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观山路 > 首页推荐 > 正文

数"评"④|坚持“为人而转”,让数字红利惠及每一个人 ——“发力数字经济 建设数字无锡”系列评论之四

2022

07/04

08:23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数字化,正以不可逆转之势改变人类社会。数字经济,不仅重塑生产方式,也正推动生活方式、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城市,是人的聚合,建设高水平数字无锡,就要把整个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来整体、全面、协同推进融合与转型,我们要遵循技术和城市“为人而转”的理念,坚持“小切口、大场景”,按照无锡推动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统筹推进基本民生、品质民生、普惠民生的数字化场景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数字化转型成效,努力把“民生清单”变为百姓“幸福账单”,让更多“数字红利”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民生红利。

  科技的进步是为人服务,城市的建设应令人幸福。城市数字化转型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个必选项。城市数字化转型,要把“以人为本”“数字为民”作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核心取向,作为改进城市服务和管理的重要标尺,作为检验城市各项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让技术和城市“为人而转”,而不是让城市和人“被技术转”。场景与需求相伴而生,需求通过场景来呈现,更通过场景来实现。对于无锡来说,夯实城市数字基座,必须搭建好“民有所呼、数有所应”的数字化场景,围绕人民群众最迫切需求、最急难问题、最高频事项,着力打造需求精准响应、服务均衡惠及、潜能有效激发、价值充分实现的数字生活新图景,使数字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

  世界因数字化而更加多彩,生活因数字化而更加不同。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场景作为多模态体验、高渲染精度、强互动交流的人机物交合场域,蕴含着巨大的新需求、新机会,是实现“数字,让生活更美好”愿景的重要抓手。当下,数字化对民生保障的支撑作用不断凸显,数字化场景建设的内涵更加丰富,涉及交通出行、医疗康养、数字菜场、智慧商圈、便捷物流等深嵌于百姓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呈现出基本民生、品质民生、普惠民生等不同层次的数字生活景象。比如说,在“保基本”场景上,我市已明确,要以市民“生老病死”全生命周期的生活需求为导向,向健康、教育、居住、交通、社保、就业、养老等重点领域聚焦,从排队长、流程多、选择少、手续繁、停车难、路程堵等烦心事着手,推出先看病后缴费、入学“掌上办”费用统一缴等场景服务,到2024年建成10家“互联网医院”、20家以上数字校园。在“优品质”场景上,依托国家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聚焦商贸、文旅、娱乐、体育、创意等领域,在实体商店推广虚拟导购、AR互动、无感支付等数字化消费应用,在城乡各地加大智能快件箱、智能售货机、早餐自助柜等智能终端布设力度,优化生鲜电商前置仓布局和智能菜场建设,打造一批数字场馆、智慧景区、智能酒店。这些生活数字化所描摹的美好愿景,都要求我们通过具体的生动实践和场景应用,将其转化成一幅幅市民可感可触、管用受用的生动图景。

  数字化就像传说中点石成金的“金手指”,正在深刻改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重构民生保障的场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进生活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生活数字化转型,根本上是为了人,关键在体验度。某种意义上说,生活数字化,其庞大地基和坚实依仗,恰是每天打照面的“衣食住行”,以及城市中无数个体的“数字化素养”“数字化感知”“数字化获得”。落实落细生活场景建设蓝图和具体发展目标,我们要把实现数字包容作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取向,为老年人等群体保留必要的传统服务渠道和服务方式。无锡此次在推进“救急难”场景建设上,突出了精准主动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匹配救助服务,快捷实时地实现“帮扶找人”,同时针对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特点,合理配置公共场所智能平台办理与人工引导办理比重,提升各类公共服务“数字无障碍”水平,其最终指向就是不让任何一个人在数字时代“掉线”,让数字红利真正惠及每一个市民。

  坚持“为人而转”,塑造有温度的数字生活,不能一蹴而就,必须久久为功。我们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通过一个个极致颗粒度的场景,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让群众充分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感受数字化生活的便利。(无锡日报评论员)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