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今日看点 > 正文

生活美、生态美、生产美!无锡9000个村庄美丽建设“更上一层楼”

2020

09/27

08:33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乡村美“更上层楼”,是美丽无锡建设的重要环节。对照乡村振兴新要求、百姓对田园乡村宜居宜业新面貌的企盼,9000个村庄美丽建设仍有短板,生活污水、公厕等配套设施尚未全面提升,规划布局等还有待加强。此次《关于扎实推进美丽无锡建设的实施意见》就此“开出新药方”,要通过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特色田园乡村创建和农村住房建设三大抓手,使乡村优化建设、管理理念和方式,更好地彰显生态、生产和生活美,成为城乡融合发展新动能。

  系统筹划 提升乡村美的品质

  原先地势低洼的闲置农田变成花海,原先脏而乱的蔬菜大棚被拆除转为整齐划一的稻田……在无锡市惠山区锡西美丽乡村示范带,今年已有440.7万平方米大棚、4.4万平方米老旧农用房被拆除,6500多亩农田面貌悄然改变。

  注重村容村貌、田容田貌、宅容宅貌、塘容塘貌系统整治提升——今年起,这样的美丽田园乡村建设方式将在各板块纵深推进。“通过系统筹划,从原先注重局部美转向展现整体美,乡村美将提档升级。”无锡市农业农村局人士说。

  补上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在此轮美丽田园乡村建设中更为明确。今年起,无锡镇村在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已健全的基础上,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由当前8个试点镇(街道)转向全域推进。到2022年,所有镇(涉农街道)都要就生活垃圾中的厨余垃圾建立处理终端,实现“户分类投放、村分拣收集、镇回收清运、有机垃圾生态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要在市区已整治到位的基础上,今年对江阴、宜兴800个村庄完成接管,其余村庄相关处理设施老旧的要提标改造。到2025年,全市规划发展村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全覆盖。针对农村公厕数量不足、部分地方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今年无锡将确保所有行政村至少一座三类以上水冲式公厕,并通过完善“一厕一档”、定期督查等方式提升管养水平。

  产业融合 增强乡村美的活力

  今年起,特色田园乡村作为美丽田园乡村建设的“高级版”将大力推进。在这样的村庄,山水、田园、村落等空间要素得以优化,乡村的产业、生态和文化特色得以彰显,呈现具有江南乡土风情、展现现代文明的未来农村现实模样。到2025年要建成120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其中100个要达“省”字号,美丽宜居乡村要达1000个。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不是拍脑袋,而要精心规划和设计,以美的空间形态吸引更多资金、人才等向村庄集聚,推动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增强发展活力。”无锡市住建局人士说。建设过程中,村庄绿化、休憩点等建设要按景区化建设理念精巧设置,农家院落要按村庄建设规范种植相应的树种花卉、布局生活设施,进而连成生态风景线。村庄还要注重传承乡愁记忆和农耕文明,对老物件、旧遗址、农俗活动等加强保护、再现,塑造农味十足的田园风光、建筑和生活。

  引人关注的是,特色田园乡村不止步于点上创建。无锡市住建局人士介绍,要通过典型引路,带动一批乡村改变建设理念和方式,优化村庄规划,在提升基础设施的同时注重设计、景观化改造。目前,江阴、宜兴、锡山、惠山、新吴、滨湖6个板块结合区位优势、历史人文资源等特点,集中力量打造6条美丽乡村示范带,引导示范带内特色田园乡村和其他村庄分步建设,尽快形成由点及面创建新格局。

  建管结合 提升乡村美的内涵

  作为美丽田园乡村建设的“重头戏”,农房建设将持续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推进。农房建设在对乡村空间和产业布局优化的基础上开展,不仅对建设质量重重把关,还对整体建筑风貌加强管控,明确要符合吴文化地域乡村建筑特色,如以白墙黑瓦为基础形态,房屋门框、窗框不采用亮度较高的色彩,等等。今年107个试点村农房建设要完成,之后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到2025年全市规划发展村庄全面推进农房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吴文化地域风貌的高品质“新江南人家”。

  “农房、农村配套设施建设是‘先手’,后续管理跟上趟,才能提升乡村美的内涵,使乡村长久美下去。”无锡市农业农村局人士说。今年起村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全面加强,通过网格化管理、增加第三方测评频率、将整治结果与镇、村干部职务职级挂钩等方式,倒逼农村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加强部门协作,从源头管好垃圾乱扔、局部地区污水设施运行效率不高等问题,使农房、农田、农林、农村河道等风貌整体提升。这样,乡村才能保持宜居宜业宜游新模样,产业发展、富民增收路进一步拓宽。(朱雪霞)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