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08/31
15:49
来源
无锡新传媒网
分享
◎东林8歌/特约撰稿
●走进国家超算中心,和神威“太湖之光”近距离接触;
●在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了解“蛟龙号”、“奋斗者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发展历程;
●在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华瑞制药触摸无锡作为中国集成电路的重要基地、中国影视拍摄制作标杆城市和中国生物医药高地的发展脉搏;
●夜游拈花湾,感受太湖湾生态建设、文旅发展新成绩……
这些场景都出现在由无锡市委网信办、无锡市科技局、滨湖区委网信委主办,新浪无锡、无锡市自媒体联盟承办的“遇见锡引力”网络大V看太湖湾活动中。
这次活动正值《无锡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规划(2020-2025年)》发布两周年之际,所以这次活动不经意中成为了太湖湾科创带回首再出发的一个独特视角。
01
太湖湾寻宝记
走遍世界,才懂得“湾区”价值。
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湾区之地不仅造就了这些城市的不凡,也成就了这些城市的伟大。
打造城市“湾区”已成为世界众多一流城市发展的共同趋势。上述湾区是全球城市及城市群发展的标杆。
上世纪以来,中国的城市“湾区”也得以迅猛发展:上海外滩和浦东陆家嘴依托靠近黄浦江的滨水优势,成为上海的核心标志。深圳前海湾、苏州金鸡湖等城市“湾区”也都成为了当地的城市名片,粤港澳大湾区更是蓬勃而出,助力粤港澳三地“破浪前行”;湾区必将成为未来各个城市经济、文化、人居发展的新引擎。
对于无锡乃至长三角来说,太湖湾可谓一条科技创新的“黄金岸线”。
这里汇聚了众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各类创新型企业不胜枚举。仅滨湖区区域内就集聚了江南大学、东南大学无锡分校等知名高校,12家省部级科研院所、7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无锡(马山)国家生命科学园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诞生了“奋斗者号”“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和“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等国之重器。
两年前,无锡发布《无锡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规划(2020-2025年)》,明确将在长约108公里、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的太湖湾区域,打造一条科技创新带。
两年时光匆匆而过,
两年来,太湖湾科创带发展得如何?
当初的设想实现了多少呢?
还有哪些新的愿景呢?
日前,来自全国科技界、财经界的18位网络名人在三天时间里,深度探访无锡太湖湾科创带,通过#遇见锡引力##网络大V看太湖湾#等微博话题,用生动的笔触、精美的图片、精彩的视频等多种方式,全面展现“活力湾区””的产业之美、奋进之姿。全方位感悟世界级创新湖区、产业湖区、生态湖区、宜居湖区。
这次邀请的网络大V多为全国知名的科技、财经、数码博主,这次的活动让见多识广的他们连呼大开眼界,戏称此次活动为“太湖湾寻宝记”。
笔者作为无锡本地网络大V有幸受邀全程参与此次活动,收获颇多。
02
无锡,半导体世界的“一线城市”
“太湖湾寻宝记”的第一站安排在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这凸显了集成电路产业在无锡的重要地位。
众所周知,无锡拥有着深厚的集成电路产业底蕴,是我国微电子工业的摇篮,被誉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的“黄埔军校”。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无锡就被确定为国家微电子工业南方基地,曾被誉为中国集成电路的“黄埔军校”,是中国第一块超大规模商用集成电路的诞生地。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无锡已经形成集聚优势,产业集群覆盖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及配套支撑等全产业链,拥有以华润微电子、长电科技、华虹、海力士、卓胜微等为代表的400余家集成电路企业。
无锡集成电路产业2021年营收超1700亿元,同比增幅27%,5年年均增速达到17.5%,产业规模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江苏第一。毫无疑问,无锡一直是半导体世界的“一线城市”。
毋庸讳言,无锡集成电路产业也曾历经发展放缓的时期,但却从未退出第一梯队。
究其原因,就在于无锡总能在每个发展阶段抓住新的发展机遇。
在科技含量高、迭代迅速、竞争激烈的集成电路领域确立优势本就不易,要保持住优势更是难上加难。无锡的经验是不断培育、引进科创载体。2012年,清华大学与无锡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联合共建“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
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旨在发挥清华大学的科技和人才优势,推动学校与无锡地方政府、企业的紧密合作,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无锡市的产业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
2019年,由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孵化的卓胜微电子登陆创业板,市值曾一度突破1500亿元,位居半导体行业第3名 。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到国产射频芯片第一股,卓胜微只是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孵化高科技企业的一个缩影。据介绍,十年间,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已孵化了百余家科技企业。
太湖湾科创带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在创造奇迹的同时也肩负着无锡集成电路领域新的畅想、新的期望、新的未来。
03
生物医药产业方兴未艾
近日,在第十四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备受关注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指数CBIB 2.0》正式发布,无锡首次入选全国地级市20强,上市企业总市值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 。
入选全国地级市20强,无锡生物医药板块的实力与地位藉由《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指数》再一次得到了确认。
高光背后,正是无锡数十年来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所结出的硕果。
无锡的生物医药产业始于上世纪50年代,无锡第一制药厂曾先后研制生产一类新药小诺霉素、利福喷丁等。
1999年,就在庆大霉素研发上市30年后,由山禾药业参与研制并生产的硫酸依替米星(商品名“悉能”)获批国家一类新药,成为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批优质生物医药项目落户无锡带动了整个无锡生物医药板块的发展:1982年中国与瑞典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华瑞制药公司落户无锡马山,随后一批世界著名的医药及器械大公司如纽迪希亚、华裕、通用医疗(GE)、阿斯利康、罗地亚、帝斯曼等拥有世界先进水平技术的外资医药与器械企业纷至沓来,不仅带来规模的扩大,更是构建了现代高水平的生产技术与工艺体系,带动整个行业上了一个大台阶:比如费森尤斯卡比华瑞与纽迪希亚的肠内外营养产品占全球市场90%以上份额,无锡通用医疗的B超探头系列产品占据全球60%市场份额。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无锡医药产业在外企强有力支撑与带动下有了长足的发展,之后无锡医药行业中原来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乡镇企业在市场化竞争中实行股权改革,整个行业经历了整合洗牌,一批传统技术工艺落后、效益差的中小企业被淘汰关停并转,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三分之一以上中小企业淘汰出局。
经过此轮调整后,无锡医药制造与医疗器械产业进入持续发展期。无锡本地生物医药企业拥有了一批名牌产品,如市第一制药厂的一类新药小诺霉素、山禾药业的黄氏响声丸、市中药厂的三乐牌蜂王浆等。
无锡生物医药的强大有目共睹,但很多人或许只知道阿斯利康、药明等标杆企业。
其实无锡生物医药行业有很多隐形冠军,虽然大家不一定熟悉,但他们在行业内的颇具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1982年落户马山的中国与瑞典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华瑞制药公司在行业内举足轻重,培育了一大批医药行业的人才。
有鉴于此,这次“太湖湾寻宝记”安排参观费森尤斯卡比华瑞制药有限公司受到了各位网络大V的一致欢迎。
在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竞争激烈的当下,无锡应当如何选择接下来的发展路径?回答这个问题的“最佳现场”又在哪里?华瑞制药无疑是个理想之选。
中国和瑞典两国间的第一家合资企业、中国最早的四家制药合资企业之一、中国第一家临床营养的专业公司、全国唯一同时生产肠内营养产品和肠外营养产品的领航者,仅从华瑞制药头顶的这些“江湖地位”里,就不难看到这座传奇制药企业的独特历史与多元实力。
百闻不如一见,走进华瑞制药厂区,映入眼帘的是大片的草坪,崭新的研发中心和行政楼,远处是前几年刚建成的三腔袋和肠内营养新产品车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走进华瑞制药行政楼一楼大厅,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华瑞制药第一任董事长高惠如的塑像。据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由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副局长高惠如率队和瑞典投资方谈判在无锡马山设立合资企业华瑞制药有限公司, 华瑞制药成立后,高惠如亲自担任第一任董事长。由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副局长亲自担任董事长,足见华瑞制药的重要性和行业地位。
2016年6月3日,国内外各大媒体竞相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我国首例依靠人工全静脉营养维持生命的“无肠女”、迄今为止世界上存活时间最长的“无肠人”:57岁的周绮思,在高质量存活30载,并为世界医学界创造出无数的第一之后,安然离世。她的女儿蔡惟已25岁,是全球首例靠人工静脉营养生存者孕育的孩子,也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在周绮思去世前,女儿结婚产女,圆了周绮思的外婆梦。
世间常有奇迹。每个奇迹,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交汇。成就“无肠女”生命传奇的,除了医生精湛的医术外,华瑞制药静脉营养输液也功不可没。
除了周琦思外,使用华瑞制药产品获得新生的人有很多,我们无法一一列举。这些故事印证了生物医药产业的信条:关爱生命,造福人类。
生物医药产业被视作“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一直是无锡重点发展的核心产业之一。
华瑞制药是无锡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当前,无锡生物医药上市企业市值达6770.72亿元,在全国仅次于深圳。这反映了无锡生物医药产业的经济效益水平领先,骨干企业群表现优良,市场对无锡生物医药产业的价值充分认可。
由此可以解读为近年来,虽然无锡生物医药产业的体量与规模不如周边兄弟城市,但是无锡走上了一条坚持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无锡生物医药板块有如今的成绩得益于从上世纪开始多年来的培育,应该继续加大力度扶持,这符合无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
04
科技创新 是无锡最鲜明的城市底色
在与网络大V们的座谈中,无锡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太湖湾的发展成绩和独特优势。
2021年,太湖湾科创带地区生产总值达4140.49亿元,同比增长16.6%,全市占比29.6%;税收收入达595.45亿元,同比增长10.4%,全市占比32.3%;实际使用外资达11.8亿美元,全市占比31%。发明专利拥有量总数为19073件,同比增长18.9%,占全市比重51.2%,比上年占比提高了1.7个百分点。新增236家雏鹰、139家瞪羚和10家准独角兽企业,分别占全市新增入库数比重的24.4%、24.6%和23.9%。
这组数据,足以显示太湖湾科创带在无锡经济发展格局中的硬核地位。
从科技创新方面看,太湖湾区域聚集了全市90%的省部级科研院所、80%的创新型领军企业、70%的高层次人才、60%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无锡市唯一的省实验室——太湖实验室在太湖湾科创带内落地建设、正全力争创国家实验室,太湖湾科创带地区去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22家、占全市比重53%,发明专利拥有量总数达19073件、占全市比重51.2%,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44.06亿元、占全市比重37.2%,太湖湾科创带已成为全市创新发展的“头号引擎”。
“科产城人融合”发展的创新理念是太湖湾科创带的一大亮点,打造创新生态、产业生态、自然生态“新三生联动”新格局。在太湖湾科创带,我们不仅能看到众多科创企业潮涌不息,还隐藏着“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等“大国重器”研发策源地。
“文旅+”是文旅产业的发展方向,太湖湾凭借禅意小镇·拈花湾与华莱坞两张“王牌”致力于打造科创带的后花园。
2021年,拈花湾文旅实现营收总额12.38亿元,同比增长44.5%,实现净利润7370万,景区开发类业务签约13.43亿元,同比增长达120%。并且走出无锡,进入了品牌输出和IP孵化的高级阶段。
今年年初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的现实主义题材剧《人世间》,口碑爆棚,创下央视黄金档电视剧近8年来收视新高;2019年初上映的《流浪地球》被视为中国科幻电影开始崛起的标志;主旋律大片《长津湖》打破30多项中国影史纪录,位列2021年全球票房榜第一名……这一部部“爆款”影视作品背后都有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的参与,这座太湖之畔的电影梦工厂,以独特模式开创“中国电影工业3.0时代”。
数据显示,2021年园区引入数字影视及数字文化企业293家,其中规模企业115家。全年承接影片拍制298部,影视剧立项485部,同比分别增长14.2%和34.7%。
同时,随着今年总投资20亿元的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三期正式开工,中国电影创作的数字“魔法棒”,也将在这里开启新的光影世界。
太湖湾科创带建设是无锡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推动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的重要举措,内涵丰富、意义深远。
“三年起步、五年成形、十年见效”,太湖湾科创带建设正一步一脚印,向建立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标迈进。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