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专题 > 聚焦2020全国两会 > 无锡声音 > 正文

陈静瑜:“一人三面”传递肺腑之言

2020

05/25

23:42

来源

新华网

分享

  新华网南京5月22日电(王天翊 沈昱君 郭一航)在连轴转了三个多月后,陈静瑜终于在无锡的一间宾馆里偷得几日清净。这几天正是他的隔离期,他充分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将连日来的经历和手术情况做一个复盘和整理。这是他作为一个医生的工作需要,也是他从全国人大代表的角度进行观察和反思的宝贵机会。

  作为代表履职尽责的这13年,陈静瑜每年都在两会期间提出五六条建议,而这些建议往往来源于他的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胸外科主任陈静瑜接受媒体采访

  今年2月18日,武汉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正值关键时刻,一直关注着疫情发展的陈静瑜,以一个医生的身份作出判断,并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提出了在武汉成立新冠肺炎ECMO特别救治队伍的紧急建议。

  之后,陈静瑜所在的团队在无锡完成了两例新冠肺炎晚期肺纤维化病人的双肺移植手术。正是在这两场手术之间,陈静瑜写下了组建国家级肺移植团队进行新冠病毒肺炎肺移植的建议,希望能全力救治武汉的新冠肺炎晚期病人,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陈静瑜认为,无锡的实践已经为新冠肺炎患者肺移植手术形成了一套初步规范,“虽然肺移植不是新冠肺炎常规治疗手段,手术的限制条件也比较多,但是想到武汉许多新冠肺炎晚期的病人依靠呼吸机、ECMO苦苦支撑,作为医生,我当然想极力救治他们,这也充分体现我们国家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

  好在,陈静瑜的一片医者之心没有落空。4月16日,陈静瑜接到了国家卫健委协调组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肺移植专家组的消息。与他的建议一同被采纳的,还有他写在建议最后的请愿:“作为一名党员、ECMO及心肺移植救治的专家,我自愿报名加入国家肺移植团队的筹建并奔赴武汉参与救治。”

  出征20天,陈静瑜带领团队又完成了两例难度极高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双肺移植手术。在此之前,两名患者已经靠患呼吸机和ECMO苦苦支撑了62天和72天。专家组的到来,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我不仅仅是一个医学专家,也是一名人大代表。”陈静瑜说,“做人大代表,就是要反映老百姓的声音,反映医护人员的声音,传达行业的所思所想,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而为了更好地倾听老百姓的声音,陈静瑜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渠道。

  在无锡宾馆隔离的日子里,除了整理复盘前期的医疗工作和为即将开幕的全国两会做准备外,陈静瑜最常做的事情,就是用手机刷微博。在微博上,这位业内人称“中国肺移植第一人”的医学专家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位拥有98万粉丝的“大V”。

  “我是2011年开通微博的,当时主要是想在网上与患者分享一些医疗知识,也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更近距离地与病人沟通。”他把微博取名叫做“陈静瑜肺腑之言”,在这个博客里,讲述的是关于肺脏的科普知识,也是他作为胸外科医生的一些发自肺腑的建言。

  他没有想到,这座医学科普的桥梁,很快就成为了一座连接人大代表与广大群众的桥梁。

  “我的第一个人大代表建议就是通过微博渠道获得的。”陈静瑜回忆,“当时我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尘肺病公益组织,公开了一些尘肺病人的救助信息,希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能为尘肺病人群体发声。后来,我将他们面临的问题进行梳理,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放开尘肺病诊断权限的建议。”

  在履职尽责的13年中,微博也帮助陈静瑜做成了很多性命攸关的大事。“我记忆最深的是2015年10月4日发的那一条微博。”当时,陈静瑜团队在广州取得新鲜肺源后,因为堵车迟到机场20分钟而被拒绝上机。一边是宝贵的新鲜肺源,一边是等待手术的患者,情急之下,陈静瑜在微博发声求助,引起了强烈反响。

  最终,在全社会的关注下,生命的绿色通道被打开。而此后,陈静瑜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提交了关于打通器官转运绿色通道的议案,并在微博持续发声。2016年5月,国家卫计委联合多部门印发了《关于建立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的通知》,其中许多内容都采用了陈静瑜的建议。这件事令陈静瑜感到格外骄傲,也感受到了网络平台的力量。

  现在,无论多忙,陈静瑜都会坚持在手术的间隙,在饭后的片刻,抽出一点时间在微博上记录、互动、发声。近年来,他关注的脑死亡立法、推进器官移植以及戒烟问题,都会通过微博平台来向社会进行科普和呼吁。“临近两会,这个号快有100万粉丝了。”在隔离房间内,陈静瑜一边翻看微博,一边这样感慨。直到今天,他也依然坚持着日常更新。

  “一人三面”,作为医生,作为颇具影响力的网络“大V”,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陈静瑜总在传达自己的肺腑之言。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