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吴文化 > 无锡旧影 > 正文

百年前无锡的“施诊给药局”

2022

08/30

10:15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胡容邈 文|

  1

  百年前,黎民百姓的生活水平很低,社会低层的劳苦大众度日更是艰难。他们的居住条件差,一到夏天,其室内不通风,甚闷热,电风扇绝对是奢侈品,根本无钱购置。最近翻阅百年前上海《红杂志》,从中获悉:电风扇在当时的上海滩也是高级奢侈品,连该杂志的编辑主任在大热天还苦叹:“电风扇,阿拉装不起。”更别说是当时社会低层的普通百姓了。至于空调,在当时更是闻所未闻、天方夜谭。

  夏令高温,人体消耗大,尤其是贫穷人家,疲于劳作,营养补充缺乏,防暑降温食品无钱购食。另外夏天气温高,食品无冷冻设备而无法冷藏保鲜,极易变质。加上当时环境卫生条件甚差,蚊蝇肆虐,天气时旱时涝……因以上诸多因素,旧时夏秋,时疫疾病流行。劳苦百姓常患暑热病、胃肠道炎、疟疾、疖疔疮痈等皮肤病等时疫疾病,且大多又苦于缺钱医治,求医无门,实为苦厄。

  然而在旧时,幸有不少地方怀有爱心的社会士绅及医生,见夏秋时节劳苦大众患病,且困于无钱求医,遂发恻隐之心,以慈悲为怀,纷纷成立“施诊给药局”(又名“施诊局”“施药局”“施医给药局”“医局”等),在当地为平民百姓免费诊治疾病,实为一大善举,在各地方医药卫生史上留下浓墨重彩、感人肺腑的一笔,备受社会称赞。

  2

  据考,故乡无锡是从1922年起成立施诊给药局,并举办施诊给药义诊活动的。

  提及无锡城内施诊给药局的问世,先得从无锡最早的中医学会说起。

  1921年,由无锡中医界名医龚锡春首先倡议,王子柳、曹仲容、赵仲平、张嘉炳、汪伯容、吴耀明、陈叔寅、丁康平、华伯英等一批业内人士共同发起,筹建“明医堂”及“中医讲习所”,共九间平房,作为中医同道集会活动场所,选址定于当时“三皇街”的药皇庙内,即今后西溪东段。因此街上曾有四座庙,其街东段有药皇庙,药皇庙内供三皇:伏羲、神农、燧人氏,故药皇庙又名“三皇庙”,此街也叫“三皇街”。为何选址于此地?因为当时无锡的药业公会就设在药皇庙中,该公会拥有该处地契产权。医药本一家。经当时中医界代表与药业公会洽商成功后,“明医堂”“中医讲习所”就建在药皇庙内。建筑费用共两千元,除中医同道捐助一千五百元外,剩余不足之数,由纱厂业巨子范云章(龚锡春的挚友)出资襄助。

  “明医堂”和“中医讲习所”于当年12月竣工落成后,翌年(1922年),由龚锡春等上述发起人,又联合部分中医同道组织成立“中医学会”,藉以在明医堂和中医讲习所开展学术活动和经验交流。中医学会会址,也顺乎其然地设在药皇庙“明医堂”。

  3

  这一无锡最早的中医学会成立后,便开展各项工作。其中一项重头工作,就是筹建“施诊给药局”,以慈悲为怀,组织医生,募集资金,开展义诊,为穷苦病者施诊给药,造福于民。

  施诊给药的地点,也选定于三皇街东边的药皇庙,即明医堂和中医讲习所所在地。借用此地举办施诊给药,不用交纳房屋场地租金,可省下一大笔资金。因此处九间房子中医学会拥有无偿使用权,也可说是借用药业公会的地皮,就地砌屋的。

  从1922年开始,中医学会所属施诊给药局,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八月十五,在药皇庙举办长达两个半月的施诊给药,一直延续到1950年方停止。

  旧时无锡三皇街药皇庙内施诊给药这一义诊活动非常热火。当时无锡城内的不少名医(包括不少年轻医生)踊跃参加,施诊医疗科目较全,每天的门诊量均在500号左右。施诊给药局对就诊病人,只收号金,不收诊金及手术费,药品也随诊无偿赠送。无锡城内这一施诊给药义举,当时社会反响强烈,纷纷赞其仁术济世,造福桑梓。

  4

  然而施诊给药开支甚大,不堪负重。尽管每位参加施诊给药的医生全是尽义务,不收取分文报酬。据参加过此施诊给药医生的生前回忆,他们每轮到坐诊值班,午餐皆是自掏腰包。有时几个互相熟悉或有交情的医生,或在三皇街药皇庙附近的饭店里拍台角(食后平均摊派餐费)小酌,或偶有其中名医慷慨解囊,请桌便宴。而当时地方政府对施诊给药局没有分文财政补贴,故此义举不得不仰赖于社会力量的赞助。

  施诊给药局动了个好主意:以中医学会出面,聘请无锡各行业公会会长担任施诊给药局的董事,由董事会向各方劝募。此招效若桴鼓,一时之下,无锡城内不少行业公会、开明士绅纷纷出资捐助施诊给药局。如在旧上海创办福新烟草公司,并任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有“香烟大王”之誉,后在家乡无锡办泰丰堆栈、华新面粉厂、无锡水泥厂、天华面粉的无锡著名实业家丁厚卿(1887—1964),当年就被聘为无锡施诊给药局董事,聘请书函由当时无锡名医龚士英亲自登门面呈丁厚卿。丁厚卿欣然应聘,并慷慨解囊,积极向施诊给药局捐赠重金。施诊给药局义捐来的款项,每年由施诊给药局负责人向董事会汇报收支情况。经董事会审查认可,即编印征信录,分送捐款人和经募人存查。每年施诊给药活动结束后,施诊给药局即将该年余款、余药,由董事会和药业公会分别保管,供来年支用。

  5

  当年无锡城里夏秋施诊给药的义诊活动开展后,受其影响,城外不少乡镇的施诊给药义诊也相继举办,形成气候。如抗战前后数年,洛社地区每年夏秋时节都举办施诊给药义诊。当时洛社的著名中医袁集成(1897—1949)与几位名医同仁不避酷暑,施诊给药,治疗众多内、妇科病人,深为乡人称赞。有人特地为热诚施诊给药、尽心救治病人的袁集成赠上一副嵌名聊天:集天地之精英,发为慈善;成岐黄之仁术,济是生民(联中“岐黄”,乃指岐伯、黄帝。中医经典名著《黄帝内经·素问》行文就是以岐伯与黄帝的问答对白形式出现。后世将“岐黄”作为中医的代称)。

  本人收藏到一张民国二十年的老照片复印件。这张照片的标题为《周存仁堂施诊局医生合影,民国二十年秋》。经查考,这照片乃1931年秋天原无锡县周新镇的九位医生在这年夏秋参与施诊给药义诊结束后的合影留念照片。“周存仁堂”乃是当地名绅、享有“煤铁大王”之誉的无锡杰出工商业家周舜卿的家宅。周家人无偿把家宅腾出,作为当地施诊局施诊给药义诊的场所。照片前排右二的参加施诊给药义诊的医生,乃后成为江苏省名老中医的钱志远先生。

  6

  说到旧时无锡施诊给药局之义诊,历史最为悠久且有文字记载的,当是江阴。据《江阴历史文化丛书·江阴杏林春秋》所载:清朝雍正八年(1730)江阴城里就已创立了公善堂施医所。此后,江阴各地相继设立具施诊给药性质的医局或医药局等场所。嘉庆十五年(1810),江阴城内广福寺水月庵故址兴建公善堂医局。道光初年(1821),顾山镇妙严寺旁兴建善堂作为施诊给药场所。同治三年(1864),江阴城内南街开设了甘荫堂医局。同治十三年(1874),青阳镇勖善堂废基扩地重建乐善堂,后堂内设立乐善医局。光绪二十七年(1901)、三十一年(1905),江阴南门外陈家桥东平庙及北门外从义堂两处分别开设协济医局和从义医局。宣统三年(1911),青阳南弄设同济医药局……这些施诊给药机构,每年夏秋,医生义诊,施诊给药,嘉惠贫病百姓,在当地民众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好口碑。

  顺便说一下,先父胡绪清上世纪40年代中期,曾随其恩师张宗曜先生(江阴籍人,无锡中医院建院时名老中医),参加无锡药皇庙的施诊给药义诊。多年后,先父谈及此事,感慨有二:一,施诊给药义诊有利于“老带青”,有丰富诊治经验的老医生有机会带教年轻医生;后者随师临诊,眼界顿开,对提高自己医术见识大有裨益。其二,施诊给药义诊提供了一个医疗大会诊的平台。参加施诊给药义诊的医生们一起坐诊,碰到疑难杂症,共同切磋研讨,克服了旧时中医因学术流派各异所产生的门户之见的陋习,有利于中医学术水平的提高。

  岁月悠悠,时代沧桑。早已逝去的施诊给药往事,于今知者寥寥,故动笔以追记之。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