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吴文化 > 无锡旧影 > 正文

九十岁的棠甘桥盼能活化利用

2021

08/19

08:45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太湖新城范围内有一座九十岁的棠甘桥,近日随着周边村民陆续离开,这座荣氏家族“百桥会”所建的老桥该何去何从,成了不少市民关心的问题。

  寻访:横卧棠甘河上的它颇有沧桑感

  尽管在地图上能搜索到棠甘桥,但现场并不好找。巧的是,记者偶遇78岁的朱三观老人。他介绍,自己已是村里最后三四户人家了,过几个月也要搬走了。朱三观家就在离桥不远处。在他指引下,记者看到了棠甘桥的全貌。棠甘桥附近杂草丛生,周边的村庄只剩下几户留守的村民。棠甘桥是一座拱形桥,桥面、栏杆都已用钢筋混凝土改建过,但已饱经风霜,有一面桥栏完全缺失。桥身、桥墩还是保留着原样。

  “棠甘”这个老地名,收录在《无锡市历史地名名录》中,上面写着棠甘桥位于华庄西部,东西横跨棠甘河上,东堍位于华庄镇巡塘村,西堍位于雪浪镇陶墅村。

  历史:自拉草绳渡河不便,乡绅出资造桥

  朱三观表示,他们这里曾有“三个棠甘九个湾”一说,说的是江南河湾之多,桥梁的建设对周边村民意义重大。棠甘河上原本没有桥,河里有一只摆渡船,但没有摆渡人。河东、河西两岸往来时,需要渡河者自拉草绳过河。家住太湖苑的朱长康老人已90岁,他介绍,原本一根麻绳连接东西两个棠甘,一旦麻绳磨损断裂或遇到极端天气,出去的路就断了,交通极其不便。

  网友“听雨楼主”介绍,当年雪浪人朱毓琪深夜要从东棠甘过河回家,不巧东岸的缆绳断了,只能拼命叫喊。朱长康的伯父听到后,拿着竹篙把船撑过来,才使朱毓琪渡过了河。朱毓琪在无锡公益第一小学任校长,兼任无锡县开源区区长,和荣德生相熟。听说朱毓琪摆渡遇阻一事,荣德生决定建造棠甘桥。朱伯谦与地方善士沈映泉等人筹建,荣德生出一半造桥费用。

  棠甘桥于1931年完工,成了华庄通往板桥、丰桥的交通要道。“夏天天气炎热,农闲时我们这一带的村民就坐在桥两边闲谈乘凉,甚至有的晚上就自备凉席睡在棠甘桥上”,朱长康回忆着那段过往,眼里都是笑意。

  呼吁:为留住乡愁,老桥不妨活化利用

  1983年,由于年久失修,棠甘桥上的护栏断裂缺失,桥墩塌陷。朱长康写信给政府呼吁整修,如今的棠甘桥就是重修后的了。2011年,在距棠甘桥数十米处建了一座新桥——东棠甘桥。此后,造福周边村民近一个世纪的棠甘桥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锡南一带,曾是太湖游击队活跃的地方。有人表示,这里发生过激烈的西甘棠战斗,太湖游击队的战士奋勇杀敌。老桥加上红色故事也足以激励后人。一些村民虽然搬迁,但都希望保护好此桥,因为这座桥寄托着乡愁。

  文史专家郁有满前段时间也探访过棠甘桥,他表示,荣德生当年实现了“百桥会”的壮举,可惜的是其中大多分桥已拆除或损毁,像棠甘桥这样完整保留的已不多见。在他看来,老桥作为江南水乡重要的标志,本身就独具特色,应予维护和保留,不妨活化利用。比如在保持桥身下段结构基础上,上段重新设计建造新式栏杆,与大环境(道路、公园绿化、河流)有机融合,还可通过亮化等措施,做到既美观又实用,延续这些桥的使命。

  (见习记者 殷婉婷 晚报记者 黄孝萍/文、摄)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