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吴文化 > 历史探源 > 正文

虎年奇缘话碧山

2022

09/06

10:37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陈国柱 文|

  明代中叶建于惠山东麓、二泉之南的碧山吟社,是无锡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在地方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碧山吟社成立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壬寅),至今已历540年,整整9个甲子。540年来,碧山吟社迭经兴废,至今仍薪火赓续,堪称奇迹。诗社与虎年有特殊的缘分,从建立到每次复建,四次都是在寅虎年。

  诗坛高筑壬寅岁

  说到碧山吟社,不能不提到无锡望族秦氏。锡山秦氏系北宋文学家秦观之后,在无锡城中的后裔,主要分属“河上秦氏”与“西关秦氏”两支。秦氏诗礼簪缨,孝友传家,绵延不绝。明天顺年间,秦夔中进士,为锡山秦氏发迹之始。秦夔之父秦旭,“家素饶裕,正统间尝为万石长,非其好也,去而益肆志于学”“晚年益自谦抑,闭门焚香读《易》,足未尝轻出。邑大夫岁行乡饮,请冠宾席,亦不赴。然独喜为山泽之游。尝与斯文十老,即二泉幽绝处,结碧山吟社”(秦夔语)。

  秦旭家境富裕,儿子得中进士,本人亦蒙朝廷恩封官爵,称为“封翁”。但他对功名富贵并不看重,而是寄情于读书、作诗和山水之乐。在众诗友中,他是年高德劭者,时逢清平之世,于是效仿唐朝白居易洛阳香山九老会和宋朝文彦博等洛阳耆英会的形式,发起成立十老诗社,名“碧山吟社”,社址由惠山寺僧舍改建。除十老之外,寺僧觉性亦经常参与。每月一会,每次各人作命题诗一首。内容无非是歌咏盛世,吟赏风物,亦有感时触物,吊古怀今之作,“其辞清婉而和平,其气舂容而雅淡”(明张恺《碧山吟社记》)。

  碧山吟社成员,除秦旭获得荣誉性职衔,具有官员身分之外,其余都是布衣。但这个社团在社会上影响很大,深得一代文士向往,慕名经常前来的本邑官员有御史盛颙、工部员外郎陈勉等人,秦旭之子、江西右布政使秦夔当然更不用说。江南巡抚王恕知道后,也曾前来造访。数次前来盘桓的外地著名官员,有礼部尚书吴宽(长洲人,成化壬辰科状元)等,各有诗作唱和。长洲沈周绘《碧山吟社图》,为一时佳话。

  碧山吟社成立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明张恺《碧山吟社记》:“碧山吟社者,封武昌郡守吾邑修敬秦公以诗会友之所也。公与诸友唱和有年矣,而公年为长……于是诸公情好日笃,乃于成化壬寅春,择地于惠山之麓,结屋于龙缝泉之侧……每风日晴好,以次为具,觞咏其中。”张恺是明成化至嘉靖年间无锡人,秦旭次媳张贞一之弟。明邵宝《跋碧山吟社诗卷》:“碧山吟社,吾邑之盛事也……其时在成化之末,弘治之初。”邵宝(1460—1527),无锡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邵宝所说“其时在成化之末,弘治之初”,不仅包括吟社的成立年份,而且包括其存在的一个时段。

  明吴宽《成化壬寅,秦中宪景旸买山结屋于龙缝泉之左,匾曰“碧山吟社”,邀士林诸友畅咏其中。予过之,与诸老留连竟日,有企慕之心,赋一诗以订盟》:“诗坛高筑壬寅岁,胜事遥传大历年。”吴宽(1435—1504),长洲(今属苏州)人,成化年间进士第一,官至礼部尚书。从诗题中可得知,吴宽曾到过碧山吟社,留连竟日,对碧山吟社的情况应该熟知。

  关于碧山吟社的“十老”,年龄上以前有些误解,主要是把他们的享年岁数作为参加碧山吟社时的岁数。实际情况是:

  秦旭,字景旸,号修敬,生卒年为1410—1494,享年85岁。碧山吟社成立时为73岁。

  李庶,字舜明,号絅庵,生卒年为1423—1508,享年86岁。碧山吟社成立时为60岁。

  高直,字惟清,号梅庵,生卒年为1421—1499,享年79岁。碧山吟社成立时为62岁。

  陈履,字天泽,号逊庵,生卒年不详。享年83岁。

  陆勉,字懋成,号竹石,生卒年不详。享年82岁。

  黄禄,字公禄,号杏轩,生卒年不详。享年73岁。

  杨理,字叔理,号听玉,生卒年不详。享年72岁。

  陈公懋,字行之,号玉溪,生卒年不详。享年69岁。

  施廉,字彦清,号北野,生卒年不详。享年61岁。

  潘绪,字继芳,号玉林,生卒年为1440—1528,享年89岁,碧山吟社成立时为43岁。

  碧山吟社成立时十老的年龄,虽不能全部知道,但平均年龄还是可以推算出来的。李庶《乙巳重阳惠山登高宴集》:“十人六百有七岁,又是一年重九晨。”乙巳为成化二十一年(1485),即吟社成立后的第四个年头。诗中说的十人岁数之和为607岁,应是成化十八年的情况。所以,碧山吟社成立时十老的平均年龄为60.7岁。

  甲寅复建成八景

  弘治七年(1494),秦旭病逝。此后,社址被豪家侵夺。诸老失却活动场所,遂风流云散。若干年内,诸老除潘绪之外相继谢世,潘绪作为承前启后者,曾联络秦金、邵宝、顾可学等开展碧山吟社活动,但比较分散,影响也不如以前。

  秦旭去世后60年,即嘉靖三十三年(1554,甲寅),又是虎年,秦旭之曾孙秦瀚联合乡宦,赎回碧山吟社社址,复建碧山吟社。是年,无锡曾遭倭寇侵扰,由于年轻知县王其勤部署得当,指挥有方,城内未遭大的损失。在这种情势下复建诗社,很不容易。清顾建元《续碧山吟社诗并序(二首)》诗末原注:“先祖助公复吟社为嘉靖甲寅。”嘉靖甲寅为嘉靖三十三年,十分明确。当时参与者还有顾可久、顾可学、华察、王瑛、王问、喻义、莫同、徐槐、华云、钱宪、侯祖德、张选、浦应麒、施渐、高应奎、尤鲁、冯有年、安如山,共十九人,除秦瀚为封翁外,均为致仕官员。秦瀚是盟主,顾可久是主要提倡者(清秦东田《碧山吟社长歌》序:“厥后族祖从川公续之,顾洞阳先生实倡之。”)秦瀚对吟社重加修葺,将主建筑改为绍修堂,又造了十老亭、流馨亭、濯缨亭、借山亭,修古木坡、芙蓉径,浚龙缝泉和涵碧池,形成“碧山吟社八景”。俞宪作《题吟社八景》诗。文征明为碧山吟社题额,保存至今。

  嘉靖四十五年,秦瀚卒。嗣后,吟社渐趋衰微。

  顾建元庚寅三续

  清康熙年间,杜诏、朱襄等曾续碧山吟社,邵来久在乾隆辛酉(1741)也曾续社,但后人未将其列入续社的次数。因碧山吟社为秦氏首创,所以历次接续,都有秦氏家族的参与。

  清乾隆十六年(1751)春,清高宗弘历(乾隆帝)第一次南巡。从杭州回銮到无锡时,作《题沈周〈碧山吟社图〉》诗,其中有“十老高风余古木,百年故迹付溪藤”之句。这是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对碧山吟社的首肯。

  乾隆庚寅(1770),顾建元、邹二知、张有堂等再续碧山吟社,史称“三续”。巧的是该年又是虎年。所谓“三续”,是以成化壬寅秦旭创建诗社为第一次,嘉靖甲寅秦瀚复建为第二次,这次乾隆庚寅顾建元续建为第三次。秦东田《碧山吟社长歌》:“缅昔吾祖贞靖公首倡碧山吟社,厥后族祖从川公续之……是举乃三续矣。”贞靖公即秦旭,从川公即秦瀚。顾建元是顾可久的后人,对吟社的续建极为热心。

  三续的过程,较为艰辛。因当时吟社遗址一片荒芜,顾建元为恢复而奔走30余年,仍无结果。诗社活动无固定地点,已知的活动场所有清溪庄、慧川园。成员仿成化旧例,亦称“十老会”(秦东田《碧山吟社长歌》诗序:“乾隆己卯之冬,顾珍山先生持《二泉纪胜图》,约余赴十老会……”)。十老为:邹二知、张有堂、曹之琰、邹捷、华西植、施禹言、华希闳、顾迁、邹云城、顾建元。顾建元并绘有《十老图》。

  三续过程中,秦氏参与者有秦东田。秦氏在诗社中不显山露水,主要原因是锡山秦氏在雍正年间遭受政治上的沉重打击,几遭覆灭。后在乾隆年间因秦蕙田的出仕而重现生机,但惊魂之余,在文字上已极为小心谨慎。

  咸丰年间,碧山吟社毁于兵燹。民国初年修复。

  振木铎丙寅焕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无锡市人民政府于1959年拨款重建碧山吟社。是年,吟社恢复活动。从此,碧山吟社成为新中国较早的研究、写作旧体诗词的专业诗社。旧时诗社成员主要由乡绅、士大夫组成,人数很少,新时代诗社成员涵盖社会各个层面、各种职业,分布在全市各区,成员新老交替川流不息,一般保持在200人左右,截至2022年6月,社员有214人。在写作内容上,旧时以消闲游乐为主,不涉及政治,现在的创作反映社会生活,关注国计民生,内容丰富多彩。

  改革开放给各项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1986年(农历丙寅)1月6日,在锡惠公园碧山吟社旧址举行重建碧山吟社大会。如果说乾隆庚寅续建是“三续”,那么这次就是“四续”,正巧这年又是虎年。这次复建,徐静渔任名誉社长,冒亦诚任社长。领导机构定期换届,至2022年是第四届。历任社长是:冒亦诚、蔡学标、袁宗翰、徐龙。从1985年开始,基本上每年出一册《碧山吟草》诗词集。吟社还经常组织社员开展各种主题吟咏活动,讴歌新时代,唱响主旋律。

  2003年,市政府公布“碧山吟社旧址”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碧山吟社社址进行大修,面貌焕然一新。

  国运兴,诗歌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碧山吟社正在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