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专题 >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 正文

无锡:“南北”挂钩“东西”援建,全面小康路上“南北东西”携手同行

2020

09/14

08:18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9月11日,无锡市党政代表团踏上北上徐州的火车。脚步匆匆、心绪激荡,两市共同谋划的一件大事有了新进展新突破——无锡徐州工业园区(筹)正式揭牌,南北共建合作迈出崭新一步。

  近年来,无锡与徐州以共建园区为载体,全面加强产业合作、协同创新、资源共享、人才交流,积极汇聚区域合作、南北共建的强大合力,努力推进南北共建高质量发展。同时,坚持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与远隔千里的延安和海东成为了人缘相亲的“好兄弟”、使命相连的“好战友”、经济相融的“好伙伴”。

  推动产业有序转移

  南北合作共建成果丰硕

  今年6月,无锡徐州这两座分处江苏南北两地的城市签署年度挂钩合作协议以及无锡徐州工业园区合作共建框架协议,拉开了新一轮合作大幕。短短3个多月里,共建园区筹备组已洽谈招商引资项目10余个,计划总投资90亿元。其中,银科5G智能终端生产基地项目、科陆车电网华东新能源基地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

  项目快速推进的背后,是无锡徐州两地合作共建、协同发展的信心与决心。近年来,无锡徐州两市依托7家共建园区,持续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环保科技、精细化工、新材料、商贸物流等领域一大批项目落地徐州:无锡丰县工业园电动车产业订单充足,盐煤化工、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稳健;无锡邳州工业园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主导产业发展迅速。

  去年,7家南北共建园区交出了亮眼成绩单:实现业务总收入1381.3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333.2亿元,地方公共预算收入31.2亿元,期末基础设施投入305.2亿元。

  一边是无锡的倾力相助,一边是徐州的开拓进取。考察过程中,代表团成员们发现,徐州早已不是印象中的那个能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快速增长的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与信息通信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与启迪。

  “输血”和“造血”相结合

  东西扶贫协作效果喜人

  实现全面小康,无锡既要写好省内南北联动大文章,又要把眼光投向东西部扶贫协作大“战场”。

  2017年,无锡3个县(区)和延安3个县(区)、5个县(区)与海东6个县(区)结成“携手奔小康行动”伙伴关系。三年来,无锡和延安共完成党政干部互访对接调研2150余人次,与海东党政人员互访交流达5800余人次。海东市委书记鸟成云、延安市市长薛占海,早已成为无锡的“老熟人”。今年8月,无锡市党政代表团又先后赴延安和海东,再次考察对口协作工作开展情况。

  “走亲戚”可不能空手去。无锡一手捧出真金白银,一手带来优质项目。梁家河村苹果产业发展示范区里,枝头果实累累,但市场在哪?销路怎样?无锡积极“带货”,线上线下齐发力。延安市新区江苏中学里,无锡援建的校学术报告楼,已成为促进教学科研创新、拓宽学校育人格局、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优质平台。海东市互助县青绣扶贫产业园扶贫车间里,菜籽油、马铃薯淀粉粉条、中藏药材、土族盘绣等标准化生产线马力全开,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

  扶贫协作不断向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教育医疗合作等领域拓展,实现由“输血”向“造血”转变。远隔千里的无锡和延安、海东也产生了亲密的情感联系,结成了紧密的发展共同体。宝塔山、太湖水,山水相依;太湖情、湟水意,情意相融。

  同轴共转同向发力

  全面小康路上同心前行

  共建成果丰硕,扶贫效果喜人,合作仍在继续。

  深化“多点”合作、“多链”合作、“多域”合作,无锡和徐州将携手打造南北合作共建、区域协同共赢的新标杆、新样板,为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作出更多“江苏探索”。

  江阴市、宜兴市、新吴区分别与延安市延川县、延长县、宜川县签订合作协议,将在结对共建工业园区、支持物流园项目、建设苹果直销店等方面展开合作。

  改造无锡市内拉面经营店、富硒农产品直营店、线上线下体验店“三店合一”,打造青海拉面食材配送基地,设立海东富硒农产品展销中心等正在积极推进中。

  建一批民心工程,办一批民生实事,更有成效帮助延安和海东群众解决衣、食、住、行以及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急难愁盼”,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让他们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同轴共转、同向发力!无锡、徐州、延安、海东,正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在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上携手并肩、阔步向前。(惠晓婧)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