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太湖潮 > 太湖e评 > 正文

升腾的“博物馆热”,持续擦亮江苏“文化名片”

2024

04/19

10:12

来源

无锡新传媒

分享

  文明薪火连绵不绝,文化根脉代代传承。如今,打卡博物馆已成为一种新风尚。 “2024年第一季度热门百强博物馆榜单”显示,在全国百强博物馆中,江苏有8家上榜。而在清明小长假中,江苏全省博物馆接待观众超200万人次,其中南京博物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场馆预约爆满。“博物馆热”,正成为江苏文旅新时尚、文化新名片,也为文化江苏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客厅,收藏的是历史,传承的是文脉。目前,江苏共有备案博物馆355家,位居全国第六,其中南京、无锡、苏州、南通、常州等地博物馆数量较多。无锡人均博物馆数量居全省第一,为8.4万人/馆,63家备案博物馆形成了以综合博物馆为主打,专题馆为特色,民间博物馆为补充的多元化博物馆体系;苏州有46座备案博物馆,处处体现着“最江南”的特质;盐城作为江苏产盐及盐运的中心城市,坐落于此的中国海盐博物馆采用蜡像、雕塑、沙盘等演示手法,展现古代“炼卤煎盐”“晒盐”等海盐生产和盐民生活的文化场景……近年来,江苏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博物馆“朋友圈”不断壮大,展现灿烂文明的历史博物馆、讲述红色故事的革命纪念馆、展示特色文化的民俗博物馆等共同构成了江苏的“文化记忆”,让平素“高冷”的传统文化“活”起来,给人们提供了更为多样的文化选择,为美好生活提供丰厚文化给养。

  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一件件承载着千百年历史沧桑的文物,让抽象、模糊的历史变得具体生动。南京博物院推出了全新的三维体验设备,将主题创意、空间设计与数字展示技术相融合,人们可以现场感受指尖上的三维文物;常州博物馆在众多以物载史、聚焦人文的地方性综合博物馆中另辟蹊径,以推动艺术与科学知识的积累和普及为宗旨,实现科学和人文比翼齐飞的发展之道;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创新打造的500平方米的环形数字展馆,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示大运河的历史、文化、生态和科技面貌……如今,江苏各地的博物馆正依托独特资源形成新优势、开辟新路径,以时尚靓丽的面貌、历久弥新的内涵汇聚起更多人气,满足不同群体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可以说,历史与现实交融的“博物馆热”,用“仪式感”唤醒“文化魂”,让更多人心灵得到润泽,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也让传统文化在与群体拥抱中迸发新的火花、焕发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殷殷嘱托,言犹在耳;感恩奋进,笃行不怠。如何将“任务书”和“路线图”变为“施工图”,是我们接下来要着力答好的一道严肃考题。《江苏省“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促进‘三强三高’文化强省建设实现新跃升,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在率先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上走在前列”,这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部署在江苏的具体体现,也是江苏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行动指南。面对升腾的“博物馆热”,我们当趁热打铁,在文物陈列、活动策划、IP打造、文创产品开发等方面多方发力,真正盘活“沉睡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创造更多可知、可感、可触摸多维文化体验,推动文物资源与生产生活相融合,展现历史文化的魅力、坚定文化自信、拓宽中国声音,推动中华文明与各国文明美美与共、和合共生。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面向未来,我们要以“博物馆热”为切入点,守护好文化根脉、记录好文明进程,让博物馆成为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注脚,努力在文化强省建设上“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更好地在赓续历史文脉中谱写当代华章!(慎言)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