。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周代红 摄
454 项“中国第一”,一座城市的怀念
“音容宛在盈九州”
“1955年的大连,承载着助力新中国工业兴起的历史重任,拥有中国历史最早、规模最大、技术先进的起重运输机械生产企业——大连起重机器厂。能到这个在全国工业浪潮中领跑的城市里学习和历练,是当时很多热血青年满心憧憬的事。”大连博物馆馆长姜晔说。
“我叫焦裕禄,是刚从地方来的,干工业是外行,是来向大家学习的。”毛淑兰还记得焦裕禄来到大连起重机器厂第一次与大家见面时的情景。“他一天到黑不闲着。”毛淑兰说。向工人学习,向管理人员请教,还借来书刻苦研读……仅半年多,焦裕禄就掌握了通常需要3年才能掌握的企业管理知识,由工业生产的外行成为指挥车间生产的“行家里手”。
在减速机工段蹲点时,15公斤重的大锤抡起来,几下子就震得膀子发酸,焦裕禄一干就是一天。清洗减速机既脏又累,没人愿意干,焦裕禄干。“他说要在第一线。”于文状回忆,“还搬到车间办公……”
来到大连起重机器厂不到两年,焦裕禄已经被工友们誉为“全厂最棒的车间主任”。厂部向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发出留下焦裕禄等3名同志继续工作的申请报告,但由于工作需要,焦裕禄1956年年底奉调回河南洛阳矿山机器厂工作。
“洛矿一别成千古,音容宛在盈九州。星夜来客始初交,切磋琢磨解君愁。”2014年,“足迹——1955-1956焦裕禄在大连”主题展览现场的留言簿上,一首即兴写就的诗歌寄托着一位85岁老者钱祖尼的怀念。
当年,时任焊接科科长的钱祖尼每周都与焦裕禄一起开生产工作会。得知钱祖尼是大学生,焦裕禄经常夜间到钱祖尼家里向他请教专业知识。焦裕禄勤奋好学、认真刻苦的钻研精神,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1958年前后,钱祖尼曾到洛阳出差。在洛阳矿山机器厂,两人共同回忆了在大连工作的情景。这是他最后一次见到焦裕禄。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病逝。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的大连起重机器厂已重组进大连重工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焦裕禄曾工作过的机械车间也随着工厂搬迁异地重建。
如今,大连重工中革研制基地通用减速机厂加工一车间的蓝色大门之上,焦裕禄画像和“永恒的记忆 焦裕禄事迹展览馆”字样高悬醒目,沿着现代化的车间、伴着机器的轰鸣声走到尽头,就是2017年3月建成开放的焦裕禄事迹展览馆。
焦裕禄事迹展览馆已被确定为“大连市党员思想教育基地”,并被大连市委组织部列为“红色路线·初心之行”其中一站。许多单位在这里组织党员活动、举行重温入党誓词仪式,今年7月1日的活动早就预约满了。
研制出“中国天眼”FAST工程馈源索驱动机构、全球首套敞顶集装箱及通用敞车两用翻车机……焦裕禄事迹展览馆的展板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内容更新源自学习焦裕禄精神的深化和企业的发展——大连重工装备集团各企业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29项,累计创造了454项“中国第一”,破解近百项重大装备国产化难题。
焦裕禄在大连的经历与精神,就这样通过有心人的抢救收藏保存下来,经由亲历者的口口相颂流传开去,并化为内在的驱动力与外在的行动力照进现实……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