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资讯 > 正文

私人充电桩落地难,公用桩利用率偏低 新能源车陷充电焦虑

2020

11/13

09:31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上周,第十二届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大会吸引20000多人次入场参观,国内外主流电动汽车品牌悉数到场,各类新能源车辆十分抢眼。场外,展会上的这股蓬勃“新势力”尚未充分蔓延,不少个人消费者对电动汽车持观望态度。记者从国网无锡供电公司了解到,自2015年开始提供私人充电桩装表接电业务以来,迄今安装量还不足5000户。业内人士分析,除了对续驶里程的担心外,充电设施不完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充电焦虑”仍是许多电动汽车驾驶人不得不面对的现状。

  私人桩安装使用成本低,手机在线即可申请

  “私人充电桩安装电表箱的费用由供电公司承担,原则上从表箱到充电桩30米内的走线用户无需出钱,再加上现在新能源汽车4S店基本都买车送桩,大多数情况下购车人安装私人充电桩不用再额外掏钱。”近日,国网无锡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周寅向记者介绍市民个人申请安装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相关政策。

  据悉,市民只要提供申请人身份证明、车位产权证明、购车证明、充电桩自用承诺书和物业同意安装充电桩的证明等五项材料,就可到供电营业厅或通过“网上国网”或“灵锡”APP申请装表接电,供电公司客户经理会主动联系申请人预约上门勘察安装条件。

  相比公用电动汽车充电站,私人充电桩用电成本便宜不少。记者了解到,目前无锡运营性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执行大工业电价,换算下来每度电价为1.06元左右;而私人充电桩执行居民电价,比家用电每度电价上浮2分钱,同样享受峰谷电价政策,即每天8时至21时0.57833元/度,其余时间0.3783元/度。

  私人充电桩安装和使用成本都较低,却尚未燃起个人消费者的热情。无锡供电公司从2015年开始提供个人充电桩单独装表服务,据统计,截至上月底,无锡市区范围内共安装了4932户,其中今年10个月安装了2506户,安装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但总量还不高。

  车位少、顾虑多,私人充电桩遭遇落地难

  私人充电桩从安装到使用成本都很低,相比燃油车更具有明显性价比,为何锡城私人充电桩安装量依然偏低?记者走访多个小区发现,居民在个人车位安装充电桩并不是想装就装,而要经过几道“坎”,车位紧张、电容限制、消防要求等都可能成为安桩过程中的“卡脖子”环节。

  位于东亭的宏城花园交付于2013年,记者从其物业公司了解到,7年来,安装私人充电桩的户主一只手就数得过来。阳光城市花园A区建于2000年初,目前也仅有5户业主顺利安上了充电桩,物业人员表示,一些业主的安桩要求遭到拒绝是考虑到潜在安全隐患。

  “原则上,新能源车在车库里应有专门停放区域,不能和燃油车混放。安装充电桩业主的停车位应尽量靠近配电间,如果走线过长就容易带来消防安全隐患。”锡山区住建局物业科负责人张振兴说,现在很多家用汽油车的业主对于与通电车相邻停放存在不少顾虑。

  在一些开放式老小区,私人充电桩落地难则更为明显。安装私人充电桩需有固定停车位,老小区内都是公共停车位且车位紧张,若安装私人桩,占用车位资源容易引发邻里矛盾,且物业后期管理难度大,除要公示征得小区居民同意外,还牵涉到电容、线路和绿化改造等问题。

  “有车无桩”待解,新交付楼盘配充电车位

  市物业管理部门建议市民在购买电动汽车之前,首先向小区物业了解是否具备安桩条件,避免陷入“有车无桩”的尴尬。与小区充电车位紧张形成对比的是,锡城公用充电桩目前整体利用率并不高。近日,全市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监测平台上线,把全市现有6300多台新能源车充电设备纳入统计监测。观察平台数据发现,充电设备实时空闲率基本都在六成以上,且充电时段多集中在每天9时至16时,正常下班时间则相对空闲。这意味着,建在居住区附近的公用充电站,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私人电动车辆充电难问题。

  虽然公用充电站可缓解私人充电桩不足,但只有把充电桩安进小区,才能从根本上发挥电动新能源车的优势。据了解,早在2016年住建部就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当年起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应100%预留充电设施安装条件,但实际上,绝大多数新建小区并未将充电桩匹配到位。可喜的是,锡城一些新建小区已开始做出实质性动作。据悉,天一华府二期交付就配了50个充电车位。

  本月初,国务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充电难问题作为重点,旨在扫除电动汽车发展路上的一大障碍。如何给非新建住宅的充电停车位和公共停车场的充电设施建设安装创造可行条件,是当前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记者 朱冬娅)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