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今日看点 > 正文

无锡:守护历史建筑的“存”与“活” 留住城市文化的“根”与“魂”

2022

10/26

13:34

来源

无锡博报

分享

  无锡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名家辈出,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无锡的传统建筑营造也受地方历史文化影响,独具地方特色。近年来,为了保护与传承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无锡对传统建筑遗产的研究从未停步。

  截至2021年,无锡已先后公布了三批次共236处历史建筑保护名录。这些散布在无锡各处的文化遗产,正用其独特的价值与气质,成为厚重的文化支撑及延续。

  活化利用 “老建筑”焕发新生

  城市是个容器,历史的“遗珠”给人启示和抚慰。历史建筑,是指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

  如今,这些历史建筑正在不断焕发新生。

  在车来人往的无锡梁溪大桥堍,一座雄伟挺拔、造型独特的棕色高楼引人注目。它就是2020年挂牌、被列入无锡历史建筑保护名录的无锡大饭店主楼。其建筑主楼有21层,三角造型独特,红砖贴面,是改革开放后无锡高楼地标榜上在榜时间最长的“第一高楼”。而步入大饭店一楼大堂,十足的复古气息更是扑面而来,一眼望去,处处皆历史。

  “无锡大饭店不论是建筑还是发展的历史,都融入了很多无锡人的历史记忆。”无锡大饭店销售运营中心总监张磊介绍说,“1989年开业的时候,着是无锡当时最高的建筑,它的三面可以眺望无锡的各个方位:东面可以俯瞰老城区,南面可以远眺蠡湖,北面可以遥望惠山。”

  建成后,无锡大饭店建筑先后收获无锡市明星建筑、江苏省优质工程金杯奖、扬子杯奖,在1992年更是获得全国建筑工程“鲁班”奖称号,开创无锡首个“鲁班”奖先河。

  而在巡塘古镇,刚刚修复完的两处历史建筑犹如精神矍铄的老者,向世人讲述过去,鉴往开来。这两座历史建筑的特色通过修复得以延续,屋后的小码头,具有历史韵味的白墙黛瓦,独具特色的门窗设计,都让人眼前一亮,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探寻古建筑的魅力。

  无锡除了拥有江南水乡的特征,更为近现代人所印象深刻的是其在民国时就崛起为一座工业中心城市。以荣氏、薛氏、杨氏为代表的工商业大家族在无锡建造了大量生产型建筑、基础设施、住宅洋房,为无锡留下具有丰富而有特色的建筑遗产。

  最好的保护是找到合理的利用模式,“用起来”才能“保起来”。目前,在全市已公布的236处历史建筑中,已完成及正在修缮的共153处,修缮率达到65%;现用于居住的有67处,用于商业办公的有100 处,用于文化展示的有17 处,另有空置建筑共37处,活化利用率达到90%。

  传承发展 留住城市的“根”与“魂”

  无锡的首批历史建筑,是2007年和2008年由无锡市政府认定的工业遗产和乡土建筑。随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2016年启动了全市历史建筑的普查认定工作,陆续发掘有价值有意义的建筑纳入到保护名录中。

  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风貌管理处处长董秋华介绍:“目前全市第一、第二批103处历史建筑已经完成挂牌工作,第三批挂牌正在进行中,今年年底将全部完成。”在挂牌的基础上,我们还启动了历史建筑保护图则编制,在全省率先推出历史建筑信息管理平台,在灵锡APP上建立历史建筑通道,市民可以通过手机简单查询所在区域的历史建筑分布情况,包括一些特色和要素。”

  文胜古迹总是满载历史,一砖一瓦都是故事。衣食足而知文脉之可贵,如今,在各地推进城市更新的实践中,历史建筑却见证了一个城市的沧桑巨变。历史建筑保护名录不是一成不变的,接下来无锡将加强对历史建筑的普查认定,不断扩充名录,将达到级别的历史建筑升级至文保单位,切实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留住城市的“根”与“魂”,这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

  惠山古镇景区文化总监金石声对历史建筑保护颇有见解:“建筑存在历史信息,也存在老百姓的乡愁,它也是我们历代人民的智慧。保护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记住这段历史,铭记这些创造、这些文明的象征。”

  来源:新闻中心采访部

  记者:李尚静 王立毅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