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无锡观察 > 正文

深1° | 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他们“结盟”共建这个“圈”……

2021

05/31

10:40

来源

无锡观察 无锡日报 江南晚报 无锡新传媒网

分享

  从“带”到“圈”,环太湖的科创新势力在刚结束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完成了一次颇具引领意味的“结盟”。

  5月27日,太湖之滨,沪苏浙皖的两区六市就共建环太湖科技创新圈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约定:发挥上海嘉定、青浦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强化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宣城六市的创新优势,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合力打造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科创共同体标杆。

  从太湖湾科创带到环太湖科创圈,战略的升维不仅彰显了城市之间协同创新的格局,更为长三角构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突破口。

 深融 

承载区域发展的共同需求

  历史上,太湖曾发源于黄山脚下,一路东流,最后在黄浦江、吴淞江入海。地缘相近、文化相通的八座城市,是太湖水系中光芒熠熠的明珠。数据显示,总面积4.1万平方公里的两区六市,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约5.43万亿元,占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强。

  “圈”中成员的实力可见一斑。

  “环太湖这个区域,本身就是长三角最核心的区域,”无锡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俞勇军介绍,这一个圈所在区域和东面的上海都市圈、南面的杭州都市圈、西边的南京都市圈都关联,距离上海、南京、杭州都在2小时车程范围内,在承接产业、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转移转化上拥有独特的优势。

  更重要的是,在创新资源、产业联动上,两区六市也具备了联手合作谋“大事”的基础。目前在超级计算、物联网、集成电路、纳米材料等前沿技术领域上,一批重点实验室正在加紧规划建设中,嘉定国家汽车风洞实验室、苏州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无锡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常州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湖州纺织太湖实验室、嘉兴南湖实验室、宣城光伏技术研究院完全可以联合开展国际国内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而在产业端上已有的良好协作,也有利于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中,构建更高质量的产业创新协同体系。

  切换观察角度,则能发现科创圈成立背后的逻辑支撑。2019年无锡启动太湖湾科创带的规划建设,次年11月苏锡常三市联合签署了共建太湖湾科创带的倡议,同年在国家科技部印发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环太湖科技创新带发展”,在2021年江苏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同样提出积极推动环太湖科技创新圈的建设。显然,湖区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和协同共享、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既契合国家战略,又是区域发展的内在需求。

 创新 

打开更大的合作空间

  作为链接G60科创走廊和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重要纽带,环太湖科创圈的新赛程上该怎么跑好跑快?

  打破科创发展的界限,联合推动科技创新策源与应用开发,苏锡常“三兄弟”已先联手,三地科技局将共同推动姑苏实验室、太湖实验室、龙城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平台资源共享。无锡市科技局局长赵建平表示,除了共建环太湖科创圈实验室,优化区域创新资源配置将是重点之一,比如推动科技创新券在两区六市间通兑通用、促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等科技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开放共享。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建设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在“圈内”已是共同行动。上海青浦西岑科创中心正式启动开发,其中华为研发中心计划3年内建成;“宣城将以宛陵科创城、宣城(上海)科创中心为载体,不断集聚科创资源,加快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宣城市发改委副主任吴必东介绍。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推动区域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也将开启新的篇章。

  地理互补性尤为强烈的无锡与湖州,打通了产业协同的更大空间。“好比一个球队,大家分工不同,但方向与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进球和赢得比赛。”湖州市区域合作办长三角发展处处长潘丰华说。在他看来,无锡的物联网技术,可以为湖州的绿色智造产业提供支撑和帮助;数字经济方面,两地产业链也能相互协作,形成更大辐射面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在车联网领域,嘉定和无锡有着合而不同的产业基因:工信部批准建设的国内首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封闭测试区落地嘉定,无锡则获批全国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嘉定区发展改革委相关人士认为,两地之间的桥梁,可以架在车联网及一系列可延伸领域的科技成果联合攻关中, “未来,两个地区在汽车+互联网方面大有可为,共同打造智慧交通的高地。”

  在俞勇军看来,整个环太湖科创圈内的分工布局,有对接也有错落,最终合成一股强劲的科创合力,“就像集成电路产业,上海追求研发一流工艺,无锡基地则重点在制造过程,这就使沪锡两地的产业链形成有机衔接。”

 共享 

开拓环太湖圈的丰富内涵

  源起于科创的太湖湾科创圈,其终点并不止于科技。

  在其概括为“四圈一标杆”的战略目标里,和全球性科技创新策源圈、国际化高端产业引领圈并列的,是世界级生态湖区和创新湖区先行圈、高品质未来城市群协同发展示范圈。

  充分激发科创的动能,原本就是践行“两山”理念的最佳路径。在科创圈的未来构想中,国际领先的绿色低碳发展实验区必不可少。充分依托太湖沿岸山水自然景观生态基底,环太湖将探索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先行先试环太湖区域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探索建立环太湖区域固废协同处置利用产业链和产业基地……率先在长三角地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数字改变生活,或将在环太湖科创圈内先行落地。发挥嘉定、青浦新城的辐射带动效应,高标准布局和协同推进5G网络建设,探索区域性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借鉴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经验共同建设一批智慧互联网医院……一系列构想将“环太湖数字城市圈”描摹得丰满充实。

  当然,一体发展、交通先行,国际化、便利化的综合交通和公共服务,也会在环太湖科创圈内同步出现。从空间上看,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不再局限于上海一个城市,而是包括了科创“朋友圈”内的各城市。以人为本,优化环太湖科创圈对内对外交通网络、串联生态绿色廊道、配置高端教育医疗服务,实现城市之间功能耦合,构建出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的创新发展空间。

  频繁出现的“先行先试”“率先”“探索”等字眼,意味着诸多领域的共建共享都将在环太湖科创圈内落地、看到而后复制、扩散到整个长三角。助力长三角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相信这颗“美丽环太湖明珠”将会光芒益盛。

 

  来源:无锡日报

  记者:钱英洁、周茗芳、崔欣润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