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教育 > 正文

北大在锡与江浙皖70余所高中共商衔接贯通

2024

06/19

11:14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6月15日,“大学中学衔接贯通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北京大学·江浙皖高中研讨会”在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召开。江浙皖70余所高中负责人与北京大学相关专家、教授齐聚无锡,聚焦“拔尖”,共研“衔接贯通”。

  ■大学与中学共商共研

  大学与中学衔接贯通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阶段共同关注的要点。本次研讨会旨在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衔接,共同致力于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促进人才培养目标与理念融合,深化交流合作机制,加强资源共享,探索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大学中学衔接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和综合素养提升,全面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

  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办,江浙高中(县中)发展共同体和锡山高级中学联合承办。江浙高中(县中)发展共同体是在国家人才战略以及课程、新教材和新高考江浙语数英学科共同使用新课标I卷的背景下,于2023年6月份成立的。该共同体创始成员校由江苏省昆山中学等6所学校和浙江省慈溪中学等9所学校组成。

  当天,大学教授与中学的校长们围绕当前高中阶段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的痛点、难点展开了深度交流。来自北京大学的教授和专家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分享该校在大学与中学衔接贯通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方面的理解、理念和行动。北京大学江苏省招生组组长、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张飞舟,从目标定位、机制举措等多个方面,阐述了博雅人才共育基地“双高共育、双基共通、双学共进”的特色。他希望通过人才共育、学科共建等方式,实现北大与江浙皖高中人才培养无缝对接,共同致力于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校长王飞和江苏省昆山中学副校长邱福明,分别交流了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在高中教育阶段的探索与实践。

  ■大中衔接贯通无锡在实践

  去年以来,我市从多个方面开展探索,开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领域新赛道,逐渐形成具有无锡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大中衔接贯通尤为重要。我市顺势应时、前瞻谋划,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以“顶层设计+基层创新”为总体思路,以工程教育为主要抓手,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之路。2023年,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工程教育的指导意见》,擘画了区域整体推进中小学工程教育的全局图景。去年,我市还成立了服务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01班”,聚集高中学有所长的优秀学生,举全市之力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市还依托5所竞赛基地校,进一步完善“市校协同、校校合作”的五科竞赛集约化培育模式。去年,我市在五科竞赛中共有14人进入省集训队,在国赛中获4金9银的优秀成绩,其中1人入选奥数国家集训队。今年,无锡成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中为数不多的地级市,成为第十二协同组组长单位,探索理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无锡地区各高中正在共同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中—高校”协同机制,探索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比如无锡市第一中学于去年成立伟长学院,整合高校、初中校和科研院所等各方面资源,探索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一中范式”。省锡中与高校密切合作由来已久,通过联合实施人才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自2017年以来,省锡中每年举办大学节,邀请了400多位高校教授来校授课,让高中生不出校园就能进一步了解高校、认识专业;2020年,学校与东南大学在工程科技教育领域合作起步,10多名教授来校开设工程科技类讲座,双方共建实验室、共同开发课程,为培养工程领域人才打好基础;2021年3月19日,南京大学与省锡中合作课程项目启动,“南大·锡中”双高课程开课,高中生在校园里就能聆听南京大学教授开设的优质课程,激发相关领域的学习兴趣;2022年6月,学校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共同启动“南大·东大·锡中”拔尖创新人才协同培养计划,高中把课程基地、学科发展创新中心、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等结合起来,对接高校的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高水平大学建设等,实现1+1>2的效果。

  (陈春贤 整理)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