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天下 > 正文

第18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评选结果揭晓

2023

05/04

13:53

来源

交汇点

分享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省各级共青团、青联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挺膺担当、勇毅前行,为江苏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积极贡献青春力量,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和模范。

  为充分发挥青年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团结引领全省广大团员青年踔厉奋发、砥砺奋进,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青年联合会决定,授予左超等21名同志第18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授予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川藏铁路拉林线“复兴号”动车组研制团队等12个青年集体第18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授予王伟等19名同志第18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

  他们当中,有服务重大工程的大国工匠、有向6G进军的科技工作者,有摘得世界技能大赛冠军的岗位能手、有突破影像技术绽放国货之光的青年企业家,有传承非遗技艺的新兴青年、有扎根田间增收致富的青年农民……

  他们当中,有国之重器的科研团队、有科技助农的志愿服务队,有重大项目建设一线的青年突击队、有为青少年成长护航的维权集体,有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白衣天使、有迎难而上勇敢逆行的消防卫士……

  他们在各行各业打头阵、当先锋、挑大梁,以奋斗之青春担当时代重任,充分展现了爱党报国的青春情怀、冲锋在前的青春担当、甘于奉献的青春风采。

第18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按姓氏笔画排序,共21名)

  左 超

  南京理工大学智能计算成像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30岁入选国家“优青”,35岁当选国际光学工程学会和美国光学学会会士,担任国家重大仪器研制项目负责人。他扎根计算光学成像技术领域,致力创新机理探索与先进仪器自主研发,带领南京理工大学智能计算成像实验室走在相位成像测量领域国际前沿。他牵头成立南京理工大学智能计算成像研究院,研制出世界首台非干涉多模态定量相位显微镜,助力我国高端光学仪器研究水平提升。他深耕教育事业,指导学生十余次问鼎“挑战杯”“创青春”等大赛全国金奖,斩获“互联网+”全国总冠军,引领学生青春筑梦、科创报国。

  朱 虹

  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山联村党总支书记、主任

  雏燕反哺,她辞职返乡当村官,带领父老乡亲探索富民新路;燕归花开,她用“实招子”啃下“硬骨头”,将曾经的经济薄弱村盘活成全国闻名的“金山联”。16年间,她从“邻居家的孩子”,成长为全村百姓交口称赞的“大家长”。她建成菊花特色产业链、成立规模化水产合作社、推动线上线下整合营销,带领全村创业就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奔赴共同富裕。她推出“山前嘉园”农业观光休闲游、打造小湾里网红民宿群,描绘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丽画卷。

  朱赟德

  苏州市迎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他一头扎根田间10年,从一名青涩的毕业生成长为一位精干的“新农人”,流转农田3200亩,致力于优质水稻种植,率先推行农机化服务,使数百亩区域只需要2、3名管理者,形成“小而精”特色发展路线。他服务周边农户330多户,改善生产技术、优化生产经营模式,使亩均水稻种植管理成本降低60元,带动周边农民年增收约300万元,推动地方稻米产业化发展。他把水稻田变成露天博物馆,积极传承稻作文化,带领孩子们实地认知大自然,让下一代了解农业、热爱农业。

  李德印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机械分公司焊工技能工艺师

  工作9年,从一线工人到焊接专家,他“钉”在现场、“钻”下难点、“创”成标准,一根筋地铸就过硬本领,用精湛技艺不断改善履带起重机结构内部关键性焊点缺陷问题。他带领团队开展攻关创新项目27项,将产品焊接质量由28.6%提升至85%以上,助推行业整体焊接水平提升。他甘当成长梯,锻造人才队伍,结合生产焊接技术与竞赛经验编制课件11套,线下培训2562人次,助力焊接人才队伍进阶式成长。“焊”水成河,流淌着他的奋斗激情,滚烫着他的执着匠心。

  杨晓蒙

  江苏省儿童艺术剧院华罗庚艺术团演员、编剧

  她是千百万小观众心中的“葵花姐姐”“小班长”......刻苦磨砺儿童戏剧表演艺术,细心探索角色的儿童情、儿童行、儿童言,儿童剧《青铜葵花》带着爱的芳香走过大江南北,饰演的角色深深浸染观众。她风雨无阻参与基层巡演,时常一天五场连轴式上演,9年来演出五千余场,孩子们台前幕后追随左右,成为青少年向往的成长标杆。她以“德艺双馨”为标尺,深入生活、不断积累,提升艺术功力,专注钻研儿童广播剧、儿童电影等剧本创作,以艺术精品引领风尚。

  邱 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在飞行器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科研道路上刻苦钻研20年,赋予大国重器国际先进的“神经网络”,发明系列结构健康应用装备,打破国外垄断,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他长期深入国防和型号试验基地开展技术验证及应用,脚踏实地践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六大类、十余个型号的军民用飞行器发展做出贡献。他传承航空报国精神,悉心培育空天英才,培养的学生获国家奖学金等各类荣誉40余项,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余守安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教师

  他信念坚定,以“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认真钻研智能家居、工厂供配电系统等技术,每天刻苦磨练十几个小时不言苦不说累,以实际行动彰显当代青年的匠心追求。他勤学苦练,以“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屡屡夺魁,摘得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电气装置项目金牌,成长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技术能手。他匠心筑梦,以“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完成从学子到教师的角色转变,投身职业技能教育事业做好“传帮带”,引导更多青年学子追求技能成才、崇尚工匠精神。

  张 苏

  镇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润州大队铁骑中队中队长

  翻山越岭,他将人间温暖送至雪域高原;攻坚克难,他架起藏汉人民情谊桥梁。19年前他参军入伍驻守青藏高原,脱下军装穿上警服,他继续用一腔热血守护祖国边疆。十年寒暑,他走进西藏群众家中,打开同胞心门,成为藏族同胞的“贴心人”;回到家乡,他发起“西藏儿童成长陪伴计划”,组织大学生志愿者赴藏区支教,联合高校搭建护学“云课堂”平台联盟,将书法、音乐等优秀艺术教育资源送到西藏孩子身边,累计捐助藏族同胞各类物资百万元,传递了江苏人民对西藏人民的深情厚谊。

  张 浩

  江苏斑马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

  他持续在互联网领域创业创新,连续6年坚持每月服务一个家庭、平均每天拜访一家家政机构,将精力与热情投入这项涉及亿万家庭幸福的民生事业。他培养200多人的年轻团队成为行业中坚力量,引领青年大学生和创业者投身家政服务业。他创新研发5.1万余家家政企业使用的数字化管理工具,帮助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他整合国内顶级家政师资,以数字化培训帮助85万余名农村妇女就业增收,主导制定多项家政行业标准,为490万名“阿姨”提供服务规范,提升行业整体供给水平和服务能力。

  张晓琴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五级专家

  她是电力绝缘介质检测能手,日复一日为电网做“心脏体检”,将江苏电网油色谱检测偏差由30%缩小到8%以内,居国际领先水平。她是疑难杂症攻关先锋,研发变压器油色谱高精度监护装置等先进装备8项,在世界首个特高压混合直流四川白鹤滩水电入苏等国家重点工程应用,切实解决生产难题。她是行业发展进步的引领者,牵头制修订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15项,获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13项,带动先进技术在上下游产业链广泛应用,用青春守护万家灯火。

  张黎星

  苏州市卢福英刺绣培训学校副校长

  她从小学习苏绣技艺,用追求卓越的心态诠释工匠精神,刺绣作品获得国家级、省级16枚金奖、26枚银奖、14枚铜奖,获两项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和数十项外观专利,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丝绸博物馆等收藏。她积极传播苏绣实践技能,持续开展苏绣进学校、社区、企业等活动2000余场,为苏绣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她量身定制苏绣课程,开展青年绣娘职业技能竞赛,提供抽纱刺绣工技能评价服务,助推非遗苏绣技艺创新化发展与规范化传承,培养壮大刺绣产业传承人队伍。

  陈金尧

  江苏影智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作为第一批90后科技创业者,他秉持首创精神,投身科技研发,不断引领突破全景影像和运动防抖技术,研发产品获境内外专利238项,远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份额全球第一。他联合公安部门设立创新实验室,全国率先将先进影像技术应用于传统执法记录场景,赋能基层综合治理,解决了基层执法者在高对抗状态下拍摄难、取证难等问题,大幅提升基层综合治理效率。他践行社会责任,不计回报助力科技抗疫,发起多项留守少年公益活动,义务代言家乡招商事业,直接促成多家规模企业落地开花,彰显当代青年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

  郑 伟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新闻一部记者

  她先后参与嫦娥五号、中国空间站等航天报道任务,采写作品百余篇,深度挖掘大国重器背后的江苏智慧,讲述中国航天人的奋斗故事,凝聚青春奋斗力量。她践行“四力”,从业12年采访足迹遍布全国28个省级行政区,主创《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等作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作品覆盖人群超1亿人次。她三次请缨逆行,义无反顾、全情投入疫情防控报道,积极传播党的声音、回应群众关切,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有力舆论支持。她用真心真情记录江苏高质量发展生动实践,四次荣获“中国新闻奖”,用奋斗书写媒体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赵 宸

  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于国际顶尖学府留学深造十余年,毅然放弃海外优厚待遇,回国填补行业空白,在欧美主导的“卡脖子”领域开拓中国阵地,推动我国新药创制跨越发展。他深耕于新药研发中的前沿定量系统药理模型模拟技术,完成多个开创性成果,为现代模型引导的医学创新和药物研发注入了全新内涵。他长期担任北美最大华人生物医药行业协会(美中药协)执行理事,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出贡献。

  赵孔标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

  他长期工作在船舶企业生产一线,掌握LNG船“殷瓦钢”薄膜内胆焊接工艺一流技术,多次参与我国重大海工装备焊接工作,在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江苏省技能状元大赛等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他积极开展焊接技术技能创新,创造出双丝窄间隙焊接工艺,获授权专利11项。他领办技能大师工作室,带领青年教师开展焊接技艺攻关,指导学生在多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夺魁,先后培养高级工、技师千余名,引领青年技能人才为制造强国、海洋强国贡献青春。

  唐忠宝

  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专注党的创新理论的青年化阐释,每年面向青年学生开展理论宣讲100余场次,参与央视《百家讲坛》《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等节目主讲。他带领团队先后走进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全国百余所高校开展公益宣讲,传递信仰的力量,荣获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他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江苏省社科基金等10余项课题,在《光明日报》《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宣讲品牌“宝哥说”获评教育部首批思政工作精品项目。

  梁 乐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十载留学路,他身在海外、心系中华,毅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归国效力,入职两年即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课题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所提出的智能通信技术已向多个领域转化。他率先研究5G大规模天线混合处理架构,进军6G通信领域研究,成果被写入剑桥大学出版社权威专著,被国际专家评价为“极其重要的进步”。他担任教育部首批未来技术学院班主任,带领学生走进大院大所、领略科研魅力,把产业教育融入课堂之内,时刻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蒋承志

  远东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执行主席、首席执行官

  他传承父辈创业精神,赓续实业报国梦,带领公司走出智能缆网、智能电池、智慧机场三大板块共同进步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公司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等殊荣。他带领团队不断突破“卡脖子”技术,为华龙一号研发壳内外核电电缆,开发全球最高电压等级的风电耐扭电缆。他深化身障人士就业创业帮扶项目,累计安置身障人士超3000名,疫情期间带领团队第一时间支援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建设,用实际行动践行青年企业家的责任担当。

  管大为

  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留学归国后锚定国家重大需求,深耕海工建筑物基础冲刷与防护研究领域,针对海上风电建设、跨海桥梁等工程项目中的难点,潜心研发冲刷精细模拟预测技术,被纳入国内外标准规范。他为减少复杂环境下海工建筑物施工运维成本提供科学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及“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他将研究成果融入日常教学实践,指导学生在国内外重要水利、海洋工程类期刊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参编国家标准及专著2部,引领青年学子做海洋强国建设者。

  谭海仁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深耕光伏,多次创造全钙钛矿叠层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五项叠层电池世界纪录被收录,成果入选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光伏电池技术弯道超越。他面向“双碳”目标和人民生活需求推动成果转化,实现全球首条全钙钛矿叠层光伏组件研发线投产并即将量产。他诲人不倦,指导学生先后在国际顶级科研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一等奖,助力光伏产业创新和人才发展。

  潘芳芳

  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技术官

  她带领中创新航乘用车战略转型成功,助力公司确立头部企业地位,行业排名稳居国内前三。她主导中创新航锂离子动力电池设计与新产品开发,带领团队完成高安全高比能锂离子电池体系开发、电芯及系统设计、示范验证及产业化方面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项、省级重大研发专项10余项,申请专利140余项,实现多项技术突破。她吸引大批技术专家和专业人才,组建4000余人的研发团队,持续技术创新,主导开发了多项全球领先、全球首创和全球独创的技术与产品,引领行业技术发展。

第18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按推报单位排序,共12个)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川藏铁路拉林线

  “复兴号”动车组研制团队

  该团队共有成员58人,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69%。团队针对高原环境空气稀薄、超低温、强风沙、桥隧多和紫外线强等复杂环境,研制了“复兴号”高原双源动力集中动车组。为历史性实现“复兴号”对我国大陆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贡献了江苏青年力量。团队累计获授权各类专利200余项,编写教材2套,公开发表论文120余篇,编写国家标准4项,编写行业标准75项。团队及团队成员先后获得第十六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创新团队奖,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二等奖,江苏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

  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毁伤与防护研究所

  爆炸与冲击青年科研团队

  该团队共有成员42人,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62%。作为我国从事舰船爆炸冲击防护研究的先锋队,团队多次承担国防重大科研项目,攻克了海洋装备的抗爆防护与高效毁伤等关键技术瓶颈,是我国唯一系统开展且能与国际水平比肩的水中爆炸与舰船防护技术研究的核心力量,被称赞为“国防科技尖兵中的尖兵”。近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二等奖2次,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次,入选全国首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获江苏省国防科技工业先进QC项目成果奖、中船集团公司最美青年突击队等荣誉。

  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检察院“小橘灯”

  未成年人维权团队

  该团队共有成员22人,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91%。十年来,倾心守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率先探索家庭教育指导,助推罪错未成年人精准帮教;开展的预防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做法被写入最高检、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联合印发的工作意见;积极构建惩防体系,精准预防侵害未成年人问题,相关做法被《检察日报》头版头条报道。组建“女童保护”讲师团,为8万余名少年儿童普及性教育;连续8年开展法治夏令营,普法宣讲268场,让法治的声音传递到每一个孩子。团队工作连续两年被写入全国“两会”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获评“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荣立江苏省人民检察院集体二等功。

  南通市崇川区天生港消防救援站

  该团队共有成员23人,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96%。自1976年建站以来,圆满完成“4·22”靖江德桥火灾扑救、山东寿光抗洪排涝、淮河流域防汛抗台和河南郑州抗洪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创新研发的“高速公路器材运输车”等装备荣获国家专利并得到推广应用。创新开展“平安老镇”“平安船家福”“妈妈消防宣传队”和“蓝焰春蕾”等志愿服务特色活动,在服务人民中传递着党和政府的温暖。团队先后获评“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和“全国执勤训练先进消防救援站”等180余项省级以上荣誉,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4次,集体三等功19次,先进事迹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镇江市镇江新区姚桥镇永兴农机机械化

  专业合作社“润果”新农人团队

  该团队共有成员14人,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64%。自2016年起,投身镇江新区万顷良田建设,开启大田数字农业建设,打造高度机械化、信息化、精准化的现代化标杆农场。将可转化的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于规模化大田生产一线,打造可盈利、可复制、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形式,自建自运营农场面积2.3万亩,订单种植面积1.27万亩,公司带动农户数约10960户,每年开展农民培训逾1万人次,帮助农民增收共计1229.74万元。团队成员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全国巾帼新农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江阴靖江长江隧道

  建设指挥部青年突击队

  该团队共有成员35人,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66%。江阴靖江长江隧道作为国内在建最大直径的盾构隧道,建设难度大、技术水平高,隧道建设伊始便逐渐凝聚了一支由35人组成的青年突击队。团队聚焦世界盾构隧道建设前沿发展方向,坚持科技攻关,针对超大直径、超高水压、超长距离等诸多建设难题,现场攻关“超高水压条件下超大直径盾构隧道设计施工及防水关键技术”等30项隧道建设前沿技术,努力攻克超高水压、超大直径越江盾构隧道渗漏水和超长水下公路盾构隧道快速救援的业内难题,创造了越江盾构隧道全过程施工36万平方米“滴水不漏”的新纪录。团队先后获得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江苏省交通运输行业创新团队、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先锋队等多项荣誉。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预警机雷达研制团队

  该团队共有成员82人,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为67%。瞄准打造强大战略威慑力量体系,致力于研制远程预警和体系协同的重要装备。从空警2000开始,团队秉承预警机精神,继承系列技术和成果,围绕空基雷达系统关键技术持续攻关,创新性地提出了十余项先进技术,不断突破多项世界级难题,满足应对新威胁的需求,为推动我国预警探测技术发展、建设强大的战略威慑力量做出突出贡献。团队已发表论文14篇、获得授权专利10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项。

  中电莱斯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空地协同技术

  青年创新团队

  该团队共有成员31人,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74%。团队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瞄准空地协同航空器智能飞行需求,以实现航空领域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勇挑“军工电子主力军、网信事业国家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责任与担当。牵头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突破跨域航空信息协同、滑行路径智能规划与引导等核心关键技术,支撑研制高级场面引导与控制系统等先进装备,有力保障了大兴机场高级场面引导系统、全国流量管理系统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助力国产航空器更加安全、高效、智能飞行。获国务院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集团、学会科技进步奖5项。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夸父一号”

  科学及硬X射线成像仪研制团队

  该团队共有成员53人,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为62%。2011年,团队提出“夸父一号”卫星项目,主导卫星科学准备和硬X射线成像仪的研制,并承担科学应用系统建设及卫星在轨测试工作。中国太阳探测卫星历经40余年曲折艰辛探索,团队经历十年攻关,长期在外驻守,攻克超精细光栅加工和远距离光栅对准等技术难题,保证卫星主载荷的成功研制,助力卫星2022年成功发射,开启我国综合性太阳观测新时代。团队聚焦太阳磁场、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等太阳物理重大前沿课题,创新搭载三台载荷同时观测,实现了我国太阳硬X射线图像从0到1的突破。卫星成功发射,发布了首批科学图像,得到顶级国际科学刊物专题报道,实现多项国内外首次,获评“2022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新闻”。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青禾”科技志愿服务队

  该团队共有成员50人,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为62%。他们不仅是“90后博士”“蝴蝶女神”“粮食卫士”,同时也是坚守田间地头、甘于无私奉献的“兴农人”。他们积极投身乡村,结对156个种养殖大户;发挥专业特长优势,推广新技术新品种40项;解决农业生产的“急难愁盼”问题,认领科技攻关任务83项;把科技创新植入乡村振兴沃土,开展一线调研140余次,撰写调研报告128份;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帮助涉农企业和农户解决科技问题319个,为地方创造经济效益超1.6亿元。他们用脚步丈量了全省52个涉农县(市、区)农业生产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百姓家,把科技的旗帜插到田间地头”的初心和梦想。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青年突击队

  该团队共有成员50人,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92%。该团队成立于2019年,是一支敢打硬仗、勇于创新的白衣铁军。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他们勇挑重担、挺身而出,在武汉、南京小汤山、上海、海南、内蒙古等多场战疫中冲锋在前,彰显医者大爱。组织开展“邻别急”志愿者急救科普赋能社区急救能力提升项目,开展急救志愿服务60余次,招募志愿者180余人,服务对象逾3万人次。团队曾获“创青春”“挑战杯”“互联网+”大赛金奖等荣誉。

  南通大学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

  该团队共有成员52人,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100%。团队成立于2015年,至今已招募8届志愿者,支教时平均年龄22岁。团队将志愿服务事业融入到江苏对口支援青海、新疆的行动中,连续8年向两地教学一线派出一年期支教老师,承担语文、地理等11门类科目教学,直接教授学生5000余人。发起“通大爱传青海”公益行动,募集6万余元善款、5万余元图书、体育教具,开设心理讲座、创建图书角,举办“和静课堂”课外兴趣拓展班,成立“莫文隋”奖学助教基金。团队事迹被多家主流媒体报道,成为江苏志愿者的一张靓丽名片,彰显出江苏青年的文明风尚。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全省广大青年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自觉把个人奋斗融入民族复兴的时代伟业、江苏发展的生动实践,更好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青春力量!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