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吴文化 > 吴地风物 > 正文

春菜是跳跃的音符

2024

04/08

09:25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春风一动,人人欣欣然。春花,百看不厌;春菜,尝之神爽。春天的蔬菜,仿佛跳跃的音符,无人不爱,特别是春天的野菜。走向田野,绿色植物萌动,若草若菜,新绿一片。荠菜、马兰头、香椿头首先入眼,和它们来个约会,你会非常高兴。

  赞美荠菜吧,众口为证:“鲜嫩无双数荠菜。”“吃了荠菜,百蔬不鲜。”对于荠菜,我小时候只认为是平平常常的野菜,外形酷似野草,长在田岸旁、渠边和桑园内,凡杂草丛生的地方都有它的踪影。它和野草为伍,是不折不扣的“野”菜。

  初冬,荠菜已钻出地面,以极慢的速度生长,叶尖混杂在杂草丛中,不抛头露面,而根在土壤中发育壮大,蓄积能量。霜打雪压,冬藏春发,它慢慢地舒展开叶片。叶有长条形,大多为锯齿形,易被认作散乱的野草。顽强生长到叶健色青,成形完美,便是野菜中的上品!

  “伪装”成野草的荠菜,逃不过人的火眼金睛。几十年前,村里人称“荠菜姑娘”的秀珍,十八九岁年纪,长相平平,头扎方巾,从侧面看分不清是大姑娘还是小婶婶,她专门挑荠菜,远近闻名。每年开春,秀珍的心思就全在手挽的一只大竹篮上了。我们无锡西边的人习惯把那大竹篮叫作“洛社篮”,大概是洛社街上做出来的。竹篮可放十几斤菜,篮襻上用旧布条绕上几圈扎紧,防竹条勒痛挽篮的手臂,两把刀口磨得锃亮的斜凿放在篮底,其中一把是备用。每天吃过早中饭,秀珍就出门去了。以家为中心,方圆五里内的田野,都是她寻觅荠菜的地界。一双手上戴着旧绒线织成的露指手套,拇指食指和中指都露出来,便于挑荠菜。她心中自带一幅荠菜地图,预先规划,先近后远,无一遗漏。每次出门,似“独行侠”,唱“独角戏”。若几人同行,说笑之间容易分散注意力,也许一不小心就践踏了一片草地,连带里头的荠菜也被踏烂。

  秀珍挑荠菜功夫了得,一步一蹲,移步向前,似叩拜,似拱手,手眼并用,右手握斜凿,下手快准稳,荠菜连根出土,左手轻巧接上。手法灵巧,动作连贯,不会凿碎一棵,棵棵完整。到达荠菜集中生长地,心情大好,动作稍停,静看天地,似在感谢。随后动手,全神贯注,干净利落。水渠浅底是最诱人的地方,渠水将干未干,渠泥湿润,最宜荠菜生长,一片绿意盎然。一条渠能让她蹲上一个时辰,早已练就蹲功,并不觉得疲累,只有满心的欢喜。放进篮里的荠菜先是蓬松着,看似满篮,用手揿一揿,压实后便只半篮,顾不上休息,转“战”他处。左右寻觅,发现隐蔽在沟沿边的荠菜棵大叶壮,于是身体半蹲半立,斜凿瞄准荠菜根,一下挑出,不大一会工夫,几大把荠菜到手,运气真好。竹篮中的荠菜很快又加上几层,菜满篮重。天色渐晚,手挽竹篮回家去。步子沉重,心里满足,每走一步,竹篮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似随步子产生的节拍,这时发觉离家已有三四里远了。

  进了家门,把压实的荠菜倒进竹匾内,荠菜叶有弹性,纷纷重新散开,似人伸了一个懒腰,恢复成新鲜的形状。随即分装几只篮头,到河滩上用水清洗沥干。第二天,新鲜水灵的荠菜便到城里菜场亮相。城里人见着来自乡野的新鲜荠菜,眼睛放亮,争相购买。乡下人提篮卖菜,每天数着收入的菜钱,像当上工人一样开心。

  人们习惯将马兰叫成马兰头,说它是春天野菜中的老二也合适。马兰大多丛生,且叶色深浓,因此容易寻见。马兰头可以拌香干,绿白相间,可口清凉,还可以做豆腐羹,若与嫩笋头拌食,又是一道美味。

  春菜还有春笋、芦蒿、枸杞头、春韭、草头等。吃春菜不只是尝鲜、是口福,更有一层深意在其中。你想,春节过年人人吃得满脸红光、满腹油水,家中还挂着咸鱼腌肉待用。正月过后,春意渐浓,此时最需要春菜的清爽解腻。淡淡的清香、微微的鲜美,缓解了肠胃负担,起到调理食欲、培养胃口的作用。

  高潮过后,平复心情,重归从容。吃完春菜,再看每株菜薹上的动静,微开、盛开直到怒放,或许你恰好遇见,跟上春天的节奏,清气满怀。(蒋森度)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