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06/17
10:16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马山杨梅是很多吃货心心念念的那一口酸甜。据了解,马山杨梅种植面积达1.2万亩,种植户2500户,产量4000吨,户均收入3.5万元。今年马山杨梅的销量不错,还搭上了“顺丰”车销往各地。
保持最佳口感,客户自提为主
家住马山古竹社区的陈燕红,从6月6日开始销售杨梅,9天时间销售了7000多斤,有3天销量超过1000多斤,“6月11日那天销量最多,卖了1400多斤”。陈燕红家里没什么杨梅树,主要是帮周边果农销售。每天5点多,果农采摘完新鲜的杨梅就送到陈燕红家称重分装。“我是不怕大单的人!9日那天破纪录了,1小时装了40筐!1筐杨梅装4斤,每筐都会仔细称重,保质保量。”陈燕红笑着说。有时候她早上6点半就要给厂家去送杨梅,每天忙到下午三四点。虽然每筐100元的价格比有些果农卖得略贵,但因为品质好,陈燕红的客户络绎不绝。
陈燕红家的杨梅销售以客户在电话或微信预定后前来自提为主,少量送货到客户指定的地点。“常州武进的客户比较多,大多都是20筐一买,最多的一下订了60筐。”陈燕红介绍,跟浙江杨梅个大、肉质偏干不同,马山杨梅水润而不易保存,所以为了保持最佳的口感,她都会建议客户自提。“我比较注重口感和品质,即使冷链能够保证江浙沪24小时到达,但新鲜还是会打点折扣的。”记者询问下来发现,丁师傅、顾阿姨等不少果农也和陈燕红一样,销售多以客户自提为主,少量送货上门或是快递。
签订物流合作,提速奔向客户
随着物流的发达,无锡人吃到了不少来自外地的杨梅。如今,本地杨梅也通过快递送到了外地消费者身边。在上周举办的第五届马山杨梅节上,马山杨梅产业协会与无锡顺丰速运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降低马山杨梅走下枝头的“路费”,让更多消费者品尝到酸甜汁多的马山杨梅。
“以往马山杨梅都是农民自产自销,寄往外地也属于自发行为,没有形成一定的组织和规模。”马山杨梅产业协会周凌青介绍,水果价格不高,若是运费高昂,果农的利润空间就很小。此次顺丰与马山杨梅产业协会签订协议,除给予寄杨梅最优寄递价格外,马山本地果农持身份证还可每日首单降低6元运费。因此,有不少果农选择快递杨梅。据统计,从6月8日收寄开始,至今顺丰马山网点已经寄出了17000多单马山杨梅,最多的一天有3000多单。除了多数寄往江浙沪外,还奔向了广东、广西、山西、黑龙江等各地。
“有泡沫盒、冰袋、外箱,还抽了真空,包装什么的都挺用心的,这样外地的亲朋好友也能尝到马山杨梅了!”正在万景路顺丰服务点排队寄杨梅的李先生满意地说。据了解,这也是为了保持杨梅的口感,顺丰总结出的一套经验——放置冰袋保持低温,抽出空气避免碰撞,以降低杨梅的损坏率。
顺丰作为国内最早挖掘杨梅商机的快递物流企业,今年继续利用自己的航空优势为马山杨梅发运作保障。据顺丰马山网点负责人许兴凯介绍,为了方便果农,今年在马山安排了7个临时收寄点(万景路沿线5个、履丰苑门口2个)、5万套杨梅专业包装、2个冷库、35名全职小哥全面保障杨梅的寄递。每天有五个时段冷运车发车,确保马山杨梅从枝头到装进快递盒之后就能坐上顺丰快线,结合“航空+高铁+陆运”等运输手段,以最优路径“奔”向消费者,保证江浙沪地区今发明达。
(记者 潘凡/文、摄)
6月14日下午,第十七届无锡太湖山水文化旅游节暨马山拈花湾杨梅节开幕式在拈花湾隆重举行,这次盛会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央视网、滨湖区人民政府、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组委会联合主办。本届太湖山水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以“畅游滨湖山水,乐享湖湾生活”为主题,通过2020年山水文化旅游节系列品牌活动发布、马山杨梅国家地理标志发布及马山杨梅品尝、央视网直播“美丽乡村我代言”文艺演出等环节,展现文旅融合、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风采新局面。 [详情]
2020-06-15 11:14:56 来源: 江南晚报
盛夏将至,天气愈发溽热沉闷,许是为了弥补这天气的任性,酸甜适口的杨梅正在此时成熟,唤醒了吃货们蠢蠢欲动的味蕾。满山的杨梅树上硕果累累,颗颗果实圆润饱满,宛如耀眼的红宝石,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杨梅那特有的酸甜气息,让人垂涎三尺。 [详情]
2021-06-10 08:48:20 来源: 江南晚报
6月11日,第五届马山杨梅节开幕,马山杨梅产业协会与无锡顺丰速运有限公司签订协议,降低马山杨梅走出农田的“路费”,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汁多甘厚的新鲜杨梅。 [详情]
2021-06-12 09:22:01 来源: 江南晚报
马山杨梅刚刚上市,不少市民驱车前往采购,与农户在路边讨价还价一番,不过这样也存在一定的交通隐患。这不,今年销售杨梅的农户有了统一的“小卖部”。 [详情]
2021-06-14 09:42:38 来源: 江南晚报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