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资讯 > 正文

无锡大力推进湿地建设和保护修复 自然湿地保护率位居全省第三

2023

02/03

08:58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昨天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为“湿地修复”,旨在提高公众对湿地为人类和地球所作贡献的认识,促进采取行动来修复湿地。昨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近年来无锡围绕“太湖治理”核心,大力推进湿地建设和保护修复,逐步形成了健康动态的湿地生态系统,2022年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71%,位居全省第三。

  湿地保护修复覆盖全市域

  这些天锡城乍暖还寒,但贡湖湾湿地已成为鸟儿的乐园。记者昨天在这条城市与太湖间建起的绿色生态过渡带内看到,水清岸绿的环境吸引了鸟儿驻足,它们时而浮于水面嬉戏,时而翩翩起舞,像一个个欢乐的小精灵,勾勒出一幅美好的生态画卷。

  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一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无锡北有长江,西有滆湖,南有太湖,中有京杭大运河,河渠交错、湖荡众多,这是大自然给予无锡的恩赐,也为这座城市构建了丰富多样的湿地景观形态。来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市湿地保有量10.75万公顷,湿地总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为22.5%。

  从湿地类型来看,无锡的湿地以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为主。目前全市已建成蠡湖、长广溪、梁鸿等3个国家湿地公园,6个省级湿地公园、30个湿地保护小区,湿地保护修复覆盖全市域,2022年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71%。

  近一半鸟类为依水而生的湿地鸟

  这个冬天,一批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嘴鸥不远万里前来越冬,引来不少市民围观欣赏。太湖水域的这些“客人”,南迁越冬目的地是东南亚、印度,途经无锡进行休憩补给。得益于优质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湖内鱼虾,近年来,停留在无锡太湖水域的红嘴鸥数量越来越多。前不久,大溪港湿地公园公众鸟类监测员在太湖边还发现了3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卷羽鹈鹕,这是无锡首次在野外记录到。据观鸟者分析,这3只卷羽鹈鹕因为冷空气南下过境,在大溪港湿地短暂停留补食,觅食补充体力后,便会再次启程。

  湿地好不好,鸟儿是重要指标。据统计,无锡鸟类达377种,近一半是依水而生的湿地鸟类,广袤的湿地称得上是生态资源的宝库。“通过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尤其是鸟类多样性,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可以更好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湿地碳汇功能实现。”市自然资源规划相关负责人介绍,太湖大溪港湿地公园于2022年成立民间生物多样性监测队,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在大溪港湿地监测成员共记录102种鸟类,取得了丰硕的多样性调查监测成果,其中不乏卷羽鹈鹕、东方白鹳、青头潜鸭等珍稀濒危保护鸟类。

  打造“湿地+自然教育”新模式

  无锡有着丰厚的湿地“家底”,如何保护这些“城市之肾”?“湿地保护形式主要有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水源地保护区及种质资源保护区等5种形式”,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人士说,《无锡市湿地保护条例》首次对“小微湿地”作出界定,明确将面积小于8公顷的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库塘湿地,以及宽度10米以下、长度5000米以下的河流湿地定义为“小微湿地”,并纳入我市湿地保护体系。

  湿地不仅自身功能强大,还是一个“天然课堂”。“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是自然保护事业重要的一环,而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分布有许多种珍稀动植物,湿地生境、景观和功能独特,是向广大民众、学生和游客宣讲生物多样性和湿地有关知识的重要场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人士透露,根据规划,2021-2025年对升级或新增建设的11处市级重要湿地扩展湿地宣传形式,建设湿地宣传教育点,规划新增湿地宣传教育科普馆。远期还将对新增建设的十余处市级重要湿地新建宣教点,打造“湿地+自然教育”新模式。(记者 蔡佳)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