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吴文化 > 人物春秋 > 正文

作家艾煊与宜兴紫砂

2024

04/09

10:05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 史俊棠 文 |

  著名作家、曾任江苏省作协主席的艾煊同志,于2001年8月10日与世长辞,享年79岁。

  当时我正在韩国参加国际陶瓷博览会,回来后第二天(8月14日)上班,才看到办公桌上一封艾煊同志治丧领导小组办公室寄来的讣告,这时离送别仪式不足两个小时,无论如何也来不及了。我首先想到的是,拿起纸笔给治丧办公室发了一份唁电,一表我的悲切心情,二表我无法赶上送别仪式之遗憾,并务请转告艾煊同志的夫人古平老师,请她节哀顺变。

  艾煊同志是我相识多年的一位作家,他的身体原本还可以,后查出来得了胃癌,并动了手术,之后大部分时间在医院里度过,饱受了病痛的煎熬。2001年4月下旬,我带上他平时最爱喝的阳羡新茶,专程去南京探望,在省人民医院的高干病房里,他见到我非常高兴,支撑着久病的身子从病床上坐起来,十分关切地问这问那,话题依然是宜兴的陶瓷产业情况怎样了,工厂改制了没有,对于紫砂文化的弘扬近来有哪些活动……而只字不提自己的病情。虽受病魔长期折磨,看上去还是那样乐观豁达,身体虚弱但思路仍很清晰,说话慢条斯理却仍不失儒雅风度。

  我不忍心多作打扰,稍坐会就起身告辞,见我要走,他紧紧握着我的双手说:“见到你我很高兴,我的日子不多了,该做的事情也做完了(他得病后,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艾煊文集》七百多万字的整理修改筛选工作),对宜兴我有特殊的感情。”艾煊夫妇曾下放宜兴,在太华山区工作生活了几年,他说:“像徐汉棠、徐秀棠、盛畔松这样的老朋友,我十分想念他们,你回去后见到他们代我问好。”稍加沉思后又说:“真想再去宜兴走走,到太华山区看看,与紫砂工艺师们聊聊,但恐怕难了。”这时我已垂泪无语,内心痛楚,我深知奇迹不会在他身上发生,只是心里默默祈祷,但愿老人能少些痛苦。这次短暂的探望,竟成了永别。

  艾煊同志是我敬仰的长者,相识之前早就知道他是一个很有名气的作家,著有《战斗在长江三角洲》《大江风雷》《乡关何处》《碧螺春汛》《雨花棋》等中长篇小说,散文写得尤为优美。也曾读过他的一些文学作品,尤其是写锦绣江南,写我们宜兴的洞、竹、茶、陶,读来自然亲切,朗朗上口,让人赏心悦目,著名作家陆文夫还给他起了个“艾江南”美称。他于上世纪60年代初写的《紫砂陶》一文,是现代文人写宜兴紫砂中较全面且很有深度的一篇。他在文中写道:“独特的泥质,独特的成型工艺,融合造型、绘画、诗文、书法、篆刻于一体,此便造就成一种兼有实用和欣赏双重价值的独特工艺饮茶具——宜兴紫砂器。”继而又写道:“紫砂壶,摆在华丽的宴会厅里,能使客厅增加大方雅致的色彩,并且调和动中有静的安定气氛。把它摆在农民的茅舍里,也能显示出农民单纯、朴实的性格。紫砂壶跟人一样,它有自己的个性,它不喜欢艳丽,花花草草。它喜欢静,它大方、朴素,像一个脚踏实地的人。”这些对紫砂壶贴切的评价,形成了他独特的见解,几十年不变,上世纪90年代为我和盛畔松同志主编的《紫砂春秋》一书作序,用的题目也叫《素面素心》。

  真正和艾煊同志有工作交集,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我在宜兴紫砂工艺二厂任厂长。文化人喜欢宜兴紫砂由来已久,这也是紫砂工艺能有日益深厚的文化内涵所在。改革开放,经济繁荣,文坛活跃。那时候,时有全国乃至国际上的作家到江苏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其中不少人都慕名要来陶都宜兴参观访问,尤其对宜兴紫砂情有独钟。当时艾煊同志在江苏作协当领导,这样就有了熟悉的机会,随之交往次数也越来越多。

  1986年初春,他亲自到紫砂工艺二厂来找我,提议要组织一批全国的知名作家、散文家来宜兴搞一次活动,由你们厂来承办,最后商定就叫“首届紫砂散文节”(关于这次活动,已有拙作《难忘紫砂散文节》做了详细回忆)。尽管这次活动中国作家协会也来了主要领导,因在江苏举办,所以整个活动都由艾煊同志组织领导,在与众多文人同好相聚的日子里,他显得异常兴奋,活动结束时他交给我一张纸,上面有他写的一首小诗:“抟泥铸此君,朴拙稚巧隽。碧螺浅半盏,不酒亦醉人。”他说:“这几天我忙于招呼全国各省乃至港台地区的作家,未能写什么文章,这几句话是我对紫砂壶的再次感悟,帮我找人做一把茶壶,普通的就行,刻上这四句话,我喜欢,留作纪念。”

  首届紫砂散文节办得很成功,作为组织者,他和我都很高兴,原本商定过几年再办第二届、甚至第三届,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再办,十分遗憾。尽管这样,我们的关系一直很亲密,他所嘱咐的“四句诗”刻在一把四方复古的红泥紫砂壶上也交给了他,他十分高兴,并说今后会用这把壶来泡茶喝茶。之后每年春天,他都要来宜兴小住几天,而我只要出差南京,也必定登门拜望,围绕宜兴紫砂这个话题聊个不停。每当他有新书出版,也总不忘签名后相赠予我,并常常鼓励我要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去弘扬和发展紫砂文化。因此,当我们1990年编辑出版《紫砂春秋》一书而请他所作的序言中,就有这么一段文字:“从事紫砂业,关心紫砂文化发展之史俊棠君,提议搜寻古今记述紫砂之文字汇为一编,以利文籍保存,以利读者检阅。”

  这里我要特别提一下他的夫人、新华社高级记者古平老师,当我所从事的事业取得一点点成绩的时候,她就为紫砂大师徐汉棠、徐秀棠兄弟写文章,还为紫砂工艺二厂写了一篇《十年艰辛不寻常》的长篇通讯,发表在《人物》杂志1990年第5期上。这一切的一切,不仅仅是对我的褒奖、对我的鼓励鞭策,更是对宜兴紫砂业的关心。回首近几年,虽然为宜兴陶瓷行业、紫砂文化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但仍觉得意犹未尽,而至今尚未完全抛弃的是弘陶如故,矢志不移,且作为有生之年的执着追求。

  艾煊同志,我敬爱的长者,你一生达观处世,淡泊名利,宠辱不惊,为人谦和。你几十年笔耕不辍,为文严谨,给后人留下了一笔颇丰的精神财富,亦为赞颂宜兴紫砂、宜兴茶叶留下美文。你走了,古平老师与病魔抗争多年,也离开了我们。二老的音容笑貌不时在我脑海浮现,我将永远怀念你们。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