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07/10
08:05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不少桃农种桃卖桃遇到困难都等着政府来帮助,老俞却不喜欢坐等:“早年脱贫靠自己,如今小康要互助,‘等靠要’思想要不得!”
老俞名叫俞元大,今年74岁,是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高潮村桃农。年轻时候的老俞并不穷,种稻麦、养猪羊,小日子过得去。没想到,1978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袭来,老俞家不仅房倒屋塌,精心饲养的猪、羊、兔也无一幸免。一家人掏空积蓄,才勉强造了两间平房栖身。可是祸不单行,种的稻麦连年歉收,上有四位双亲,下有三个孩子,老俞一度借遍亲朋好友和街坊邻居,日子依然没有起色。不少乡亲们都议论:“老俞要脱贫,难上加难哟!”
彼时,分田到户的改革春风开始吹进乡间田野,心思活络的老俞感觉大有可为。他看到阳山农场种植的水蜜桃每年供不应求,于是在分到的8亩地里辟出2亩试种桃树。小桃树前3年属于成长期,没什么收成。当时已经是村里农技员的老俞摸索出一条早期农村养殖业与水蜜桃种植业循环发展的路子,利用猪粪发酵成桃树生长最需要的有机肥,老俞家的桃树也因此十分茂盛。终于到了第4年,老俞的2亩桃树获得大丰收,他和妻子捧着挣到的6800元喜极而泣,这下不仅能还清外债,未来的生活也有了奔头。后来的几年,尝到改革甜头的老俞扩大了水蜜桃种植面积,还种上了草莓。这些农活大多数都是手工作业,不能用机械替代。老俞夫妇俩起早贪黑辛勤劳作,终于有了甜蜜的收获,家中两间平房也翻建成了两座小楼房,一家人彻底脱贫翻了身。
虽说脱了贫致了富,但身为党员的老俞一直忘不了自己遭难时乡亲们的帮助。阳山几乎全民种桃,桃农们经常会遇到种植和售卖的难题。老俞种桃时,主动去当时的无锡县农果学校进修学习并获得了农业技术职称,还利用夜间时间结合自身实践经验编撰了一本《阳山水蜜桃栽培技术》免费赠送给乡邻。
每逢桃树修剪和施肥季节,老俞总喜欢出门去指导别家桃农。次数一多,老伴儿就担心了:“人家也种了很久,你去指导万一出了差错,桃树收成毁了,名声也没了。”
“亲身实践那么多年,各种问题都遇到过,还能把乡亲们带沟里去?”老俞坚持己见,但凡有空就跑去询问别家是否遇上问题。
有几户桃农此前新种了桃树,期间一直按照老俞的方法种植,等到第4年临近结果期却遭遇了病虫害。村民议论,老伴埋怨。老俞扔下自家农活,一天去别家桃林转好几圈,分析问题,悉心照料。到了夏天,终换来绿树掩映中的满树蜜桃。老俞长吁一口气:“心中大石头落了地,我瘦了10来斤。”如今每逢老俞到村里的“田园大讲堂”讲课,总是座无虚席,许多别村的桃农都会慕名前来听讲。面对纷繁的问题,老俞总是乐呵呵地耐心予以解答,“盼着大家都有好收成,都能一起奔小康!”
每到水蜜桃销售季,不少老桃农忧愁销路,老俞不仅让自家子女手把手教人家网络销售,还会分享一些老客户帮乡亲们分销桃子。当地政府眼见部分桃农致富不易,开展展销推介和联络大客户为桃农“兜底”,让大家吃上定心丸。如今,阳山桃农们不仅种桃,还开办各式农家乐与民宿,丰富了业态,提高了人气,也增加了收入,“蜜桃小镇”活力不断涌动。
摘下一只硕大的水蜜桃,老俞放在手里不断摩挲,犹如怀抱自己的孩子。“刚开始入不敷出,现在每年至少能有二三十万元的纯收入。”老俞多年勤劳本分地身体力行铸就了良好家风的传承,3个孩子或从医、或经商,各有精彩。“人生七十古来稀,村民小康仍需我。”老俞在《阳山水蜜桃栽培技术》的扉页写下了这句简单却又厚重的话语。(马悦)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