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专题 >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 正文

投诉少、点赞多 无锡精绘“生态文明”工笔画

2021

03/30

08:08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洛社镇陡门村委对百姓诉求快速落实,将陡门桥附近内河整治得很好,当地百姓很满意。”近日,市民马先生给无锡12345热线打来表扬电话。据统计,环境问题目前仍是民生关注热点,但市民对生态环境的相关投诉已呈逐年递减态势。

  “环境水平与人们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投诉量变少,折射出无锡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污染防治攻坚取得明显成效,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无锡12345公共服务热线负责人表示,今年一季度,环境保护类诉求占诉求总量的2.66%,在全部诉求中排行第十,而2018年一季度,这一数字为6.65%,排名第四,2019年环保投诉占比为5.79%,2020年这一数字下降至3.55%,环比下降38.6%。其中,下降比较突出的为河道污染投诉,环比下降27.8%。

  投诉少、点赞多的背后,是无锡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矢志不渝。记者昨天从相关渠道获悉,在一份抽样调查中,公众对当地政府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评价,无锡列全省第一。今年春节过后,无锡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动员大会,这已是无锡市连续第六年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年“第一会”的硬核主题。“十三五”以来,无锡市一大批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解决,环境信访总量较2017年下降40.9%。

  百姓对生态环境变化的感受最直观。自美丽河湖三年行动去年推开以来,全市涌现出众多水质清澈、生态良好、环境优美、蕴含文化底蕴的示范河道。“现在是由里到外都变美了!”家住侬联佳园的居民金兰英感慨道,如今一走出小区,碧水就在脚下,跨过小桥,举目望去满眼绿意盎然,踏上蓝色步道穿行在树木花草中,宛如置身于公园般惬意。她说,以前一些居民喜欢在岸边种菜,现在已彻底清理掉,“裸土”栽上了绿植,走在河边感觉清清爽爽,环境好了,人气也旺了。

  去年以来,无锡拿出“亮剑”精神和背水一战的勇气,连续作战、奋力攻坚,7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部通过达标建设验收,城区和江阴市、宜兴市72个黑臭水体全面“摘帽”,全市43个参与考核的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达86%,同比上升6.9个百分点,提升幅度全省最大,创历史新高。3条入江支流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达到“十三五”以来最优水平。太湖无锡水域圆满完成“两个确保”目标任务,水质总体符合Ⅳ类标准,持续好于全太湖,连续13年实现安全度夏。

  仲春时节,无锡又迎来一年一度的樱花季,从鼋头渚的樱花谷到金匮公园的樱花林,到处是赏花人群。微风拂过,落英缤纷,抬眼望,是澄澈的天空。过往一年,无锡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98天,比2019年多出近50个“蓝天”,优良天数比率达81.6%,同比提升9.6个百分点,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优良天数比率77.8%的“蓝天小目标”,跻身全省首批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今年2月,无锡PM2.5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100%,空气质量达优天数15天,比去年同期增加1天,获得“满月蓝”。无锡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无锡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了2013年空气质量新国标实施以来的最好水平。”

  空气质量显著改善,凝聚了全市上下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不懈努力。统计数字显示,近几年来,无锡累计压减钢铁产能290万吨、水泥产能30万吨,关停整治化工企业887家、燃煤锅炉和工业窑炉2800多台、“散乱污”企业(作坊)12523家,“十三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幅累计达到18.7%,超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与之相形的是,无锡深化产业强市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提高至34.9%、20.4%、48.3%。一减一增间,无锡的“蓝天指数”得以不断刷新。

  一微克一微克地“抠”降,让无锡的天更蓝;一条河一条河地根治黑臭,让家门口的水更清;一大片一大片地拓展绿色空间,让城乡的景更美。无锡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美丽无锡”建设今年将全面展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组合拳”,以组织实施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为抓手,通过协同管控“增蓝天”、系统治理“保碧水”、标本兼顾“治太湖”、源头防治“护净土”、聚力攻坚“解难题”等措施手段,书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答卷,为无锡勇做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排头兵筑牢生态基底,以治污攻坚的实际成效让广大市民有更多的幸福感、满意度。(周晓方、陈菁菁)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