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2021年专题 > 市委书记杜小刚报道集 > 正文

无锡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 专题研究部署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2022

01/18

07:59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

  打造践行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新起点书写新时代开发区发展精彩篇章

  杜小刚讲话 赵建军作具体部署 徐一平周敏炜出席

  1月17日,我市召开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回顾总结开发区发展成绩、分析当前发展面临形势,对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市委书记杜小刚强调,全市上下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和开发区建设的重要论述,始终循着新发展理念这个指挥棒走、抓住高素质人才这个核心、强化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加快打造践行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在新的起点上书写新时代开发区发展的精彩篇章,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代市长赵建军作具体部署,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一平、市政协主席周敏炜出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蒋敏主持。

  杜小刚充分肯定多年来全市开发区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从宏观微观层面阐述了当前开发区发展面临的形势。他说,自我市第一家国家级开发区无锡高新区正式获批,30年来全市开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以开拓者的姿态和主人翁的精神,在无锡这片热土上执着深耕、奋发图强,实现了经济规模从小到大的腾飞、综合实力从弱到强的跨越。开发区已成为全市产业集聚的主要载体,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对外开放、加快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杜小刚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开发区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就开发区加强改革创新、生态治理、安全监管、对外合作等重点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为我们找准开发区新的发展路径、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根本遵循。他强调,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不仅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和党中央、省市重大部署的实际行动,也是破解瓶颈制约、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抓手,更是推进现代化建设走在全省最前列的有效途径。全市上下要站在政治和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到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是扛起战略使命的题中之义、增创战略优势的决胜之要、抢抓战略机遇的务实之策、应对战略挑战的关键之举、加快战略转型的必由之路,自觉践行、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全力以赴推动开发区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履行“三大光荣使命”、谱写“强富美高”新无锡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强劲支撑。

  杜小刚表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把握总体要求、核心要义和重点任务,必须始终循着新发展理念这个指挥棒走,不断增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自信自觉,更加自觉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开发区在高质量发展中领先领跑;必须始终抓住高素质人才这个核心,更大力度推进产才城融合发展,营造优质高效的人才发展环境,以人才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必须始终强化科技创新这个关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水平自立自强,持续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提升,不断重塑和再造开发区新发展形态、模式、路径,努力建设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园区、高品质生活现代化新城,加快打造践行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他从“支撑能力高、产业层次高、创新浓度高、配置效率高、生活品质高”五个方面,对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了重点阐述。

  杜小刚对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提出具体要求。一要在创新转型上当标杆做示范。牢牢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理念,全面加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主攻新兴产业、核心技术、重大载体,做大做强世界级产业集群、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全面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争取更多重大科技平台布局,加速各类载体提档升级,使创新成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二要在协调共进上当标杆做示范。坚持把开发区发展纳入国家战略中统筹推进,主动参与锡澄、锡宜协同发展区建设,实施方案,引领区域市域一体发展、引领城乡融合发展。三要在绿色生态上当标杆做示范。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双碳”工作要求、巩固污染攻坚成果、探索“两山”转化路径,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和监测监控体系建设,完善生态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争创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碳达峰试点园区和省级以上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全面支撑生态文明和美丽无锡建设。四要在对外开放上当标杆做示范。推进多领域、面向多市场、支持多主体开放,推动和引导外资深入参与开发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群建设,大力发展数字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兴市场,特别要积极推进柬埔寨西港特区2.0升级版建设,顺应国家加大农业、服务业等领域开放趋势,让所有开发区都充分享受对外开放红利。五要在共建共享上当标杆做示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好产业和城市、发展和安全、物质和精神,加快开发区市政公用设施高质量提标和新型基础设施高水平建设,构建“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开发区版本,完善“大园区+小城市”公共服务网络,建立开放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抓好开发区“两新”党组织建设,在打造人民满意的共同富裕幸福美好城市中贡献开发区力量。

  杜小刚强调,开发区源于改革、兴于改革。要把深化改革作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继续当好全市深化改革的“试验田”“先行军”,推动开发区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一要加快推进整合优化改革。按照“一区多园”模式,以本地国家级或优质省级开发区为主体,对辖区内位置相邻、产业相似园区逐步进行整合,谨防简单“换牌子”、模式“单一化”、失衡“一边倒”三种倾向。二要加快推进管理机制改革。全面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理顺开发区与所在地之间的关系、管委会与开发主体之间的关系,推动政企分开、政资分开,集中精力抓好经济管理和投资服务。三要加快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坚持“一区一方案”,大胆实施激励竞争的岗位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授薪员额制,做到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充分激发开发区建设者的激情活力。四要加快推进营商环境改革。深化“放管服”集成改革,做好放权赋能、优化服务、权益保障三篇文章,实现办事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好、商事成本最低,让区内各类市场主体稳心留根、蓬勃发展。五要加快推进要素资源改革。以国家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以开展全省自然资源要素配置改革试点为动力,强化土地、资金、能源等要素保障,加快构建形式更灵活、渠道更丰富、供给更精准的开发区要素配置体系。

  杜小刚指出,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和作风提出了重大考验,必须创新思路举措,积极担当作为,狠抓推进落实。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协调、科学规划、政策研发、考核督办,加强前瞻性思考、针对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多推出一些触及要害、解决问题的政策措施,发挥正向激励和反向鞭策作用,全局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全力以赴抓落实抓推进,确保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赵建军在回顾总结近年来开发区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后说,开发区的规模能级、质量效益,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全市上下要切实增强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感紧迫感,注重目标引领、创新活力、特色发展,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加速汇聚要素资源,实现发展引擎由传统动能向新兴产业转换、开发模式由粗放发展向精明增长转型、运营管理由政府主导向多元共治转变。一要重抓重大项目推进。始终把重大项目招引建设作为开发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项目建设年”要求,提高招商引资的执行力、项目建设的战斗力、要素保障的创造力,推动所有要素、督查、奖惩向项目靠拢,坚决打好重大项目建设的攻坚仗。二要重抓产业体系升级。围绕构建“465”现代产业体系和优势产业链,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差异化竞合、精准化发力,持续做大做强经济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增强开发区辐射带动力和核心竞争力。三要重抓市场主体培育。着力扩增量、优存量、抓变量,积极抢占新赛道、打造新终端、再造新优势,做大做强企业梯队,大力推进“智改数转”,支持传统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阳光雨露”。四要重抓园区功能提升。推进科技新城特色发展,“一区多园”优化整合,强化多功能布局,全面增强园区功能载体的承载力、支撑力,推动资源要素最高效配置、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开发区能级加速跃升。五要重抓开放优势重塑。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园区制度型开放,全面对接RCEP,持续提升外资利用水平,加快外贸转型升级,以更宽视野、更实举措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切实发挥好稳外资稳外贸主力军作用。六要重抓风险防范化解。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债务管控等责任,在底线问题上绷紧弦、不松劲,实现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以高质量发展过硬成效为全市发展大局作出应有贡献。

  会前,市领导和与会人员参观展板,了解全市各开发区去年发展成效以及未来发展目标。会上,市发展改革委、市委编办、无锡梁溪科技城、无锡高新区、江阴高新区、宜兴经开区、锡山经开区、惠山高新区分别发言。

  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市人大开发区委员会主要负责同志;各地区、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省级以上开发区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高美梅、惠晓婧)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