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吴文化 > 无锡旧影 > 正文

英国游客笔下的清末无锡

2021

08/27

08:50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葛骆(Willian R. Kahler),英国人,幼年之时即随家人定居上海,成年后入海关工作,后在上海创办并主编《戒酒新闻纸》,还兼任租界消防机构的重要负责人。在工作之余,他热衷于旅行,写下多部有关中国的著作,如《环沪漫记》《中国假日行》和《中国杂谈》等,在欧美产生了一定影响。

  《中国假日行》出版于1895年,记载了作者在闲暇之时的三次出游。其中的第二次,他从上海出发,一路北向,最终抵达溧阳,路途之间在无锡停留并游览。所留文字,为我们了解清末无锡提供了一手资料。

  运河

  葛骆一行是从运河船行至无锡的。当他们穿过无锡城时,发现城墙不久前刚被修缮过。之前的1885年,葛骆曾到此游览,“知道城墙工程被一位工头以总额1.4万个银元承包,不过和通常中国人的做法一样,他将工程转包给了另外的建筑商”“造出来的城墙下部是石头,上部是砖,呈现一种石头和砖拼合的外貌”。

  无锡当时何以修缮城墙?葛骆作出这样的解释:“无锡离长江上的江阴要塞只有25英里,当地官员害怕法国人(他们之后还是和法国人开了仗)会破坏江阴要塞,就跑到无锡,决定在此修建防御工事,不过最后还是一切照旧。”

  一路驶去,葛骆发现,“岸边停着很多艘船,有些地方还排成了三排,有些是货船,有些则是游船,这些游船上面装饰着非常奢华的镀金雕像”“又看到了电报线,其中有一条直通江阴”。锡山驿,也被他写进了文中:“在西南门附近,有政府驿站的马厩,可容纳数百匹驿马。”

  二泉

  葛骆一行游览的第一站是惠山二泉。他写道:“没过多久,我们就过了万安桥,再往前行,便来到无锡城内最小的一座宝塔前,此塔曾毁于太平军战乱。这座宝塔位于锡山,在惠泉山村脚下,此处游人如织,是避暑胜地,以泉水清冽著称。”当地人告诉他们,“不管你从泉中汲取多少泉水,水量都不会发生什么变化,而一旦水面平静,水平面的高度仍然始终如一”。他见到,“此处有两口并排的井:一口约4英尺见方,6英尺深,水深约2英尺;另一口井则是八角形,从一头到另一头约5英尺,8英尺深,水深约4英尺”“离此不远,在九龙山脚下,有一个长方形的水池。水池里的水从一个豚鱼的头中流出,水池里有很多金鱼,有些有4英尺长。我们看到了三条黄色金鱼,非常漂亮。当游人向水中扔食物的时候,它们都冲上去抢食”。这里葛骆提到的4英尺(约合1.22米)长的金鱼,并非真正的金鱼,可能是指金黄色的鲤鱼。

  接着,葛骆特地写到了二泉水的水质特点,“据说将其注满于盆中,再放入32枚铜钱,水不但不会溢出,而且还会立起,形成一面水墙”。

  怪石

  葛骆写道:“我们在一个祠堂外面看到一块非常光亮的石头,然后别人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用铜钱摩擦石头的直角边,就会产生铜钱粘在石头上的奇观。我们照着指示试了一下,居然成功了。经过询问,我们知道这种石头叫作‘云南大理府石’,我们认为这种石头来自云南大理府。此外从其特殊的纹路看,它又被称为‘竹叶石’。这种石头相当昂贵,而且稀有。”

  葛骆提到的祠堂,正是华孝子祠。《华氏传芳集》卷七载:“祠内有玛瑙盘陀石一副,五色相间,纹如竹叶。相传石为先祖远宦时所得,置值不及百金,而运载之费倍之。”目前,玛瑙盘陀石依然置于祠前石碑坊旁。

  接下来,葛骆见到了著名的听松石。他写道:“离开九龙山脚下不远,我们看到了另外一块不知从何处落下的石头。这块陨石的特殊之处是:如果一个高个子在石头上伸展开来,他马上就会发现伸得再长也没有石头长;而如果一个矮个子想来试试运气的话,他会发现自己不管多么矮也能和石头一样长。”对于听松石能长能短的说法,葛骆自是不相信,“我们不想告诉提供消息的这个家伙——这个故事只能欺骗那些容易上当的水手,因为我们实在不想伤害他的感情”。

  祠堂

  惠山山麓,祠堂众多。“这儿有很多祠堂,大部分供奉的都是无锡本地人,不过也有部分外地人在当地建有祠堂以作纪念。这些祠堂一年当中会在某个特定的季节开放,官员和亲属会来拜祭这些逝去的名贤的英灵”。葛骆用较多笔墨写到了供奉李鹤章的李公祠:“此间祠堂总耗资两万个银元。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一日,死者的灵魂会受到拜祭”“这是一幢非常宏伟的建筑,内有60间房间(代表一个甲子),在大厅中有65只‘虎头’,还有黄、白、红的牌位,上面用金色、黑色和蓝色的字体写着死者的头衔之类。这些牌位都被放在神道碑的两旁,而神道碑则置于后墙中央……除了上述牌匾,还有六块大的匾额,有镀金的,有抛光黄铜的,有黑漆的,有青漆的,有黄漆的。它们都是由总督和其他高官敬献的,被挂在屋顶下方几英尺处……房屋后面是假山庭院和池塘。院墙的上部都有格子,上铺以蚌壳而非窗玻璃。房屋前面有一处地方放置着御赐碑,碑文是献给逝者的。碑的上部是御玺印文,另有龙纹环绕。”

  他还写到了昭忠祠:“在九龙山腰还有另外一座祠堂,在祠堂前面不远处有块碑,由皇帝钦建,以纪念在太平天国战乱中战死的士兵。”

  古庙

  接下来,葛骆上了惠山,在他的笔下出现了三座古庙。“在海拔1000英尺的最高峰上有座庙,庙里建有三个平台,其中最高的平台里面有三座镀金神像,一个骑着一头大象,另外两个好像是骑着斑点狗,还有一束几码长的螺纹香悬挂在天花板上,这是用来敬神的。在稍矮的平台上,神像处于重建阶段,用的材料大多是以不成形的木头作胎,上糊以泥土夹杂稻草的混杂物。这里只有一个没有牙齿的老太婆在掌管,她的道士丈夫云游去了。这儿的建筑和神像大多都是捐资建造的,捐赠者的姓名都被写在了牌子上,捐赠物品包括钉子、桌子、茶叶、木头、大米、钱财等等”。从文中所述山峰海拔高度而言,这里所写的当是今天三茅峰上的三官道院。在这里,葛骆从主神像前的竹签筒里抽出了一个签,签文是这样的:“不老仙丹已备齐,风回摇摆人轻松。若有人来问吉凶,放心前行名利荣。”

  另外两座庙,“其中一个是供奉三马神的,位于海拔700英尺处;另外一个叫作三鬼殿庙,位于850英尺高的山顶上”。同样以山峰海拔判断,这两庙分别位于头茅峰和二茅峰之上。这里原来分别建有老君庙和三清殿。两者今都已不存,后者原址目前建有广播电视塔。所谓“三马神”“三鬼”,可能葛骆是对道教“三清”“三官”的误解。

  教堂

  游览完惠山,葛骆拜访了位于城北门外面的耶稣会的圣若瑟堂。“院长不在,一名中国神父招待了我们。他告诉我们本地约有3000名教徒,还有一所教会学校,这所学校有40名学生”。他写道“这个传教站在1891年反洋教暴乱中被烧毁”,故而可以推测这个圣若瑟堂正是今天的三里桥天主堂的前身,教会学校应指雅纳女学。教堂仍在,但已易地重建。

  葛骆观察到,“教堂附近有座庙宇,有个信徒为了还愿在这里演戏酬神,所以庙中人山人海,整日里人群川流不息”“在这座庙的对面、人流的中间也有座庙”。那个“人山人海”的庙宇,是三里桥附近的府城隍庙(俗称府殿),由米商集资创办,祭祀西汉名将纪信。另外一庙极有可能是一座名为“放生池”的佛寺。现已不存。

  葛骆还说:“还有一个避暑胜地。旧时据说此地有条巨大的黄鳝,头在这儿,但尾巴在无锡城里。”避暑胜地是指黄埠墩,而“黄鳝”之说来自于民间传说。在民间传说中,黄埠墩正是为了镇住屡屡兴风作浪的巨鳝而筑。

  船菜

  到了晚上,“一位无锡本地的银行家邀请我们到一艘游船上用餐”“这些游船每艘价值超过1000个银元,而这一艘更达到1200个银元”。漂亮的游船女老板是位小脚的小姐,名叫金莲。她的美貌显然打动了葛骆的心。“据说她是无锡最漂亮的青年女郎,我想这应该是真的,因为我们在中国期间都没见过如此美丽的中国女子”。但是,“她不和宾客见面,而是待在大厅后面的一间小屋里,她可以透过窗户窥视大厅内的情况”。

  接下来,让葛骆动心的无疑是美味佳肴。“中餐有很多菜,包括鸽子蛋、鱼翅、燕窝、海蛞蝓,还有其他外国人从来没想过要吃的东西。这些菜个个都非常美味,所以只要尝一两口,他就会马上开始大快朵颐起来了。餐桌上还有蒸好的米饭、各种各样的鱼和猪肉,没有这些的话,一顿饭是称不上完美的。此外还有点心、瓜子及很多被切成小片、排成一列的各种杂食,无法一一道来。正如一位拍卖商曾经说过的那样。每份菜肴都放在小小的盘子或者浅碟上,餐具只有筷子和瓷匙。”不过,他对主人夹菜之举颇有微词。“我们的主人为了显示他的好客,在把筷子放进他自己的嘴里之后,他又用他自己的筷子夹了很多好吃的,放在了我们的碟子里”。

  当时,“在用餐时伴有歌女,是本地时尚”。或许是歌女的歌喉不行,又或许是英国游客与当地文化有隔阂,葛骆对此印象不佳。“她们哼唱着,这让我们想起了在月光如水的夜晚猫在屋顶叫春的声音。当音乐结束时,我们自然会鼓掌,不过我们觉得某位歌女还是这辈子再也不要展示她的歌喉为好”。(陆阳 文

  (此文的写作得到了徐志钧、杨大中、金石声、王辉诸先生的指点)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