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今日看点 > 正文

从“捕鱼人”到“打捞人” 他们换了身份,只为守护一江碧水

2021

08/03

09:28

来源

无锡新传媒网

分享

  盛夏,太湖水面平静如常。放眼望去,开阔的湖面上看不到一艘渔船的影子,折射出的是“十年禁渔”的执法力度。

  去年9月份,“禁渔”政策落地后,无锡市滨湖区多措并举,逐船逐户采集全区239位退捕渔民信息,分类建立退捕渔民就业情况台账,实行实名制跟踪服务和动态管理,千方百计做好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引导他们积极就业创业,让上岸渔民有了对生活的全新盼头。

  从“捕鱼人”到“打捞人”

  他们换了身份,只为守护湖湾碧水

  近日下午2点,蠡园开发区水利站的蓝藻打捞员顾纪方结束午休,穿上工作服,拿上打捞杆,登上打捞船,开始下午的作业。一年以前,他还是胡埭一位地地道道的渔民。

  “以前打渔,一网子下去,不仅鱼的种类多,数量也不少。”回忆过往,顾纪方打开话匣,慢慢地,鱼的种类越来越少,数量也不如从前。曾以捕鱼为生的他,亲眼见证了太湖渔业环境下的生态变化。

  10个月前,无锡市滨湖区实行“太湖十年禁渔”,渔民退捕上岸,顾纪方面临“失业”。很快,滨湖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上门,开展他的转产安置与后续保障工作。但顾纪方除了一身捕鱼的本领没有其他一技之长,上岸后的生活成了大问题。在顾纪方身边,与他面临同样问题的渔民还有十几位,一方面是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还家乡水域一片生机,另一方面是对未来生活的担忧,毕竟日子还要继续。

  正当渔民一筹莫展之际,滨湖区结合本地渔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渔民就业计划,根据多次摸排,蓝藻打捞这个一般人不愿意从事的工作,反而成为了渔民关注度较高的岗位。经过近一个月的协调,顾纪方等27名退捕渔民成为沿太湖蓝藻打捞队队员,为净化太湖水质而再次上船,让他们一身过硬的船上功夫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从“打渔人”到“打捞人”,不变的是工作地点,变化的是工作方式。三代人都在船上度过的朱章度也选择做一名“打捞人”,他说:“现在每天固定上下班,不用像以前一样辛苦,政府还给解决社保。”

  对于全新的工作,顾纪方和朱章度感到很满意;对于全新的生活,他们觉得很有意义,因为自己正实实在在的保护着太湖。

  从水里“跟”到岸上

  他们从未改变,只为渔民安居乐业

  “渔民退捕后何去何从?他们的就业问题是重中之重。”带着这份急切的心情,滨湖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组走上“助渔”之路。

  近日,该局相关负责人一行到顾纪方所在的蓝藻打捞站点,为他们送去高温慰问品。“今天过来,主要是跟踪了解渔民们的工作与生活状况。”该负责人表示,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落地实践,及时解决上岸渔民的困难成为该局的一项日常工作。

  10个月前,该局工作人员一艘一艘船摸排退捕渔民生活状况与就业意愿,每天早晨六七点就出发,到晚上六七点再回到单位,把收集到的情况整理、归档。从事退捕渔民就业安置的同志笑着说:“不觉得那会儿辛苦,大家只是想快点帮渔民们解决生活来源的问题。”

  从水里“跟”到岸上,是滨湖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的真实写照。为了全面保障渔民生活,该局建立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联动机制,开展退捕渔民就业、创业意愿、技能培训需求调查。根据调查摸排情况,在极短时间内编印出一批针对退捕渔民的政策宣传册,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相关补贴政策、职业技能培训、专场招聘会等内容,以“一船一户”回访形式将宣传册发放到每一位渔民手中。

  “政府一次次上门,给我讲解政策,最后帮我和单位签了劳动合同,还给缴纳五险一金呢!”去年底,退捕渔民周纪良与无锡美丽河湖保洁服务有限公司签完合同后兴奋不已,因为未来的生活有了着落,他的心里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针对部分退捕渔民身体欠佳或年龄偏大等原因,我们仔细研究,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作用,根据‘因事设岗、因需设岗’原则,深入挖掘岗位信息,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渔业资源保护岗位等帮助渔民进一步就业。”滨湖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蠡园开发区、胡埭镇和山水城等板块提供了多个蓝藻打捞岗位和保安保洁岗位。滨湖区还在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开展了3场退捕渔民专场招聘会,筛选了232个适合渔民就业的岗位信息。

  “目前,全区239位退捕渔民已经全部实现转产上岸,但我们的工作还远没有结束。”相关负责人看着工作簿上记录下的新问题时说,怎么做好退捕渔民上岸“后半篇文章”,还得仔细琢磨,他说:“他们守护我们的太湖,我们守护他们的生活。”(本网综合)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