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06/04
09:04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如今,通讯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网络违法犯罪高发多发,成为影响市民安全感最突出问题。为更加及时、有力地防范诈骗犯罪,昨天,市反诈中心96110预警劝防专线正式开通上线。
劝防现场
话务员1小时打50个劝防电话
上午10点,记者走进96110反诈预警中心,只听见按键声、说话声此起彼伏。在一个个格子间里,话务员头戴耳麦,正争分夺秒地与潜在受害人联系。“这里是市公安局反诈中心,请问你刚才有没有接到声称社保局工作人员的电话?那你有没有加对方QQ、微信,或者给对方转账?最近这类诈骗电话比较多,请千万不要相信!”在得到对方的回复之后,工作人员结束了通话,紧接着又拨打下一个电话。
“9点到10点一共拨打了50个电话,大部分是接通的,有6个没有联系上。”话务员郁晨晨说,个别市民接电话时口气不太好,可能因为还不知道这个专线,怀疑是骚扰电话。“多数市民是善意的,有的人通话结束时还说了声谢谢。”他对不同接听市民遇到的涉及诈骗类型做了简单的记录,记者看到,有一些是冒充公检法或社保工作人员,有一些是冒充某宝客服,还有的是境外可疑电话。
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七大队教导员苏振宇介绍,像郁晨晨这样的话务员一共有18人,他们分成早中两班,根据大部分市民的接听电话时段和日常作息规律,从上午9点到晚上9点拨打劝防电话,同时还有3名民警负责协调处理紧急情况。所有要拨打的电话号码都来自警方研判,通过数据比对和案件侦查归并及时发现全市正在遭受通讯网络诈骗的潜在受害人,市反诈中心梳理出潜在受害人或其家属的电话号码,分发给专线话务员。话务员以最快速度劝阻疑似或潜在受害人,最大限度避免市民上当受骗。考虑到潜在受害人可能正在与诈骗分子通话而导致专线电话无法呼入的情况,市反诈中心会同时发送一条预警提示短信,提示对方可能正在遭遇某类手法的通讯网络诈骗,进一步提升反诈劝阻的成功率。
注意甄别
“051096110”没有前后缀和标点符号
为什么要设置预警劝防专线呢?“此前,各地防骗预警电话多为普通的固定电话号码,辨识度不高。我们发现约有4成左右的预警电话被拒接,甚至有些预警电话被恶意标注为骚扰、诈骗电话,难以起到实际预警劝阻效果。”刑警支队政委周天平介绍,为了有效破解诈骗防范“劝阻难”的问题,警方统一启用96110预警劝防专号,专门用于反诈预警劝阻咨询等相关工作。
市民接到这个专线来电时,手机屏幕的来电文字会显示为“无锡市反诈中心”,号码显示为“051096110”。除此之外,不会有任何其他的前缀、后缀或其他任何标点符号。“如果你接到这个来电,不必怀疑,这一定是真警察打过来的。要第一时间接听!”周天平提醒,反之如果发现“051096110”加有其他前、后缀的,且超出反诈预警劝阻和防骗咨询内容的电话,则可能是诈骗分子改号冒充,请市民注意识别,谨防受骗。
据介绍,反诈预警劝防专线主要具有三个服务功能。首先就是预警劝阻,当市民接到“051096110”这个号码打来的电话时,说明市民本人或者家人正在遭遇通讯网络诈骗,又或者属于易受骗的高危人群。第二个功能是提供涉诈咨询,市民如果遇到疑似通讯网络诈骗,比如接到一些不明短信要求点链接,或者是接到可疑电话或收到不明邮包等,自己吃不准是不是遇到诈骗的,可以致电咨询。还有一个功能是防骗宣传,警方会通过该号码向市民宣传反诈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预警劝防专线仅用于预警劝阻、涉诈咨询等,而并非报警电话。如果市民发现已经遭遇了骗局,应该尽快拨打110报警求助。
打防结合
截至5月底全市发案同比下降12%
据了解,今年以来市反诈中心共组织实施各类预警拦截6.2万余次,发送劝防短信29.4万条,人工预警提醒1.6万余人次,成功劝防案件116起,为群众避免经济损失303.4万元。依托派出所警格和社区网络,警方制定了精准劝阻制度机制,分级分类明确预警劝阻措施和工作流程,实现从“弱提醒”向“强阻断”升级,紧急情况由民警直接上门,有效提升了劝阻实效。
与此同时,警方采取了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开展全民反诈宣传。前两天在方糖广场,警方推出的智能体验终端“反诈答题机”人气满满,市民现场参与答题获得积分能领取反诈纪念品。在经开区和滨湖区的不少餐馆内,扫码点单和结账台的醒目位置贴有反诈宣传贴纸,滨湖警方还在发放的户口簿上贴反诈小贴士,向办理户籍业务的市民普及反诈知识。市公安局则整合资源成立了“千人反诈宣讲团”,深入大中专院校、机关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等开展反诈宣传。在线上,“反诈‘梁’言”“无锡米小警说反诈”“纯纯的小明”“惠小安说防范”等内容,通过微信、抖音等快速便捷地向市民扩大宣传效应。
防范与打击通讯网络诈骗需要双管齐下,警方建立多警种部门捆绑作业的常态化专班,今年以来破案数和抓人数同比分别上升31.1%、62.4%。近日,梁溪刑侦部门在河北省成功打掉一个网络购物诈骗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27名,缴获作案手机50余部,破获涉及全国各地的案件90余起,涉案总价值1000余万元。为全环节斩断犯罪链条,市公安局还纵深推进“断卡”行动,严厉打击黑灰产业。今年以来,共刑事拘留“两卡”违法犯罪嫌疑人1274人,打掉开贩卡团伙295个。据统计,截至上月底全市通讯网络诈骗发案同比下降了12%。
链接
服务多一点
昨天,市公安局发布了惠民利企十项措施,其中一项就是地毯式开展全民反诈宣传,开通反诈预警劝防专线,提升专业化打击和防范通讯网络诈骗犯罪能力。其他几项措施也与市民生活相关。
在出行方面,交警部门依据全市道路交通运行实际情况,对南湖大道等10处主要拥堵节点,进行车道功能调整等形式的升级改造。加快推进30个市级道路交通安全重大隐患整改,对118处设置不合理的斑马线进行清理调整。同时,会同城管部门在老旧小区、医院、市场等重点区域周边道路规范增设2.5万个停车泊位,缓解城市停车压力。
便利窗口服务,全市首批选取8个派出所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将车驾管、户政、出入境业务中36个高频服务事项集中至派出所综合服务窗口办理。警务工作站设立机动车违法处理、居住证签注等业务的便民自助服务平台,在市(县)、区级政务服务窗口推广投放交通违法处理自助机。同时,各级政务服务窗口设立老年人“服务专窗”或“全流程陪同绿色通道”,开通预约咨询服务专线,优化服务老年人硬件设施。
加快居民公安电子证照项目建设及应用,在出入境证件领取、路面查验、网吧上网、旅馆住宿等场景,为未带实体证件人员提供线上身份证明服务。“无锡交警微信公众号”上线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服务,开通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申请、咨询等网上服务。另外可以实时查询全市重点交通路况、居民身份证办理进度和被监管人员家属微信充值及消费情况。
此外,警方强化保健食品安全守护力度,开展打击保健食品领域犯罪专项整治。开通利企服务直通车,取消公章刻制业特种行业宏观调控和准入数量的限制规定,取消网吧开办前置审批,在供电供气企业、高校、医院分批分类设立专业警务工作室等。
(记者 念楼/文、摄)
一起大型电信诈骗案,牵扯出复杂案情,嫌疑人用来转移资金的多个银行账户从何而来?办案人员深入调查,挖出了一个“供应链”。近日,滨湖区检察院对倒卖银行卡的舒某、赵某、赵某某批准逮捕。 [详情]
2020-04-04 10:32:48 来源: 江南晚报
今年以来,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无锡警方积极实施推进侦查办案体系改革,秉持“专业人干专业事”的理念,切实提升专业手段,加强专业侦查队、侦查合成队建设,在2017年初建立无锡市反诈骗中心的基础上,于今年上半年全面建成8个市(县)、区级反诈骗中心,形成“1+8”梯级式反诈模式,实现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更专业、更高效、更精准”。 [详情]
2020-09-08 08:23:43 来源: 江南晚报
在近期开展的“断卡”行动中,我市多家银行发现和堵截了几家涉及信用卡、银行卡的诈骗活动。在“3·15金融消费者权益日”活动期间,人民银行无锡市中心支行围绕“权利、责任、风险”的主题,联合无锡日报报业集团财经融媒中心,举办了一期金融知识普及讲座,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讲解。本周刊对此材料进行整理并刊出,希望市民在遇到类似情形时予以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详情]
2021-03-18 09:25:28 来源: 江南晚报
近日,滨湖区检察院对一起特大跨国网络诈骗案中的60名嫌疑人提起了公诉。据了解,该诈骗团伙总涉案人员750多名,由省内多家检察机关共同参与案件办理,其中公安机关移送该院审查起诉的有60人。 [详情]
2021-04-21 10:02:02 来源: 江南晚报
记者日前从市公安局获悉,今年1月至3月全市现行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立案3680起,同比上升47.4%,涉案金额达1.8亿余元,同比上升182.1%。面对电信网络诈骗“套路”的翻新,如何提升群众的反诈“免疫力”?无锡警方在严厉打击压降发案的同时,联合社会各界多渠道打造宣传阵地,筑牢反诈“防火墙”。 [详情]
2021-04-25 09:21:28 来源: 江南晚报
“5·15”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即将来临,记者昨天了解到,在持续不断加大对非法集资犯罪防范打击力度下,全市非法集资的高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非法集资犯罪及其危害依然存在。保护钱袋子,就要避开“高回报”的“坑”。 [详情]
2021-05-14 09:59:46 来源: 江南晚报
昨(17日)获悉,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经梳理分析,公布了最新的反诈数据。数据显示出近期无锡最容易上当的人群和受骗情形,市民不妨看一看多留个心眼。 [详情]
2021-05-18 10:52:49 来源: 江南晚报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