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新闻中心 > 无锡新闻 > 正文

太湖青虾产业园落地宜兴高塍镇 发挥种源优势打造完整产业链条

2023

07/12

07:49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7月11日,宜兴城建文旅集团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高塍镇梅家渎村联手打造青虾产业园,围绕育苗、养殖、饲料开发和交易打造青虾产业“升级版”。

  从无锡走出的太湖青虾终于在家乡可以“大干一场”了,这对一直希望将自身种质研究成果转化为当地农业生产优势的中心来说,无疑是极大利好——从“太湖1号”到“太湖3号”,三代青虾新品种接连面世,全省建起8个青虾育繁基地仍难以满足全国市场需求,而无锡却并非育繁主力。

  农业强市,科技是利器。充分对接家门口的科研力量,这是无锡新时代鱼米之乡建设中一个值得长期关注的课题。眼下,青虾产业或将成为一个新“风口”。

  源于无锡的青虾新品种,在外市游得欢

  6月到7月上旬这段日子,正是青虾放养时期。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大浦基地负责人蒋速飞天天接电话接到手机发烫,都是外地农企联系青虾种苗的。

  如果说种业是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就是芯片的“芯片”。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主任徐跑说,破难题、补短板,以种源的自主可控来推动农业进步,这是身为渔业育种“国家队”的第一要务。

  20多年前,由于长期粗放养殖,青虾品种退化,个头越来越小,病害发生频率增加,一些青虾养殖地区甚至出现绝收现象。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跑遍全国开展淡水虾资源调查、不断开展淡水虾杂交及多代回交选育实验,于2008年培育出了杂交青虾“太湖1号”。

  生长速度较之前提高30%以上、单位产量提升25%以上,且抗病抗逆力强的“太湖1号”,受到水产养殖户的欢迎;2017年,克服了无法多代利用等问题,生长性能更优的青虾“太湖2号”问世;2022年,抗病能力更强、上市率比“太湖2号”又提高11.3%的青虾“太湖3号”通过了农业农村部新品种审定公示,被列入国家级新品种。

  “这是立足无锡的自然优势,以太湖虾为母本进行的选育,国内这么多虾类当中唯一的新品种,”徐跑介绍说,“青虾养殖可以说是纯粹的生态养殖,对水质环境非常友好。”他认为:“新鱼米之乡”,意味着新技术、新空间、新方法、新农人,如何做好“鱼”这篇文章,研究中心的育种核心技术在源头提供了科技支撑。

  对于青虾新品种大多在外地繁育、养殖,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遗传育种研究室副主任、大浦基地负责人蒋速飞分析,青虾育种基地至少需300亩,而宜兴多以散户养殖模式为主,以前这样的连片鱼塘很少。良种供应不足、良法普及不开,再加上前些年螃蟹养殖收益高于青虾,导致农民对青虾养殖积极性不高。

  除了硬件,协调服务等软件也要跟上

  性能更优、抗病力更强的新品种,在培育出来后就必然面临着推而广之的产业化考验。相较于无锡只有一个宜兴青虾基地、8700亩主养面积的规模而言,这只诞生在无锡的青虾反倒在邻近乡镇做成了富农增收的一个大产业。

  在常州社渚镇,一个挨一个、平平整整的青虾池分布在高高低低的丘陵状地区里。这里年产青虾1300万斤,在业界有着“青虾第一镇”的名号。

  “在非水网地区养虾,源于农民想致富和政府的大力支持。”镇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益林说。国家种苗政策支持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国家为溧阳青虾品牌每年补贴200多万元,社渚镇10年来为青虾产业发展累计投入1亿多元……通过积极向上争取和当地政府有力投入,这里的青虾养殖面积从2009年不到1万亩增至现在6.5万亩,形成了设有三级净化池、过滤坝、曝气池的循环水养殖模式。

  难能可贵的是,社渚还拥有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拥有可影响全国青虾交易价格的交易市场,以及青虾酱等深加工产品。

  在社渚镇青虾协会会长陈泽彬家看到,300亩青虾池不仅有改善水质的曝气装置,饵料投喂还使用无人机。他介绍,这样的装备在协会数十名会员的生产基地相当普遍。多年来,正是协会一批示范户敢于投入改进生产模式,才逐渐拉动全镇甚至周边农户跟上趟开展科学养殖。镇里不仅设有实验室用于水质等检测,帮助养殖户严格控制养殖环境,还设有水产农技员队伍及针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班,让农民“生产无忧”。

  与青虾育种、扩繁打了20多年交道的蒋速飞认为,打造青虾产业优势,除了土地、育种技术等硬件,政府的组织协调能力、示范户的选择也很重要。

  结合水产产业结构调整,让青虾在锡“发光”

  4月,无锡明确“农业强市”战略,明确要将青虾、青鱼、青蟹等河荡三青及长江三鲜、太湖三白种质资源优势发挥出来,至2025年要创1—2个国家级新品种并实行产业化运作。

  在宜兴280亩大浦基地,只见一个个方方正正的育虾池里,虾爸爸、虾妈妈在水草或网兜里悠闲地游玩。它们产出的虾子在另一边室内水池里培育后,就进入露天水池一个个细铁丝网箱里,在研究人员进一步观察、培育下再进行选育。“经过六代选育,我们才能培育出生长性能更优的青虾。”基地负责人蒋速飞说。

  让他高兴的是,“太湖3号”将大面积扩繁、养殖,成为“发光”产业。

  5月起,市农业农村局、宜兴城建文旅集团与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就青虾种质基地建设及产业发展多次协商。“近日我们已达成一致意见,将滆湖附近地理位置最好、完成生态化改造的2000亩水面用于青虾育种,其中500亩为育种基地、1500亩为扩繁基地,并在附近2万亩以上的虾蟹混养塘里养殖青虾。今后,还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将养殖模式向周边进行复制推广。”宜兴城建文旅集团负责人戴赛平说。

  市农业农村局渔业专业人士介绍,这几年养蟹不赚钱的现象比比皆是,但散户们仍抱着“下一年会好转”的念头继续原地踏步。从外地青虾养殖基地的实践来看,价格不像螃蟹那样波动大,养得好的话亩均效益可达1万元,远高于普通农业。

  如今战略协议已签,科学养殖的新空间未来可期。徐跑则有个更为大胆的想法:将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的青虾育种新技术,与公司化理念推进的农业园区建设相结合,打造“种源”中心,“养殖规模不一定非常大,但种源、总部、标准在这里,向全国各地提供虾苗、输出技术”。这样的新模式,甚至可以复制到鲈鱼、螃蟹等其他特色种质资源的生产上,更好地发挥本地种质资源优势。

  (钱英洁、朱雪霞)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