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吴文化 > 古迹寻踪 > 正文

宜兴白雪词社那些事儿

2022

07/19

09:45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前不久,宜兴荆溪诗社顾问、著名诗词研究学者毕士雄先生,不惮劬劳整理点注了民国白雪词社甲乙两书旧刻本(现被民间私人收藏),以《乐府补题后集》由荆溪诗社付梓刊发,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重印。难能可贵的是这次重印不仅更新了版式、简化了繁体字,还增加了点注,以释疑窦,方便今人阅读。

  今年恰逢白雪词社成立102周年。由于关于白雪词社的史料柜藏尘封,长期被湮没,尽管现当代朱征骅、臧正民、蒋云龙等一些诗词耆宿、文化硕彦们多次发声、挖掘,并身体力行先后出了《程适诗词选》《白雪词社述评》《程适诗词集》等作品,但影响力有限,仅在荆溪诗社内传播,市志(如1990年《宜兴县志》)上对白雪词社也少有介绍。这次重刊的《乐府补题后集》发行量同样极少,有鉴于此,为了让素有书香宜兴美誉的文脉赓续于后世,笔者不揣简陋,特将宜兴白雪词社的那些往事,略作钩沉,留一梗概。

  ●白雪词社的发起时间、成员、背景和宗旨

  1920年冬,徐致章(1848—1923,字焕琪,号拙庐,宜城人,光绪戊子科举人,曾任浙江瑞安县知县),在家宴请蒋兆兰(字香谷,号青蕤,著名词人、南宋遗民蒋捷后裔)、程适(1867—1937,字肖琴,号蜇庵,晚年人称“雪堂老人”)、储凤瀛(字映波,号萝月)、徐德辉(字倩仲,号寄庐),共五人。席间由徐致章倡议成立白雪词社,以研究、弘扬词学。与宴者欣然附和,并一致“奉拙庐为之主”。嗣后储蕴华(字朴诚,号餐菊)、储南强(字铸农,号定斋、简翁)等加入,计有八位白雪社友。后陆续又有四位志趣相同者参与活动:李丙荣(字树人,号绣春,江苏丹徒籍,曾任安徽某地知县)、陈思(字慈首,号华藏,辽宁辽阳籍,累任广西、藤容二县知县,江苏江阴县知县)、王朝阳(又名柯亭,字饮鹤,号野鹤,江苏常熟籍)、赵永年(又名咏岩,号祝三,为词社中最年轻的社员)。

  这一批文人雅士所处的时代背景,正是清末民初,社会大动荡、大变局之际。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宜兴虽偏于一隅,但对于这些文化人而言,对波及的信息还是十分灵通和敏感的,社主徐致章痛陈“神州陆沉,环瀛荡潏”的世界,宣泄胸中对国土沦丧的悲愤。

  白雪词社的宗旨,蒋兆兰在旧刻本后序中作了说明:“名曰‘白雪’,纪时也,亦著洁也。”其中“著洁”的意思,是词社应有清荷“出污泥而不染”之贞洁风骨。

  ●社址雪堂在哪里

  雪堂是自愿集资而建,何时建造已无从稽考。1920年白雪词社成立后,即作为词社地址,专供词社成员和文人雅士聚会唱酬。雪堂的来历,据称引用了“程门立雪”典故。有人称具体的方位在宜兴县城外西氿之滨。上世纪80年代,笔者所在医院的一位老中医顾伯民先生写过一篇回忆“雪堂”的短文,写好后,还特地给我过目看了一下。当时,我曾建议他投《宜兴报》或政协文史资料。为撰写本文,我几经查寻,终于在1985年《宜兴文史资料》第八辑上,找到顾伯民所撰《我所记忆的“雪堂”》一文。这是顾老亲历所见,颇有史料价值。好在文章短小,故照录如下:

  1937年春,我有幸到过“雪堂”。“雪堂”是为纪念宜兴文人程肖琴由他的学生们集资而筑的。坐落虹桥南边西氿滩上,房子不大,但造型别致,地处西氿边,风景宜人,成为当时宜兴名流论文、作诗之处。

  “雪堂”两字砖刻门上,面向南山,进门是天井,鹅卵石铺地,饰以盆景,东西有侧门,上刻有“枕流”“漱石”字样,别具风格。主屋是三间楼房(笔者注:据蒋云龙《程适小传》中,是“五间二层楼房”,此说,可能将其它两间副屋“平房”也当成楼房了),楼下设有长格、茶几、靠椅,古色古香,楼上室内窗明几净,正中悬有程肖琴木炭画画像,系徐悲鸿大师亲笔。三面短窗,举目西氿,风帆点点,水乡风光尽收眼底,谈笑吟诵,大有人在画中之感。

  几经战乱,“雪堂”已毁于火(笔者注:1937年宜兴沦陷前,日寇飞机曾几次滥炸城区,雪堂很难幸免),虽遗址难觅,但遥想当年,名士风流,发祥宜兴文坛,宜乎怀念。

  ●词社的活动、落幕

  词社成立后,每月活动一次,主要是拈题填词、相互切蹉。举办过“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又称人节)双溪草堂雅集” “三月三日禊饮(亦称‘上巳节’)” “纪念东坡生日”等活动。

  徐致章还提出白雪词社要“继声《乐府补题》”。《乐府补题》是宋末元初一批南宋遗民词人所创作的咏物词之合集。词人有王沂孙、周密、王易简、唐艺孙、张炎等,他们借咏物寄寓家国沦亡之悲。白雪词社效仿的咏物题材更为丰富多样,除咏牡丹、美人蕉、秋海棠、春柳、金丝桃等物外,还增加了许多感时、访古、览胜、题图、祝寿、悼亡等酬唱之作,无不表现出对世事的喟叹,对国事腐败的悲愤、对民间疾苦的同情。

  1923年,徐致章“忧时疾殁”“社事遂中缀”,活动就基本落幕了。此后,虽有零星活动,但不复如初矣!1928年春,程适与蒋兆兰收集社友、同声所填之词,汇编成甲乙两编《乐府补题后集》,并刊刻问世。

  ●可贵的文学遗产

  白雪词社先后只存在3年,时间虽短暂,却存有204首词作,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文学遗产,是宜兴一道靓丽的历史文化风景(荆溪诗社老社长臧正民先生的评述)。

  古典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的宜兴,自南宋蒋捷的《竹山词》、清初陈维崧开创的阳羡词派,至民初的白雪词社,到今天的荆溪诗社,代代相承,绵延不断,彰显了宜兴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词乡”特色,这条文脉应该靠荆溪诗社同仁们共同努力去传承、创新,也离不开社会各层面,特别是爱好古诗词的各界群众、文化人士的广泛支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对中华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我们一定要借此东风,让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特色相结合,为繁荣文化、传承和振兴宜兴词学而不懈努力。(邓君曙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