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天下 > 正文

南京高淳:“农综改”,农业更时尚农村变了样

2022

09/19

21:07

来源

南报网

分享

  坐在屋里,通过智慧农业平台可查看一公里外稻田的虫情、墒情,“土农业”越来越时尚;“村级农民创业园+电商”让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00多万元,成功实现“大家一起收益”;科技赋能,助力破解固城湖螃蟹“种子”发展瓶颈……

  2021年5月,南京高淳区成功入选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一年来,高淳围绕乡村产业发展机制、数字乡村发展机制、促进农民增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等方面大胆改、深入试,努力为全国农业农村发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淳经验”。

  更时尚,数字乡村激活“土农业”

  9月14日上午,南京高淳区东坝街道和睦涧村稻田齐整,正处于灌浆期的水稻泛着微黄随风摇曳。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刘全民 摄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刘全民 摄

  “这一片种的都是有机水稻,正处于灌浆期,今天下雨,下田不方便,我带你去看看我们种田的‘秘密武器’!”和睦涧村党总支书记魏统田笑着说,随后带记者来到了和睦涧稻米文化和数字乡村服务中心。

  走进服务中心,和睦涧村的发展历程和稻米文化一一展示,一台VR体验机引人注目,游客可以在此直观体验机械插秧、水稻施肥、机械收割等场景,新奇又有趣。一旁的数字乡村(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上跳动着气象、水质、墒情等各种农业生产数据。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刘全民 摄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刘全民 摄

  “这是我们利用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建设的数字乡村(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这个平台能通过田间应用远程信息化的墒情、虫情、苗情等各类环境传感器,对生产环境与生产流程进行智能感知,数据实时传输到平台这里,为农户提供精细到地块的具体农事信息。”魏统田自豪地说,如果田里缺水,点一下绑定的手机屏幕,稻田旁水泵就能开机灌水了。

  “推动数字乡村发展正是‘农综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南京高淳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体力到智力,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东坝街道以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建设为契机,深入探索实施“智慧社区”和“数字农业”工程,多维度开展现代农业物联网建设,不断推动数字化技术有机融入乡村治理和农业生产,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新经验,农民共享发展高收益

  初秋时节,走进南京高淳区漆桥街道双游村农民创业园,道路宽敞平整,路边不时露出几朵不知名的小花,运送农产品的厢式货车进进出出,整个园区显露着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说起建设农民创业园的初衷,双游村党总支书记诸新良感触很多。“摘掉经济薄弱村的帽子后,在如何更高层次发展村集体经济,进一步拓展增长空间上,我们遇到了瓶颈。”诸新良告诉记者,2020年村里开了一场“头脑风暴”,当聊到村里老庄山1700亩流转的闲置土地时,大家一下子联想到了迅速蹿红的电商经济。

  说干就干。在上级单位支持下,2020年5月,双游村农民创业园开工建设,当年11月开园,前后仅耗时6个月。目前该园已成为集机械化种植、高效化养殖、休闲化观光于一体的复合型农业园区。据悉,2021年双游村经营性收入超过380万元,集体性资产超过60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3.8万元。 

  诸新良介绍,“农综改”项目使得平台净菜配送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市场份额加速拓展,目前在实现本地“落地配送”基础上,与上海西贝、杭州趣店等大型电商深化了合作,预计到今年底,农民创业园全年总产值将突破1亿元,可常年提供村民就近就业岗位65个,带动周边300多户、约500人从事产业相关配套工作。

  新动能,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

  金秋时节是成蟹育肥冲刺期,也是扣蟹发力成长期。“虽然受前段时间持续高温影响,但这批扣蟹总体长势良好,现在已是10次蜕壳,马上迎来最后一次蜕壳。”南京高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中华绒螯蟹“长江1号”扣蟹培育基地,在江苏固城湖青松水产专业合作联社理事长邢青松的带领下,江苏省河蟹产业研究中心和南京固城湖河蟹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专家们,正对蟹塘水质、扣蟹成长情况深入研究,为一个个“种子选手”把脉问诊。

  如果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那么河蟹产业的“芯片”就是蟹种。邢青松说,螃蟹体质强,抗病、抗极端天气的能力就强一些,而这些在扣蟹培育阶段就要打好基础。但是经过40多年的养殖,蟹种出现了退化,导致优秀“新生军”后继力量不足。

  今年6月24日,“江苏省河蟹产业研究中心”和“南京固城湖河蟹产业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如今“一中心一院”进展迅速,成效明显,补上了南京高淳乃至江苏省河蟹全产业链建设的关键一环,也为突破螃蟹“种子”发展瓶颈带来了关键资源,注入产业发展新动能。

  “‘农综改’的要求之一就是注重机制创新、科技支撑,加强信息技术运用。在探索实践中,高淳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跳板’,以科技引领,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培育发展新动能。”南京高淳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中心一院”平台建设,有利于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聚力解决科研与生产“两张皮”问题,是该区着力创新机制、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一年多来,南京高淳区运用农村综改奖补及地方配套、社会筹集资金,大手笔投资建设一揽子项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机制逐步健全,乡村治理更加完善,农民增收渠道愈发多元,农村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一幅新时代鱼米之乡的振兴新图景正徐徐铺展。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