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资讯 > 正文

梅雨季保安全一线实探——有准备+上装备,跟“大雨必涝”说再见!

2024

06/22

21:00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暴力梅”威力尽显,昨天,无锡迎来入梅后的最强降雨。下穿立交、在建工地、低洼小区、地下车库等,以往容易出现积水内涝情况的场所,面对大雨,今年的“表现”如何,或者又有哪些新措施或黑科技保障它们“高枕无忧”,本报四路记者分别进行了实地探访。

  下穿通道

  两处启动强排

  还将从根上提高“抗雨指数”

  不少市民还记得去年在暴雨侵袭下,旺庄立交下穿通道出现的“乘风破浪”场景。类似易涝的公铁立交下穿通道今年情况如何?

  现场:两处立交下穿通道短时积水

  昨天上午10点左右,雨势不断增大,旺庄立交下穿通道的水位出现上涨趋势,坚守在附近的市政应急队伍、应急泵车紧急出动。到了10点半左右,这里的积水深度已经超过警戒线,达到20多厘米,交警部门对道路进行了临时封闭。紧接着,市政应急人员将周边20多个雨水井逐个打开,加大收水力度。与此同时,旺庄立交泵站“火力全开”,3台水泵同时运行,经过半小时的应急处置,现场积水排出,道路交通恢复。

  地势较低的凤翔立交下穿通道也出现了积水,深度达25-30厘米。市政应急队伍启用了应急泵车进行强排,半小时后积水排出,路面恢复通车。

  下午3点,记者再次来到旺庄立交,一辆“龙吸水”泵车停靠在北匝道,此时的下穿通道车流穿梭,现场没有积水。无锡市市政设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项目副经理曹平介绍,立交桥下涵洞与道路呈“凹”型结构,地势较低,附近道路甚至小区的雨水都会向此汇集,大大增加了立交泵站的排水工作量。目前市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公司负责21座公铁立交泵站的养护,每个点位都配备了应急队伍24小时值守,还出动了应急泵车、“龙吸水”等防汛神器。当天,除了旺庄立交下穿通道、凤翔立交下穿通道出现了短时积水,其余均为正常,对市民出行影响不大。

  应对:“一点一策”应急预案上线

  暴雨下的公铁立交下穿通道总体“安好”,离不开防汛硬件、软件全方位升级。早在汛期到来前,市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公司对所有泵站、通道收水井、雨水井进行了全面清淤,完成了电气、水泵、发电机的维修保养。在此基础上,还制定了“一点一策”应急预案,给每个通道制定了二维码定位,排好应急路线,一旦出现汛情可以快速抵达现场,同时还制定了绕行方案,当道路出现严重积水而封闭时,将出行信息及时告知公众。

  除了应急措施升级,我市还将从“根子”上提高下穿通道的“抗雨指数”。从市市政和园林局获悉,今明两年将把“凹字型”设计的公铁下穿立交易积水点整治作为地势低洼点治理的重头,计划两年内完成全市25座公铁下穿立交相关改造。以正在施工的长江南路下穿立交泵站为例,改造后的配套泵站排水能力提升了一倍。在“黑科技”的加持下,新建泵站还能实现智能化控制和可视化管理,当通道内水位上升超过液位计、雨量计等“电子水尺”的标准,数据即刻传输至管理平台,同时下穿立交入口处的LED显示屏有信息提示,及时提醒过往车辆,避免人员车辆受困。(蔡佳/文、摄)

  低洼小区

  内涝明显改观

  没有做足准备的出了“意外”

  受暴雨影响,往年市区有部分低洼小区发生内涝,居民家中进水造成损失,今年这一情况有无改善,是否彻底摆脱了“水患”?

  昨天一早,孔泾里小区周围堆起了防汛沙袋,三台泵机早早在路边就位,靠这样的提前准备成功抵住了当天的强降雨。“跟去年比好得多。”一家沿街商铺的老板告诉记者,去年汛期时这里积水严重,最深处没过小腿,特别是马路上的积水,有车辆驶过就会激起阵阵波浪涌向路边商铺,“连里面的包厢都遭了殃。”而今年因为提前准备,大部分店铺并没有重蹈去年的覆辙。在中部位置的一家店铺,地面潮湿,在清晨的大雨中,有部分雨水流入了店中,“不多,大概只有两厘米,我们自己清理掉了。”

  孔泾里小区由于地势低洼,每逢强降雨,积水问题尤为严重,住在这里的居民一到梅雨季就开始担心。为此,属地部门对小区进行了改造,让雨水可以通过检查井流入新建的一体化泵房,加压后通过管道排入西坝头河,以此“终结”孔泾里的内涝,工程预计今年7月初完成。而在此之前,所属星惠社区一共设置了7个电机泵用于抽水,并为居民摆好了防汛沙袋。

  水沟头在过去同样也是积水“大户”,昨天中午,记者来到现场时,社区的泵机正在往外抽水,部分沿街居民的家中进了水,不过相比往年要好上不少。一家小卖部内,一家三口正在一桶桶地往外舀水,老板说,被清晨的强降雨打了个措手不及,等反应过来时家中已经进了水,好在积水不深,“比前几年要好,里面没有漫进去。”河埒新村经过改造后,以往部分居民楼前的积水路段不见了,“之前每年消防队都要来抽水,今年不用了。”

  永胜桥前巷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天还下着雨,不少居民撑伞站在屋外,担忧地看着门前的大片积水。一名老伯蹚水而出,水一直没到膝盖位置。一户居民表示,屋内的积水已经超过了脚踝,靠人力排水已经没多少作用了。据介绍,以前这里没发生过如此严重的积水问题,因此今年并没有多做准备,直到一大早的强降雨后,雨水漫入了居民家中。现场,南禅寺消防站和附近地铁施工单位一同在帮助居民抽水,社区工作人员则不停打着电话,协调更多的沙袋运过来。

  记者了解到,如果居民在雨季期间发现有积水现象,可以拨打12345或12329反映,职能部门会立即安排人员抢修,或采取应急措施进行排水。(甄泽/文、摄)

  地下车库

  水浸“哨兵”上岗

  积水一旦到达警戒线立即告警

  地下车库受地势影响,容易出现雨水倒灌造成受淹险情。此次强降雨来袭,往年有过积淹史的地下车库是否经受住了考验?

  现场:地下车库积水发现早、排得快

  昨天上午10时许,大雨瓢泼。双河新村的地下车库入口处堆起防汛沙袋,该小区内有32个地下车库,是居民非机动车的停放场所。记者走访时,有两个车库内出现了2-3厘米深的积水,社区与物业工作人员在现场各架设1台水泵,正在紧急排水。其它车库内,仅入口处地面打湿,内部停车区域都是干燥的。

  记者遇到了正在该小区巡查的社区防汛小组。带队人系山北街道双河社区党总支书记张玲。“双河新村是老旧小区,地势低洼,往年汛期强降雨期间,部分地下车库会因为雨水倒灌形成积水。”张玲说,针对小区地下车库积水问题,社区落实了“积水改造+应急保障”双重措施:在实施老小区改造项目中,在地下车库下方开挖了集水井和排水沟,确保倒灌积水有渠道可以排出;今年汛期前,社区根据市防汛相关要求,组织了24小时巡查队伍,并备足了防汛沙袋、应急水泵等物资设备。强降雨期间,巡查队会对小区进行24小时安全巡查,对于出现短时积水的地下车库,及时采取泵车抽水作业。“从目前的抽水量来看,这两个车库的积水几分钟就可以排出。”张玲表示。

  往年汛期,京梁合小区的地下车库也曾出现积水问题。当天下午,暴雨初歇,记者到京梁合小区地下车库查看发现,除车库出入口的一段坡道有水渍,内部停车区域并未出现积水现象,现场有安保人员正在巡查。

  “往年地下车库出现积水的主要原因是该小区三期项目在建设中,产生的沙子影响了排水通畅。”京梁合小区物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消除该“症结”,物业在入梅前,全面清掏了排水沟、集水井,完成了对地下车库污水泵等设备的检修与更换,并在与在建项目交界处设置了应急泵。6月20日晚上,由物业保安、工程人员组成的两支巡查队线上岗24小时巡查,物业管家线上接诉报修,对于小区内的重点隐患点位也安排了专人驻点紧盯。除此之外,今年还特别请来了“外援”——专业管道疏通师傅现场待命,“早上我们发现11单元附近出现小面积积水,疏通师傅立即行动,积水很快就排出去了。”

  应对:积淹史小区地下车库装上“哨兵”

  在双河新村、京梁合等小区走访期间,记者发现,这些有积水历史的地下车库内,新增了智能防汛装备——水浸传感器。

  “这是‘水浸监测告警系统’的前端‘哨兵’。”市防汛办负责人介绍,入汛前,市防汛办在全市范围内,梳理了往年有积淹水历史的68个小区地下车库,应用了地下车库“水浸监测告警系统”,并在车库重点点位安装了水浸传感器,设置10厘米、20厘米两道水位警戒线,当地下车库的积水水位到达第一道安全警戒线时,系统会立即告警,并将相关告警信息通过微信、短信等形式同步推送相关责任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地下车库受淹。

  目前,该系统正在上线试运行中。(刘娟/文、摄)

  在建工地

  2小时清光积水

  危旧房屋等重点区域应急措施“上新”

  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雨,在建工地、危旧房屋等重点区域的情况如何,今年“上新”了哪些应急措施?

  昨天上午,在无锡市盲聋学校迁址新建项目工地上,雨点敲打着建材,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地面的雨水顺着土坡,不断向工地中间已经挖开的基坑内汇聚,成为一汪足以淹没脚踝的“黄泥汤”。基坑内,几位工作人员正在抓紧布设抽水泵,“我们一方面在基坑周边堆放沙袋,阻拦雨水继续向基坑内汇聚,另一方面增设抽水泵,把基坑内的雨水尽快排出。”工作人员介绍,为安全度过汛期,工地上准备了20台抽水泵,在暴雨期间持续抽排雨水,保证在雨停后2小时内把所有积水排出。此外,由于该工地临近骂蠡港河,项目组成立了24小时防汛小组,每隔半小时对河道进行巡查,保障安全。

  在梁溪区第六棉织厂内,早已无人居住的老宿舍楼如今成为了“危房”,灰白色的墙皮随暴雨冲刷而脱落。两名工作人员在确认完该楼房情况后,冒着大雨到下一处点位继续巡查,“梁溪区老旧房屋多,做好这些房屋的防漏防坍塌工作,是保障市民安全度汛的重点。”梁溪区住建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在进入汛期前,该局就已根据街道上报的易淹区域房屋清单,重点针对集中连片房屋开展下沉式检查,确保掌握一手信息,“对疑似危房开展日常巡查,部署临时安置场所,如遇突发情况第一时间按照预案开展转移工作。”

  在黄石嘉园小区,工作人员正冒着大雨对屋顶积水渗漏等问题进行处置,很快,房屋漏水得到了有效遏制。“今年汛期,我们重点对防汛物资准备、设施设备运转、房屋进水积水、屋面渗漏等方面进行排查,即刻做好现场整改与后续维修。”市住建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去年汛期,全市摸排统计了146个住宅小区内涝积水风险点,今年该局进行“回头看”,建立全市住宅小区及地下空间防汛重点清单,包括重点小区99个、地下空间41处。此外,市住建局组织各地征收部门做好防汛备汛工作,重点检查未拆完、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建、构筑物以及低洼地区防汛工作,切实将防范和隐患消除措施落实到位。(李旭/文、摄)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