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吴文化 > 吴地习俗 > 正文

旧时无锡端阳划龙船

2022

05/31

09:57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一

  旧时无锡端阳这天划龙船的阵仗可算大了。听长辈回忆,端阳这天上午,十四条龙船随着发令的一声爆仗声响,划手们在各自船头令旗的指挥下,随着鼓声点点,挥桨划水,龙船群从龙船浜经黄埠墩向惠山浜争先恐后,破浪驰去。到了惠山龙头下终点,划手们立即扛起各自龙船上供奉的当方“老爷”,上岸奔向惠山寺东岳圣帝进香朝拜,第一名即获“头香”,传说可保一方全年平安。

  说起这十四条龙船,无锡老辈头里人又称之为“十三条半”,其原委与这十四条龙船的籍地相关。明清至民国年间,无锡地区的龙船大都由各寺庙牵头,各处乡绅集资建造,再招募划手,端阳这天开展竞渡。届时,把各自地方上的“老爷(神像)”请到龙船上。龙船群由南上塘洞渊宫的绿龙,南下塘南水仙庙的金龙,三下塘祠山宫的石灰龙,黄埠墩府殿里的老黄龙,东门延寿司殿的五色龙,泗堡桥的四宝龙,金龙四大王的金钱龙,江尖上的青龙,小南海的小绿龙和聚宝龙,西水墩的太保龙,北里水关的小黄龙,大、小河上的小白龙以及惠山浜的神龙共十四条龙船组成。因惠山浜的龙船时而参加时而缺席端阳龙船竞渡,故便有了无锡端阳龙船“十三条半”的说法。

  旧时无锡端阳龙船群,从北塘龙船浜水域出发,竞渡至黄埠墩蓉湖后,划龙船便进入娱兴表演高潮。龙船先后表演“打招”,操纵船身左右转弯;又表演“打转”,船身原地旋转数周;还表演“打抢”,先划桨前进,复又后退,三进三退;最令人叫绝的是“衔划桨”表演,划手仰卧水面,双脚挂在船沿,嘴里咬住直立的特制薄桨,相互竞技,最多一口咬住七把桨,令人瞠目结舌。此时两岸观者济济,河中还停着载满观摩助兴游客的灯船。更有文人学士乘船登上黄埠墩水月阁,饮酒赋诗观赏划龙船。船上的游客此时把泥封的整坛黄酒和活鸭抛入河中,龙船上的划手见此纷纷跃入水中争抢之,抢到者还可受赏。此场景跟作家沈从文在小说《边城》中的描写类似,热烈惊险,惹得两岸喧哗雷动。

  旧时无锡端阳龙船竞渡,也有在城内外部分河道小规模分散举行。那些年间,无锡还举办夜间端阳龙船竞渡,其景流光溢彩,煞是夺目。后“洋盘”的无锡人别开生面,把端午龙船竞渡之地迁往蠡湖与太湖交界水面,湖光山色和龙船竞渡相辉映,气魄之大、景象之美,令人叹为观止。

  二

  旧时无锡参与竞渡的龙船中舱里,均端坐各乡供奉的当方“老爷(神像)”。每条龙船尾后的船舵均是大关刀形状,旧时无锡歌谣曰:“五月端阳天气好,熟罗长衫外面罩。龙船到,龙船翘,龙船底下趿把大关刀”,此之谓也。端阳竞渡结束后,旧时无锡地区还有个风俗,即参与竞渡的龙船不另作载客运货之用,而是将它沉入水底,待来年将它起水,重新清洗擦油,以再次参与端阳龙船竞渡。

  上述这些风俗存有什么奥秘呢?这须从端阳龙舟竞渡的由来慢慢道来。

  端阳龙舟竞渡由来,人们大都认为起因于纪念屈原。《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汩罗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然而此书又说:端阳龙舟竞渡为“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屈原,名平,字原)也”。此乃指伍子胥枉死后,天帝封他为钱塘江潮神。江浙百姓悯其含冤,便每年五月初五(即子胥被抛尸江上之日)划龙舟以迎潮神。端阳龙船竞渡由来还有一说:东汉孝女曹娥,其父在江上划龙舟时淹死,她跳入江中寻父尸,终于背着父尸浮上江面。为纪念曹娥,人们每年端阳举行龙船竞渡。关于端阳龙船竞渡由来第四个说法,乃说此俗为纪念越王勾践。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卧薪尝胆谋复仇。他深知,欲败吴国,须强水师。而训练水师又恐吴王察觉,为蒙蔽吴王,勾践以赛龙舟为名操练水师。后越国打败吴国,为纪念勾践之功,越国每年五月初五举行龙船竞渡。

  然而,《古今图书集成》这一清代巨著未曾提及以上四种端阳龙船竞渡由来的说法,而是明确指出:端阳划龙船的最早由来,乃是古时端阳时节竞舟送瘟神、防疠疫的一种民间习俗。

  三

  古人谓农历五月为“毒月”“恶月”;端阳这天为“毒日”“恶日”;端阳这天中午十二点为“毒时”“恶时”。从气象医学角度析之,端阳时节气温升高,雨水较多,湿度较大,空气变浊,蚊虫孳生,此时瘟疫疾病发病率开始攀高。为辟瘟驱疫,古人在端阳时节挂菖蒲,悬艾叶,喝雄黄酒(现此酒禁饮,因其含砒毒),洒雄黄酒于墙角,点午时香,佩香囊,此一类行为,皆利用中药气味辟瘟防疫。

  古人早知利用某些中药挥发气味来杀菌、驱虫、防疫。古时人们还常在端阳时节以五彩丝为“长命缕”“续命缕”,以贴“钟馗图”“五毒图”“天师图”辟邪镇病,驱除疠疫。此类作法完全是一种习俗,也可谓之信仰,属于心理民俗范畴。古人认为五色代表五方,钟馗、天师代表正神,都具一种神奇力量。挂上他们的图像,就可镇鬼辟邪,免患病疫。而在端阳划龙船则正属此类。《古今图书集成·武陵竞渡略》道明竞渡以送瘟神这一习俗:“五月初一新船下水,五月十日、十五日划船睹赛,十八日送标迄,便拖船上岸。”由此可见,最早的竞渡虽在五月,但非五日,竞渡为一法术活动,“送标”方是目的。

  何谓“送标”?该文又道:“今俗说禳灾,于划船将毕,具牲酒黄纸钱,直趋下流,焚酹诅咒疵疠夭札,尽随流去,谓之送标。然后不旗不鼓,密划船归,拖至高岸,搭阁苫盖,以期明年。”读上文可知,最早端阳时节竞渡既非娱乐,也非纪念先人,乃是一种“禳灾”仪式。古人认为,“疵疠夭札”可用船运走。竞渡之日,实为送灾驱疫之时。古人担心“疵疠夭札”赖着不走,便以“牲酒黄纸钱”贿之;又恐其吃硬不吃软,又以“诅咒”逐之。为防其重来人间,故船至下游后,送它的人“不旗不鼓”悄悄返回。此船因载“疵疠夭札”而被污染,故竞渡结束只得将船“拖置高岸,搭阁苫盖”封存而不作他用。足见端阳竞渡的最早起源是禳灾驱疫,是一种以法术形式出现的公众卫生防疫活动。说到这儿,旧时无锡端阳龙船竞渡活动结束后,将龙船沉入水底封存而不再作载人运货之用的原委,也就昭然揭开,此乃留存着古代防瘟隔离的遗风。于今锡城东西南北均有龙船浜,皆为往昔沉龙船之处。

  至于旧时无锡参与端阳竞渡的龙船中舱置坐的龙船属地“老爷(神像)”,一些文史资料讲得较为笼统,称之为“老爷”,确切地说当为“三老爷”。旧时无锡各神庙里有“大老爷”“二老爷”“三老爷”“四老爷”之分。大老爷乃端坐正殿神龛的泥塑像,形大笨重,难以搬动出庙;二老爷为泥木塑像,为大老爷的全权代表,每逢庙会替代大老爷坐在轿中出巡,或当朝圣使节。故无锡有句俗话:“不出会格大老爷”,喻指不擅抛头露面的闭关自守者。而驱瘟消灾则是三老爷的职责之一。旧时若有地方发生瘟疫灾祸,其便受该地善男信女之邀前去弹压。故旧时无锡端阳竞渡龙船中舱端坐的当是三老爷,其肩负指挥龙船送瘟神的使命。说来奇趣,旧时无锡各神庙还有个坐龙船专司驱逐瘟神的四老爷。旧时无锡各神庙正殿角落里都有一微型龙船,龙船里坐着的就是这位四老爷,虽则其是名正言顺的坐龙船驱逐瘟神者,但因其形象渺小,端阳竞渡坐龙船出场有损神庙体面,无奈让位给三老爷。至于端阳竞渡龙船船舵为何是大关刀形状,这也与镇魔送瘟有关。大关刀,即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创制。关羽,古代诩之为“关王”“关神”“关帝”“关圣”。大关刀“刀势既大,其三十六刀法,兵仗遇之无不屈者,刀类中以此为第一”,自古以来,人们奉之为镇邪辟瘟的利器。旧时无锡端阳竞渡龙船的船舵制成大关刀形状,借大关刀扬龙船送瘟神之威势也。

  四

  古代端阳龙船竞渡驱瘟消灾之缘由,后与历史故事传说相掺,逐渐演变成一般人理解的内涵神奇动人、集娱乐竞技于一体的端阳节令风俗活动。顺便提及,古代民间“设醮预压大灾,或有疫疾,皆为纸船,如其所属龙船之色,于水次(水边之意)烧之”,以辟邪驱疫。数年前我去浙江武义,发现该地端阳这天竟然还保留“推龙船,送瘟病”的节令奇风异俗。联想毛泽东《送瘟神》诗的最后两句:“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心顿开悟,慨然而叹其文博也。(胡容邈 文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