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与宿迁的那段情缘

2022

08/05

09:49

来源

宿迁日报

分享

  提起焦裕禄,大家都知道他是时代的丰碑,是共产党员的楷模。他在河南省兰考县任县委书记时,鞠躬尽瘁为党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忍着肝病的折磨坚持工作,努力改变兰考面貌,那把被顶出一个大窟窿的藤椅,曾感动了许多人。这位党的好干部,曾经在宿迁生活过两年,他与宿迁有过一段情缘,却很少有人知晓。

  焦裕禄曾是宿迁的“过客”

  “五一”过后,宿迁日报记者来到宿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古楚社区,见到残疾人作家陈兆安正在那里采风。曾经担任古楚社区前庵居党总支书记的徐士凡拿出很多当地文史资料,向陈兆安讲述有关焦裕禄在宿迁的故事。

  据徐士凡介绍,在已经公开的几乎所有与焦裕禄相关的文字音像资料中,浓墨重彩的多是记录他在河南省兰考县工作奋斗的经历,而焦裕禄与宿迁的短暂交集,却很难找到一丁点儿的记述。宿迁日报记者在1966年6月13日新华社发布的《焦裕禄同志小传》中看到,在对其成长轮廓的勾勒文字里,有一段极易被忽视的表述:“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里。因为生活困难,幼年时代只读了几年书就在家参加劳动。抗日战争初期,日寇、汉奸和国民党反动派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越来越残酷,焦裕禄同志家中的生活越来越困难。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里,他的父亲走投无路,被逼上吊自杀。日伪统治时期,焦裕禄同志曾多次被日寇抓去毒打、坐牢,后又被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焦裕禄同志忍受不了日寇的残害,于1943年秋天逃出虎口,回到家中……因无法生活下去,又逃到江苏省宿迁,给一家姓胡的地主当了两年长工。” 

  5月,暖风吹拂。在宿豫区豫新街道雨露社区九龙花园焦裕禄文化广场,该社区“阳光雨露”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老党员胡刘军正在给社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讲述焦裕禄在此工作和生活的红色历史。胡刘军说,1943年9月,焦裕禄一家逃荒来到宿迁城东二里第二区园上村,也就是如今的九龙花园小区所在地,在胡泰荣家当雇工。胡家人对这个厚道、勤快的“老焦”十分照顾,亲如一家人,就这样在一起劳作、生活了两年。两年里,在帮工之余,焦裕禄接触到当地的革命进步思想。1945年,得知抗战胜利的消息后,焦裕禄决定返回家乡。胡家人挽留不住,把家中的毛驴卖掉,换来19块大洋给他当回家的盘缠。

  老家解放才推小车回乡

  在宿豫区档案馆,有一段当年焦裕禄亲笔写的《党员历史自传》影印文字资料(原件存于河南省档案馆),上面写道:“1943年,我21岁,逃荒到宿迁县城东15里双茶棚村,在已早逃荒去的黄台村几家老百姓家住下……我给开饭铺姓张家担水,混几顿饭吃。半个月后,张介绍我到城东二里第二区园上村地主胡泰荣家当雇工,住在地主一头是猪窝、一头是牛草的小棚里。我在胡家当了2年雇工,第一年挣五斗粮食(每斗14斤),第二年挣一石五斗……1945年六七月间,新四军北上,宿迁县解放了,人民政权建立了,工作人员不断召开会议,并听到我家乡也解放了。我们一伙逃荒去的几家一同回家了。我同老乡一同推小车回家了……” 

  焦裕禄在自述中写道,他到宿迁后起初是在双茶棚村干了半个月,然后来到园上村打长工,即现在的宿豫区顺河镇雨露社区13组。在宿豫区雨露社区13组,至今还有一些健在的老人回忆说,作为这里的老居民,其长辈当时就住在胡泰荣家的隔壁,和焦裕禄见过数面。当年的胡家有3间主屋、两间东屋和3间过道,家境算是比较宽裕,有30多亩田地。因为他只有3个女儿,没有儿子,所以干农活都是找人帮忙。因之前他雇佣的长工李景志随家人去了南京,家中正缺少人手,刚好从山东省博山县北崮山村逃难至此的焦裕禄经人介绍,就到他家当雇工。老人回忆,焦裕禄当年吃住在胡家院外路旁的牛棚里,农忙时给胡家干活,农闲时做些小生意。 

  家住宿豫区豫新街道雨露社区13组的退休教师胡诚远,提起70多年前的往事依然唏嘘不已。据他回忆,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3年,他家门前通往北面的大道上,每天都有从北方而来的逃难者。他们拖家带口,推着小车,艰难跋涉,在雨露庵门前喝茶歇息后,便会结伴继续向南逃难。

  那时人们都喊他“老焦”

  当年知晓焦裕禄来宿迁打工的老人回忆道:当年的地主,不少也是通过平时省吃俭用购置田地的,大多数地主与雇佣长工之间也是非常友好的,希望长工干好活、多挣钱。在这些老人的记忆中,焦裕禄是四方脸,高高的个子,很精干的模样,但一直很瘦弱,加之先天生得显老,所以大伙都喊他“老焦”,当时并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名。 

  厚道、勤快是胡家人对雇工“老焦”的评价,话不多的他也很快融入小乡村的生活。偶有交流,“老焦”会说“之所以流落至此,是因为老家打仗不太平,老乡都跑光了”。 

  据一些老人回忆,当初焦裕禄是和妻子举家带口逃难至此,胡家好心收留了他们,不仅让他有个落脚地点,而且供他们吃。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能做到这些,确实不简单,也不容易。胡家因为没有男丁,收留焦裕禄在家做雇工后,准备认焦裕禄为干儿子,以便将来继承家产,所以不仅让焦裕禄认字,而且教他做生意,就是希望他将来能够撑起这个家。焦裕禄在此生活的两年,不仅没有受难,而且受到方方面面的照顾。 

  在此期间,焦裕禄和佛教之地的宿迁前大庵也有一段情缘。胡家作为地方有头有脸的人物,自然会经常出现在一些露脸的场合,加之胡家人信佛,经常前往前大庵烧香拜佛。每到此时,都会把焦裕禄带在身边,作为随从和帮手。在前大庵,焦裕禄不但把服务主家的事儿做得完美,还主动帮助打扫寺里卫生,去外面担水。在那段时间里,焦裕禄与寺内和尚相处得非常亲近友好。 

  1964年5月,焦裕禄在兰考病逝。当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刊发《在改变兰考自然面貌的斗争中鞠躬尽瘁,焦裕禄同志为党为人民忠心耿耿》的报道,宣传焦裕禄事迹。两年后,长篇报道《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和社论《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在全国掀起学习焦裕禄精神的热潮。直到那个时候,园上村的人才知道当年的“老焦”是焦裕禄。

  已建成焦裕禄文化广场

  焦裕禄在宿迁留下了印记,焦裕禄曾经生活过的双茶棚村和园上村,如今都已建成焦裕禄文化广场,成为宿迁人传承红色精神的“打卡地”。 

  时光更迭,当年的园上村现在已经建成九龙花园小区,焦裕禄的名字在这里依然分外亲切,焦裕禄精神更是一直在这里赓续。“九龙花园小区的原址就是焦裕禄在宿迁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建设焦裕禄文化广场,一方面是为了缅怀历史,另一方面就是希望更多的党员干部学习焦裕禄精神、弘扬焦裕禄精神。”九龙花园小区党支部书记杜自强说。 

  “我们要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经常揽镜自照,是否像焦裕禄一样始终对党和人民饱含深情,始终对为人民服务的事业无限忠诚,努力在基层一线岗位上多做工作,多作贡献。”雨露社区党委书记胡立建说。去年4月,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到宿迁调研时,参观了九龙花园小区焦裕禄文化广场,对在群众身边打造党史学习教育阵地表示肯定,要求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让革命文物、史料以及相关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充分发挥作用。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九龙花园小区党支部以“吾心向党红色九龙”为主线,以“学习焦裕禄精神”为主题,抓准小区红色文化核心,在小区内增设焦裕禄文化广场、红色精神步道、城市发展文化墙、红色人物宣传栏、红书房等红色阵地,让党史学习教育“就在身边”。党员干部以焦裕禄为榜样,社区党组织落实办实事项目,促进民生改善,实施小区整治提升工程、搭建家门口创业就业平台、共建“小区菜篮子”民生项目、提供课外兴趣学堂便民服务。通过组织看红色电影、读红色经典、讲党史故事、走红色道路、宣焦裕禄精神,让党员群众知党爱党,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 

  红色文化永不褪色,红色精神得到传承。焦裕禄在宿迁的时间虽短暂,但是他的精神永驻,并得到传承和弘扬。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