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太湖潮 > 太湖潮头条 > 正文

无锡,要有这种方寸之美!

2021

10/13

11:25

来源

无锡新传媒网

分享

  ◎小頔子 人杰 飞宇/撰稿

  你想象中的理想生活环境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要用一个简单的词来形容的话,你的回答会是什么?

  休闲?恬静?舒适?……

  这几年,常常听到这么一句话:“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诗人海子在他的诗中对于恬淡美好生活的描述,也成了不少人的向往。

  对于多数时间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来说,这似乎是一种奢望,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思想观念的转变,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愈发强烈,对于生活环境有了更高的期待,这就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充斥着钢筋混凝土的城市里,我想我们太需要能放慢脚步,短暂停留的小空间了。随着城市微更新,在我们的身边渐渐出现了这样一种新型小公园——“口袋公园”。

  作为城市生态休闲系统的重要补充,口袋公园的建设将如何融入城市整体规划、更好地服务于周边居民?

  近日,第十三期太湖潮·思享汇走进无锡市人才金融港,围绕“出门见绿,打造家门口的口袋公园”,现场嘉宾们分别从各自的领域出发,就无锡口袋公园分布现状、未来维护管理等问题做了精彩分享——

  变“废”为宝,城市空间再利用

  面积虽小,“五脏俱全”

  口袋公园,作为小游园的一种,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表现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其概念最早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纽约,1963年,在纽约公园协会组织的展览会上,提出要为纽约设计一种新型公园。佩雷公园PaleyPark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口袋公园。

  它的设计者罗伯特·泽恩(美国第二代现代景观设计师)以方便上班族独步到达,用于午间小憩为目的设计出了这种更符合大城市的新型公园。

  伴随着城市精细化建设的脚步,口袋公园逐步被重视起来,其以中心城区为重点,充分利用城市被废弃和闲置的边角地来打造小而精的区域公共空间,具有占地面积小,选址灵活、分布广等特点,常常出现在服务于居民的街区中,受到许多人的欢迎。

  土地作为城市发展的载体,在城市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产业的优化组合、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等,都离不开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除去住宅用地、商用地、工用地等,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能够完完全全用来打造绿化空间的用地稀缺,尤其是在商圈密集的市区。

  “无锡不少城区居民区密集,随着近几年商业综合体拔地而起,可单一用作绿化的土地更少了。”市政和园林局绿化管理处长王文姬指出,在城区建设大型公园的难度较大,规划在今后能够更多地打造一些口袋公园。

  依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指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要达到90%。

  我市近几年正大力推进公园、游园建设,要求每区新建1个社区公园,新改建4个游园。在新一轮的城市更新中,小维空间的打造,见缝插针推进小微绿地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口袋公园,已成为这一项工作的亮点。

  将绿化通过一个个微型公园融入整个城区,做到一园一品一特色,从中植入各具特色的主题文化,让小游园除了拥有视觉美,更具内涵。

  “过去强调在街边小巷多种植花草,提高绿植覆盖率,美化城市环境。”新吴区住建局副局长张国强说,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目前我们开始见缝插“园”,口袋公园较单一的植被绿化而言,观赏与功能性兼具,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长江路小游园利用街头闲置绿地、街区边角地和小微空间进行专题设计,丰富绿化层次,并且根据小游园场地大小设置不同功能,分别融入健身器材、休闲廊架、运动场地、停车等相关功能,并以24节气文化串联城市零星开放空间,方寸之地营造缤纷画境,观景之余科普传统文化

  伯渎河公园的定位则是区域中心公园,围绕河道水系及沿岸陆域空间,着力优化生态景观、建设亲水场所、完善滨水服务、展示文化特色等,融入儿童乐园、健身场地等打造全龄化活动场地,打造负有“水乡魅力”的高品质特色空间。

  口袋公园散落在城市零星的“小角落”里,作为点亮城市生态系统、满足居民休闲的小空间面积虽小,五脏俱全,集休闲、游憩、娱乐、文教等多功能于一体。

  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一部分,将口袋公园建设融入区域整体规划离不开城市设计师的顶层设计,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风景名胜和绿化管理处处长陶冶认为,公园绿地的选址尽量做到均衡布局,合理规划。

  通过多图叠加“消除绿地盲区”。依据《无锡市国土空间规划》、《无锡市公园绿地现状分布图》,结合遥感影像、现场调查的资料,形成一张“影像叠加图”。从“影像叠加图”中找出绿地“盲区”,在这些“盲区”地方,利用小型规划绿地、地铁站点、道路隙地、边角地块,建设口袋公园。

  将口袋公园与城市主要道路相融合,做好与城市界面的景观处理,因地制宜、顺其自然地打造口袋公园对城市发展的整体化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方寸之间,折射城市之美

  以人为本,暖了民心

  作为城市生活的主角,城市建设自然要做到为民所建,为民所想。

  “建公园首先要考虑以人为本,满足群众的需求。”陶冶实地考察了昆山口袋公园的建设情况。

  自“十三五”以来,昆山努力由“城市公园”向“公园城市”转变,大力推进城乡绿化建设。据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累计新增绿化面积3238万平方米。2020年,昆山先后完成亭林园一期、森林公园一期二期升级改造,建成区内新建、改建公园24个,其中5公顷及以下小游园17个。

  其实,昆山除了在进行例如亭林园、森林公园等大型公园的改扩建外,昆山也从未停歇城市口袋公园的建设。

  “昆小薇·共享鹿城”专项行动是对城市进行“针灸”,融入文化元素,顺应自然理念,见缝插针似的对城市主次干道、街头转角、老旧小区、征收闲置地、围墙等居民身边的小微公共空间开展美化行动。

  公开向市民征集意见方案,将百姓的需求融入设计。强调城市更新要遵循“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只有知道老百姓要什么,才能真正地建设好城市。

  设计可以别出心裁,天马行空,但唯有将设计理念服务于生活,才能更好地贴近民心。

  2021年5月,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指南》明确提出要按照“15分钟、5-10分钟”两个层级配置公共绿地,形成大小结合、层次丰富、体验人文特色的休憩空间。

  “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让居民出门步行就能见绿入园,提高百姓生活幸福指数,就在这些贴近民生的小细节上,既美了环境,又暖了人心。

  前不久在锡山区,又诞生了一处网红打卡地——云林滨水公园。说到其特色,锡山区城管局副局长郁奇很是自豪,这里除了有绝佳的自然风光,还融入了以倪瓒为主体的云林文化,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功能完整、区域人气高、特色鲜明的城市生态绿核。

  随着,全民健身活动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健康生活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除了文化性的主题公园外,各区积极探索“公园+体育”模式,在口袋公园中建设一批特色体育场地,既保留其休闲游憩功能,又赋予其运动场所的新“使命”。

  如东亭体育公园,其以全民健身为主题,相应辅助设施健全,专门开设了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主题场馆,增加了口袋公园的功能性,同时丰富了周边小区居民的娱乐生活。

  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处长刘新才建议为了更有效地服务群众,目前许多体育设施的选择和配备都应更加智能化,如设置可直达场地的无障碍通道,开发智慧开锁设施等,同时结合景观设计和场地功能,融入智慧健身设施,如自动体脂检测仪,持续提升居民的健身活动内容。

  “公园+”的建设模式,使小游园除了具备观赏性外,更多了休闲健身、文化传递等附加功能。郁奇建议房产开发商是否能够模糊小区边界概念,打造开放式小区,提高口袋公园的到达率和使用效率,将周边美好的口袋公园与小区环境相融合,让其成为居民家里的“后花园”,岂不美哉。

  既要建好,更要管好

  小游园需要用心“呵护”

  “要让老年人知道无锡除了锡惠公园,还有很多各具特色的小公园。”政协委员朱金山发现每到节假日无锡的各大老牌公园总是人山人海,似乎很多老年人不知道无锡还有其他新建的各类口袋公园,因此不少散落在“角落”里的口袋公园被“荒废”了。

  如何提高口袋公园的利用率?加大宣传自然不用说,各方悉心“呵护”,提升自身“内涵”同样重要。

  由于缺乏专人管理,部分口袋公园确实面临着大大小小的问题。例如,一些配备了体育设施的口袋公园,出现设备老旧、坏损现象;锻炼的市民多了,地面垃圾随处可见;一些体育设备选址离住宅区过近,附近居民休息受影响……

  三分建,七分管。缺乏明确责任人和职能管理部门是关键。目前多数口袋公园的建设主体以街道、社区或是部分开发商为主,后期鲜有专人专职管理,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依旧存在。

  公共场所,是最能体现社会文明程度的地方,如何才能确保公共服务设施长期正常运行,更好地为民众服务,不仅需要每个人都来自觉维护公共利益,更需要相关部门做好设置、管理和维护服务。

  发动居民自主管理家门口的“后花园”。朱金山指出,不要小看市民的“主人翁”意识,采用“园长制”,让热心市民自主认领管理区域或器械,管理权下放,增强居民参与感。确保每个口袋公园都有管护责任人,能及时打扫卫生、修理更换损坏的公共设施、管护树木等,并接受群众监督。

  新吴区住建局副局长张国强也同意发挥当地居民力量,建议利用“红黑榜”为口袋公园的日常管理立标尺。通过“红黑榜的震慑力和自带的“荣誉感”,激励“受表扬”者好上加好,倒逼“落后者”反省自查,奋力追赶,最终使广大市民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推动智能化管理,完善线上监管平台。口袋公园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单靠人工管理确实不便,效率也不高。刘新才指出目前正在上线室外公共体育设施监管平台,新吴区将成为首批试点单位。

  届时所有体育设施将上平台电子地图,设施定位,设施相关信息都一清二楚,加上第三方巡检,哪里的设备需要维修或更新换代立马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跟踪处理。

  当然,城市的建设最终离不开相关政府部门的统筹支持。将口袋公园建设纳入城市细化管理范围之内,加大对建设的财政投入,聘请专业设计和管理团队介入,走市场化道路,将绿化与相应硬件设施更完美搭配,让“公园+”模式锦上添花;

  推进相关绿化条例的实施,如严格对于随意践踏绿地行为的罚款,做到有奖有罚,鼓励更多老百姓监督参与。

  口袋公园的建管,不仅见证了城市管理的精细化,也见证了公共服务的品质越来越高,同时也能见证一个城市市民的综合素养。

  未来,期待城市管理者不仅要把口袋公园建设好更要管理好,让更多的“口袋公园”、小游园真正成为历史、人文、自然、社会景观的重要载体,打造绿意宜人的城市微空间,“串珠成链”形成一片微生态景观网络。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