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吴文化 > 最新考证 > 正文

从文化觉醒到文化自信 ——村前古村保护纪事

2021

12/17

09:31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无锡惠山区堰桥街道村前村,一个至少有着600年历史的江南古村, 在10多年前,还默默无闻,少人问津。2008年底,借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东风,在一位慧眼识珠的文物普查员的帮助下,她才羞答答地从历史的尘埃中向我们款款走来,并以其迷人的历史建筑风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折服了无数文人墨客、文史专家。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座乡村图书馆、第一座乡村公园、第一个阴雨操场,被誉为“中国乡村建筑露天博物馆”“华夏科教文化第一村”,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江南地区堪称国宝级的文化名村,却差点遭遇被拆迁的命运。是胡杰等一批当地民间有识之士挺身而出,奔走呼吁,反复争取,引起了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才制止了即将启动的拆迁工程。不过偷偷摸摸的私拆行为还时有发生,如明代古宅胡冠彝故居,在某天凌晨三四点,被几个外地人掀掉了屋顶。为此,胡耀庭等一批村里的老党员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文化志愿者护村队。队员们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计报酬,24小时轮班警惕地巡视在古村的每一个角落,确保一砖一瓦都不流失。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一种文化觉醒的意识已经生根发芽,并将茁壮成长。

  2008年,国务院颁布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对照其中规定和要求,村前古村完全具备申报历史文化名村的条件。但在当时,出于种种原因,村前古村整体保护规划迟迟未能正式启动,古村基本处于一种既不拆也不保的状态。

  由于年久失修、风吹雨淋,古村里一些无人居住、始建于晚清民国时期的老建筑,开始漏雨、坍塌甚至损毁。胡杰先生目睹此状,心急如焚,毅然自筹资金一千余万元,在市、区两级文保专家的指导下,先后抢救性修复了胡雨人墓、积谷仓、蒙学堂、阴雨操场、钟楼、碑廊等文保点,并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于2015年6月9日,把胡雨人铜像从吴文化公园移至村前小学广场上。

  与此同时,在惠山区文体局的支持下,胡杰又发起成立了雨人文化研究所,召集郜峰、陆阳、胡耀庭、叶敏莉、胡志钊等一批本土文史专家和文化志愿者,围绕村前村胡氏家族在中国近现代科教文化、水利等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和成就,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公开出版了多部学术专著和研究期刊,为申报历史文化名村提供了坚实的文史资料和理论依据。

  为进一步扩大古村的知名度,在各级宣传部的支持下,雨人文化研究所又广泛邀请各级媒体记者和作家、书画家,对村前古村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胡氏家族的历史贡献,进行新闻专题报道和文学艺术采风。2012年10月,堰桥中学举行110周年校庆,胡杰先生再次个人出资80余万元,邀请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摄制组,来古村实地拍摄了纪录片《中国近代教育第一家——胡雨人》,并于2013年10月17日在央视10套《人物》栏目播出。江苏省作家协会创意基地、江苏省漫画家协会创作基地先后落户村前古村,全国各地慕名前来采风的著名作家和书画家络绎不绝。《人民日报》2014年2月4日“大地”副刊头条刊发的我的散文《百年村前书声琅》等文章,产生了较大社会反响,极大地提高了村前古村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随着参观游客的不断增多,加上自媒体时代更为快捷广泛的信息传播方式,村前古村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全社会对古村的历史保护价值有了新的全面的认识。2020年惠山区进行区划调整,村前古村正式划归堰桥街道管理后,区、镇两级领导本着尊重历史、修旧如旧的原则,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聘请有资质的古建筑设计公司,高起点制订了详细的古村保护规划,并邀请各级文保专家对保护规划进行反复认证、修改,数易其稿,直到满意为止。2016年,无锡市政府发布文件(锡政发[2016]201号),正式明确胡氏公立蒙学堂旧址、胡氏积谷仓旧址、胡雨人墓为无锡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胡云渠旧居、胡仁培旧居、胡汉学旧居、胡雨人胡壹修故居、胡凤来旧居、孝愉路、村前救熄会旧址为无锡市第三批文物遗迹控制保护单位,至此,村前古村终于彻底摆脱了险遭湮没的厄运。预计2022年金秋时节,一个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氤氲着浓浓书香的江南文化古村,将以其迷人风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如果说村前古村的成功保护,始于早期民间有识之士的文化觉醒,那么她在不久之将来的涅槃重生、惊艳再世,就是基于地方党委政府领导高度的文化自信。它为当前中央正在全力倡导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示范样本。(符志刚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