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吴文化 > 古迹寻踪 > 正文

周新老街:工商基因重生路

2024

03/02

09:21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无锡素有中国“丝都”之称。明清以来,本地蚕丝贸易活跃,无锡逐渐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缫丝工业基地,而全市首家机器缫丝厂——裕昌丝厂就设立在滨湖区周新老街。老街在无锡古老的自然河流骂蠡港边形成,近代丝、布等货物通过这里的码头贸易走向世界。

  工商文化摇篮

  上世纪,无锡以棉纺织业、缫丝业、粮食加工业为三大支柱产业,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发祥地之一,六大家族集团相继崛起。1899年,其中周氏家族掌舵人“煤铁大王”周舜卿在家乡新建周新镇,他聘请了当时的建筑专家作了详尽的规划设计,这在当时省内乃至全国都是极为罕见的。1902年,这条街镇被正式命名为“周新镇”,意为“周家新造的街镇”。周舜卿在此设立裕昌丝厂,丝厂产品远销欧美,鼎盛时工人近1000人,让周新老街人流大增。

  至抗战前,周新镇已拥有5家工厂、70多家商店。上海《申报》报道,“此镇于五年前本甚荒寂,由邑绅周舜卿观察独力兴创,今则丝厂、学堂及一应巿民房屋,盖造整齐,烟户不下千家,竟成一绝大巿镇矣!”起初仅有几十户的小村庄,发展成为一条“十”字形、长300多米的近代工商街镇。

  江南建筑露天藏馆

  从靠近贡湖大道的京堂桥开始向西走,能清晰感受到周新老街更新再更新的历程。原周京堂桥由周舜卿出资建于清朝宣统元年,后因泄洪需要改建为现在这座三孔京堂桥。桥东侧保留有民国时期修筑的滨水凉棚,它是江南多雨气候的独特产物。周新里工作人员表示:“沿河的滨水凉棚是古镇的代表性建筑,在无锡几乎已经找不到了。”近日正值雨季,滨水凉棚下可见到访古镇的游客驻足观雨。东侧是“铁业大王”张卓仁的故居,一进门的天井能唤起每个老无锡童年的回忆,故居现已得到活化利用,作为“统战之家”同心楼,接续当年民族实业家的奋斗精神。

  望湖路东西侧的矮脚楼现在仍有百姓枕河而居,两山墙屋顶突出部分,就是徽派建筑的灵魂——马头墙。苏式建筑多体现在江南园林,而徽派建筑常见于民居,以前的老房子多为木轴结构,突出的马头墙着火时能防止火势蔓延,是前人智慧的凝结。经过望湖路口,周新老街的新潮气息逐渐浓郁,历史韵味作为点缀相融共生。周舜卿故居京堂第门前的照壁,反映古人祈福、避邪的民俗心理,是无锡保留下的中国传统建筑重要单元。

  工商基因再次觉醒

  周新老街的工商基因又孕育新生,沉淀百年的工商文脉上,又拔起一座文化与商业和谐互融的精神乐园。工作人员介绍:“现在我们主街的展厅梳理了周新镇工商业文化的发展脉络,同时还设置了丰富的非遗文化展,欢迎游客随时参观。”老街上“黑珍珠”级别餐厅、精品咖啡等新派餐饮、数字艺术展,和裕昌丝厂旧址前斑驳的缫丝机共生在同个时空,给游客带来工商文化和现代商业融合的沉浸式体验。

  (晚报记者 孙妍雯/文 汪新笛/摄)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