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天下 > 正文

【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樟子松故乡——红花尔基的绿色崛起

2022

07/26

15:28

来源

央视网

分享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静远 彭俊 于晓丹):走进红花尔基樟子松国家森林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写着“樟子松故乡——红花尔基”的观赏石。

  红花尔基樟子松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境内,坐落在红花尔基林业局红花尔基林场施业区内,总面积6726公顷,以四季常青的沙地樟子松系统和浩瀚无垠的草原湿地景观为主。

(红花尔基樟子松国家森林公园 央视网记者 王静远 摄)

红花尔基樟子松国家森林公园 央视网记者 王静远 摄

  这里不仅有亚洲最大、我国唯一集中连片的沙地樟子松林带,而且河流纵横、湖泊遍布、物种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并且与广袤的鄂温克草原、巴尔虎草原毗邻。

  红花尔基樟子松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4A级景区。在旅游社交分享网站上,许多游客都将此地列为呼伦贝尔旅游必去的打卡地之一。

  不砍树也能致富

  从过去依靠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到如今发展特色林下经济、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这座大兴安岭西麓小镇的成功转型,见证着几代林业人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的奇迹。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在“以粮为纲”的特殊历史背景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解决温饱问题,内蒙古大兴安岭周边地区开始在林间空地和林缘地带开垦种植粮食作物,鄂温克旗的耕地基本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鄂温克草原是呼伦贝尔草原的核心地带,是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发展以牧业为主,同时,鄂温克旗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带,年平均降水量仅为350毫米。历史上开荒形成的已垦森林草原大面积沙化退化,土地现状和水资源已经无法支撑粗放式农业生产,严重危害大兴安岭及周边地区生态平衡,成为新的生态安全问题。

  一场还林还草、挽救绿色的行动就此展开。

  今年50岁的王全起是红花尔基林业局专业森林消防队队长,也是一名护林员,日常工作主要就是造林和扑火。提起家乡这些年的变化,他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林子变大了、游客变多了”。

(王全起 央视网记者 于晓丹 摄)

王全起 央视网记者 于晓丹 摄

  据介绍,2015年以来,红花尔基林业局共完成各类造林任务2.2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88万公顷、封山育林0.32万公顷、义务植树1.22万株,义务植树基地已形成规模。森林覆盖率也由1956年的3%上升到如今的41.66%,实现森林资源面积和蓄积的持续双增长。

  面对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和国有林区改革的新机遇,红花尔基林业局重点打造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导的优势产业,积极开发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完善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建立生态采摘园,探索适合本地区的林业产业发展模式。

  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既保护了生态,也延长了林业产业链,同时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林区职工经济收入,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了职工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樟子松的故乡 孟佳澍 摄)

樟子松的故乡 孟佳澍 摄

  科技撑起生态“保护伞”

  樟子松现为国家二级珍贵保护树种,具有防风固沙、抗旱、耐贫瘠等特点,有极强的天然更新能力。

  沙地樟子松是呼伦贝尔沙地南端重要生态防线和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也是国家重要贮碳基地,承担着保障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的历史重任。

  红花尔基林业局国家樟子松良种基地保护站站长朱晓梅介绍,红花尔基林业局现有采种林、母树林近10万亩,其中国家重点母树林基地1.49万亩,2010至今生产良种5500余公斤,可育苗约1100亩,可供治沙造林约80万—120万亩。

  “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就是樟子松林木种苗生产繁育以及树种的遗传改良,主要开展的是林木育种技术引进、推广及应用。”

 (朱晓梅 央视网记者 彭俊 摄)

朱晓梅 央视网记者 彭俊 摄

  朱晓梅表示,随着国家进入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时代,她和同事们身上肩负着更重的担子,通过创新育种技术,开展多目标育种,研究培育抗逆性更强、遗传增益更高的繁育材料,实现新种质、新品种创制与良种的推广使用。

  目前,基地已经开展了高遗传值建园材料收集122份,营建完成樟子松种子园309亩,并与专家合作开展了“不同世代樟子松遗传资源评价”。此外还营建完成良种示范林、子代测定试验林、种质资源保存林等,初步形成了“引、繁、育一体”,功能齐全的樟子松林木良种繁育基地。

  “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骑着摩托到林区溜达。”王全起的一天是从林区巡护开始的,在这里工作了20多年,他对自己所负责的林区情况了如指掌。“哪怕是晚上也不会迷路。”他打趣道。

  包括王全起在内的管护人员是林区森林管护体系的末梢。为了打击和查处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红花尔基林业局建立了“林业局→林场→中心管护站→管护站→管护人员”五级森林管护体系,层层签订责任状和管护协议。

  此外,林业局还推行GPS航迹管理模式,为管护人员配备GPS卫星导航仪等设备,将管护员GPS巡护航迹转到地形林相图上,对巡护数据进行后期统计,真实反映巡护的林班、路线、巡护时间及里程等数据,建立管护工作量化考核指标,促进管护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樟子松的故乡 孟佳澍 摄)

樟子松的故乡 孟佳澍 摄

  “我的父亲就是林区的老工人,我对樟子松的感情特别深。”作为土生土长的红花尔基人,王全起亲历了家乡的转型与蜕变,而他数十年来穿行其中的茫茫林海,也见证着几代林业人的艰苦努力和默默奉献。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